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全国及北京奶业发展现状

2020-08-06陈美静王铜铜孟庆勇

中国乳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奶量乳品奶业

文/陈美静 王铜铜 孟庆勇,2*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奶业也随之在波动中持续深入调整[1]。我国奶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奶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我国奶业发展也在加快步伐,迎来历史新机遇。

1 全国奶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得高速发展的奶业掉入低谷。近10 年来我国奶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暖,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2]。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也将食用乳制品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奶业振兴行动[4];同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提出“支持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实施奶业振兴行动”[5]。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奶业发展的重视,并正在着力于解决奶业发展的问题。

1.1 全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5、2016、2017年我国生鲜乳产量分别为3 159.88 万吨、3 179.83 万吨、3 064.03 万吨和3 038.62 万吨;2018年较2017年有所回升,为3 074.56 万吨;2019年继续保持回升趋势,为3 201.00 万吨(图1)。

1.2 全 国 生 鲜 乳 质 量 有 所提高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自启动以来,快速推进,测定的范围逐年扩大,参测牛数持续增加,数据质量稳步提高。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2015—2019年每年第一季度DHI测定的参测场数分别为1 072 个、1 200 个、1 418 个、1 301 个和1 161 个,每年测定奶牛分别为521 头、528头、626 头、688 头和748 头,连续五年持续上升(图2)。此外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共测定1 121个奶牛养殖场共84.3 万头奶牛,上报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的测定记录达到196.5 万条。测定场平均规模达到752 头,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测定1 184 个奶牛养殖场,测定93.1 万头奶牛,连续5 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在扩大DHI测定范围的同时,我国生鲜乳质量稳步提升。2015—2019年第一季度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测定呈现波动中增长的趋势(图3)。

此外,2015—2019年DHI测定的平均日产奶量和生鲜乳平均体细胞数结果见图4,生鲜乳平均日产奶量逐步升高,质量不断提升。

1.3 全国牛奶及乳制品产量持续提高

随着居民对牛奶及乳制品需求增多,相应的产量也日益提高。2019年第一季度日均产奶量达到31.3 千克,同比增加3.6%;第二季度日均产奶量达到31.6 千克,同比增加3.6%,环比增加0.96%;第三季度日均产奶量31.3 千克。2019年全国乳制品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11月,全国乳制品产量累计值2 471.2 万吨,同比增长8.6%(表1)。

1.4 全国乳制品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增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全国奶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03.7、104.9、105.8、106.7,分别同比增长3.70%、4.90%、5.80%和6.70%,四个季度相比价格也有所增长,但涨幅较小。2019年全国乳制品累计销售量2 710.60 万吨,产销率100.10%,同比增长0.20%(表2)。整体来看,2019年全国乳制品销售量提高,价格也有所上调。

图1 2014—2019年全国生鲜乳产量

图2 2015—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参测场数与平均规模

图3 2015—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平均乳脂率与乳蛋白率

表1 2019年2—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

表2 2019年各季度全国乳制品累计销售量及产销率

图4 2015—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参测奶牛养殖场平均日产奶量与体细胞数

1.5 全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

《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乳制品生产企业762 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87 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15 家;经过配方注册的产品1 269 个;获得GMP证书的有237 家。2018年全国乳制品产业规模达到3 000 万吨以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了34.3 千克。

2018年之后,受高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偏好改变以及进口对传统高端产品的价格冲击增大等因素影响,高端产品越来越成为龙头乳品企业和专业细分品牌企业的专属红利,而广大中小型乳品企业高端产品的实际销售额大幅下滑。以液态奶为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常温高端产品市场保持年均20.0%以上的增速,市场份额合计65.0%~70.0%。现阶段,高端乳制品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品牌建设,更加专业的品类细分,新型销售渠道和模式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不是所有乳品企业都能实现。因此,传统区域型乳品企业,正面临着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差异、做好渠道精细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巨大挑战。

综合而言,近年来,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提高,无论是生鲜乳产量还是相关乳制品的产量、销量以及质量,我国奶业发展一直稳步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奶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供需不够平衡的问题,我国乳品企业与国际大企业在管理模式、自主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北京奶业发展现状

2.1 国家发展大势促进北京奶业新业态的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2014年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明确了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北京市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转向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等,先后在河北等地建立多家牧场,疏解了6.3 万头奶牛,建立了河北三元工业园,开启了“养殖、加工在河北,研发、市场在北京”的新局面[6]。与此同时,北京奶业发展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疏解后的北京有了首家A2牛奶专属牧场,出现了以输出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服务为主的新业态。

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消费者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政策和消费的双重导向下,建设绿色环保型奶业已经是大势所趋[7]。“建好场,种好草,养好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奶牛养殖场建设,从源头上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北京奶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2.2 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均衡与矛盾仍然存在

据北京奶业协会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奶牛存栏6.74 万头(其中首农集团奶牛存栏3.19 万头),同比减少1.67 万头,同比下降19.9%。其中通州区奶牛存栏1.40 万头、密云区1.34 万头、顺义区1.31 万头、延庆区1.13 万头、房山区0.81 万头、大兴区0.56 万头、昌平区0.15 万头(图5);其中成母牛存栏3.60 万头,同比减少1.27 万头,同比下降26.2%;生产生鲜乳31.4 万吨,同比减少1.7 万吨,同比下降5.0%。以小、散为特点的奶牛养殖小区正逐步退出北京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比重持续上升,机械化、精细化、信息化养殖模式日益普及和健全。但是,目前各区之间、奶牛养殖场之间的标准化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建设及发展水平不均衡等。

图5 2018年北京市各区奶牛存栏数

图6 2014—2018年北京市牛奶产量

2.3 乳品企业涉及领域广,生产能力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34.3 千克,而北京人均年消费量预计在50.0 千克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截至2018年底,北京有55 个牧场、6.74万头奶牛、14 家乳品企业,涉及液态奶、酸奶、奶酪、奶粉等各个领域,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 多万吨,商品奶年产量29.6 万吨。北京2019年四个季度的奶类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107.0、104.2和101.3,同比分别增长3.1%,7.0%,4.2%和1.3%。近几年北京牛奶产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全市年产奶量37.0 万吨,相较于去年有所回升,奶牛单产8.0 吨,其中国有牧场奶牛单产10.0 吨,平均生鲜乳价格3.6 元/千克,养殖企业60.0%盈利。北京奶业基本实现了从数量向质量,从传统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转型升级,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升,奶业发展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3 小结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阶段,未来将进入资源协同配置整合阶段,跨界融合型奶业是这一阶段塑造奶业新业态的必然之路。北京丰富的科技和创新性人才资源,为北京乳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挖掘市场需求;同时,结合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各类乳制品、零食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量和多样性的需求,对于提高北京乳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奶业发展密切关系民生保障,关系国民体质增强,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8]。北京奶业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应变,不断创新,与新时代同行。当前,奶业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北京奶业积极创新,严格把关质量检测,不仅提高乳制品的产量,更要提高质量。

2019年是我国奶业比较艰难的一年,但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奶业振兴的牵头协调作用,会同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支持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集中发力,着力激发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奶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9]。奶业健康持续发展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奶业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0]。在奶业发展上,我国必须自力更生,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出特色品牌,完善奶业产业链,推动奶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产奶量乳品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