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12导联心电图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

2020-08-0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阵发性导联房颤

吴 燕

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 465150

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约有1/4存在心源性栓塞,且以房颤居多,约占1/2,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所致脑梗死的概率逐渐上升,阵发性房颤常由于无明显临床特征、持续时间短等因素而难以被检出,而脑梗死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存在,可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情况[1]。有关研究报道指出,部分无房颤史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均可检出合并房颤存在,但仍旧无法检出所有阵发性房颤患者,如何提高脑梗死患者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已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复12导联心电图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有房颤发生史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24±4.24)岁;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8.03±2.62)分。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0例无房颤史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19±4.26)岁;NIHSS评分(8.05±2.59)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接受重复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仪器选择NET2005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做好皮肤处理,电极片粘贴于左右侧锁骨及肋弓与锁骨中线交点,胸前导联电极安装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V1~V6导联处,保证各导联心电信号质量良好,启动并连续记录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并观察监测期间有无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连续测定4d,重复测定3~4次,如连续4d均有房颤,则持续监测4d。由2名资深心电图检查医师对监测结果进行独立分析。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Pmax、Pd,观察组取房颤发作前3个连续窦性周期,测定各心动周期P波时限(Pmax、Pmin),计算平均值。对照组取3个连续完整P波形态心动周期,测定各心动周期P波时限(Pmax、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Pd=(Pmax-Pmin)。比较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联律间期,并比较两组房早起源部位。

2 结果

2.1 P波时限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Pmax、Pd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波时限对比

2.2 房颤发生率与联律间期 观察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一联律间期、两种联律间期、三种及以上联律间期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联律间期时间(0.418±0.069)s低于对照组(0.624±0.16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2,P=0.000)。见表2。

表2 两组房颤发生率与联律间期对比[n(%)]

2.3 房早起源部位 两组各房早起源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房早起源部位对比[n(%)]

3 讨论

房颤所致脑栓塞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梗死,主要原因为房颤更容易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增加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有关研究指出,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故尽早明确脑梗死患者是否合并房颤,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动态心电图、置入式心电记录仪等是目前临床筛查房颤的主要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心电监护仪对患者活动具有限制,常用于重症患者,且对护理人员的心电图判读能力要求较高,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置入式心电记录仪需持续1年以上进行心电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且具有创伤性;24h动态心电图是目前临床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但仍存在漏诊,主要原因与阵发性房颤不持续特点具有密切关系[5-6]。因此,临床上亟待探寻一种安全高效的检测方式。

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与心房电重构,心房内径扩大,进而延缓心房内传导,增加不应期离散度,促使体表心电图Pmax、Pmin及Pd增加[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max、Pd均高于对照组,房颤发生率及房早联律间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重复12导联心电图可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且Pmax、Pd可作为阵发性房颤鉴别诊断的可靠指标,合并阵发性房颤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联律间期较短;而两组单一联律间期、两种联律间期、三种及以上联律间期及各房早起源部位无明显差异,表明房早可存在多种联律间期,且房早可存在多个部位、多个起源。12导联心电图通过分析房颤发生前窦性P波时限、离散度等,可有效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存在,监测心室率;通过诱发房颤房早P波的方向可对房颤起源部位作出初步判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重复12导联心电图是在12导联心电图监测基础上重复多次、持续性心电图检测,可最大程度上提高阵发性房颤检出率[8]。

综上所述,重复12导联心电图监测可提高老年脑梗死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阵发性导联房颤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