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2020-08-06杨凡俊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句读含义语感

随着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课内+课外”题型模式的稳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就日渐紧迫,语文老师也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而不断进行探索。如何进行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和大家分享几点做法。

一、以背诵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能力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表述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而恰恰是这一差别造成了学生阅读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如果在文言文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语感,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而我就以背诵(熟读也可)为抓手,让初中课本中有限的文言文篇目发挥了作用。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时,我要么范读,要么借助于多媒体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听读模仿着读,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熟读)巩固。除了进行感性语言训练,我还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句读方面的知识,从理论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内容。随着学生背诵篇目的积累,我又让学生尝试着先自己读,指名朗读时和学生一起纠正字音、句读方面的问题。这样八年级时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就基本形成,扫除字音障碍后,学生的朗读很少出现句读方面的问题。背诵积累到九年级时,学生能轻松而快速地背诵长篇文言文课文,并对所接触的课外文言文材料也能准确句读、朗读。

二、以“三步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是建立在对字词含义及用法准确理解基础上的。而对学生解决字词含义的能力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记诵积累。对于开始学习的几篇文言文课文,我是逐字落实含义或用法,并要求学生课下花时间牢记,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文言文字词含义时奠定基础。

第二步,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含义。《新华字典》中对字的古义是有收录的,运用好《新华字典》可以在学生学习字词含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在学生学习到八年级时,学生的字词已有一定的积累。这时,我不再逐字逐句讲解,而是要求学生借助《新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并依据上下文逐字逐句地解决字词含义或用法。

第三步,依据积累解决字词含义。九年级学生如果前两年能扎实学习,就可以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只凭平日积累和上下文语境就能解决字词问题了。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开始时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字词含义问题,只对其中难点加以点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让学生完全自己解决了。

至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大部分句子都可以用把每个字词含义进行连接组合的方式解决,最后把意思通顺了即可达到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三、以作者为抓手,培养学生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

“知人知文”,这是我们解读一篇文章思想情感内容的常用方法。在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情感(主旨)的能力时,除了依据文本关键句段内容,还可以从解读作者入手。解读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特别是作者写文章前的思想情感状态。而且,因为学生在平时就能关注作者,这样遇到同作者其他类文章时就能举一反三,轻松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四、以比较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中考试卷文言文部分在“课内+课外”题型模式下,“课外”部分的材料选择也是有迹可寻的。

1.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同一事件的其他版本形式。安徽省2018年中考试卷中,课内文言文选的是《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一文的第一段文字,课外阅读材料则选自《国语》。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

从内容可知,这两段文字都是关于齐鲁长勺之战的。

2.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同论题的文章。2019年安徽省中考试卷中,课内文言文选的是《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一段,而课外阅读片段则是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两段材料共同点都是关于“亲贤远佞”的。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补充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学习郦道元的《三峽》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所写的关于西陵峡的文字;学习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时,可以再读一读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

把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异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另一面学生也能获得阅读迁移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就不是太高,但我们仍然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这样,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简介:杨凡俊,出生年月:1976年2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寿县,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语文高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三觉学校。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句读含义语感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短句(主语+谓语)
虚荣的真正含义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五星红旗的含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