APP下载

论“中国梦“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教育价值

2020-08-09谭静怡

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

【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嵌入“中国梦”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基于“讲好故事、塑好人物、促进融合、区分层次”等内容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拓展“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情感价值观念、彰显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中国梦”主旋律电影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服务,进而窥见出一种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旋律电影;中国梦;应用价值

近年来,以“中国梦”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口碑愈加被推崇,其以历史事件、伟人形象、英雄事迹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不仅弘扬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诠释个人、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建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教学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主要是对“中国梦”主旋律电影进行加工处理后应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的历史剧、微电影等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在“中国梦”主旋律电影影片选择上,我们进行了精心挑选,第一章《鸦片战争》《林则徐》,第二章《甲午风云》《谭嗣同》,第三章《辛亥革命》《秋瑾》,第四章《我的1919》《建党伟业》,第五章《南昌起义》《长征》,第六章《血战台儿庄》《八路军》,第七章《建国大业》《大决战》,第八章《上甘岭》《花好月圆》,第九章《焦裕禄》,第十章《邓小平》等,以其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深厚的爱国之情和浓浓的学习氛围。

一、“中国梦”的影像化传播与教学感官性的增强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中既要锤炼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使大学生能自觉继承并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强化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中国梦”主旋律電影较为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创造更多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而引导、拓宽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兴趣和共鸣。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发扬正确价值观念和文化导向,传播真善美,都是“中国梦”主旋律电影的组成部分,延展艺术作品思政育人的效用,促进同学们思想和观念的成长和进步。

在以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存在形式单一、创新度低、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在主旋律电影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介入了微电影拍摄内容,即学生依据1840年至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拍摄微电影,使同学们更有亲切感,加强理论教学授课效果。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任课教师的作用甚为重要,要让学生对微电影教学模式产生正确认识,不能歪曲历史、异想天开,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正确认识,尊重历史史实,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感官和爱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微电影题材的选取方面,一般会选择较为重要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件为拍摄视角,如巴黎和会、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学生有一定了解且相对熟悉的内容。以重庆谈判为例,1945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和平、团结、民主,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3天反复洽谈,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面签字。在重庆谈判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们把握其中关键结点,以史为题,深入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二、主旋律电影的话题效应与教学互动效果的提升

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对象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展示自我,在教学中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对近现代历史事实讲述过程中,内容相对枯燥且生涩,不利于同学们理解。为便于学生们消化吸收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我们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或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关心民生的爱国人士,即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为主要题材,讴歌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效。

对辛亥革命的讲解,在主要内容学习结束后,根据课程安排会观看主旋律影片《辛亥革命》,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晚清末年,面对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如何救亡图存,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如昙花一现未能拯救中华民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何最终选择了革命的方式来救中国,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观影后我们还会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以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为主要辩题,进行一次激烈的辩论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一方面弥补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思政课程的感染力,使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功用不断深化,起到隐性教育的良好作用。故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中国梦”主旋律电影的加盟,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全程参与到整体教学进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历史知识不足、史实模糊不清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得到深刻体会与感悟,获得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同。

三、主旋律电影的人文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对爱国主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2]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关键。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涵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把握时代脉动、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使同学们在学习和观影中,明辨是非,建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判断能力,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通过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在1840年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人士,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林则徐、梁启超、谭嗣同、黄兴、钱学森等人,是什么使他们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站起来,不畏前路,是理想信念、是家国情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会观看一些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主旋律电影,使同学们选定相关人物角色并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出选择。在西安事变学习过程中,以事变后各方立场为切入点,探讨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对重庆谈判的讲解,我们将从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和平建国的态度着手,考察重庆谈判历史意义和启示。通过《纲要》课程中历史人物与具体事件的分析,让同学们感受到爱国不是一句空话,是对祖国深深的依恋,更多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可见,“中国梦”主旋律电影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念。

综上,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我们应将课堂教学与鲜活的“中国梦”主旋律电影有效结合,选择较为适合的影片观看,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可知可感、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奋斗史,感受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3],“中国梦”主旋律电影选题丰富多样,内容积极向上,诠释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其为载体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意识形态价值的有效传播,有助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新的路径与范式,达到思政育人与艺术传播的有机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2014年1月1日.

[2]新華社.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i- [N].2019年4月30日.

[3]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2018年8月23日.

【作者简介】谭静怡,博士,重庆工商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1955078)。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