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视域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讨

2020-08-04邵云

ViVi美眉 2020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慕课高校

邵云

关键词:慕课;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具有如下积极意义:第一,将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整合到一起,使线上课程含金量更高,满足新时代学生声乐知识学习需求;第二,吸引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强化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声乐知识及技能得以灵活运用;第三,优化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将信息化育人体系视为该校教学一环,为声乐教学资源的高效输出铺平道路。基于此,为使慕课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活动更为科学,探析声乐教学改革关键、原则、阻力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关键

1. 平台。慕课是开放式教程,对网络平台安全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需将平台优化视为关键之一,例如高校可借鉴中国大学MOOC 平台运行经验,还可借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Online 及Novo ED 等平台运行经验,重视声乐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有机整合,加之Coursera、edX及Udacity 等大型平台资源的整合,满足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需求。在借鉴成功平台育人经验基础上,高校可以突出本校声乐教学特色为导向自创慕课平台,确保声乐教学有的放矢。

2. 课程。优秀的课程是吸引学生在线学习声乐知识的关键,我国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2019 年)指引下不断丰富线上课程,通过有序管理、有效学习、更好使用、更快建设助推课程更新换代。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需保障线上课程与声乐教学目的相符,在课程指引下达成声乐教学改革目标,例如应用慕课追加实训课程比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追踪学生慕课实训动态,通过统计截屏、暂停、跳过、回看等操作频率明晰学生慕课加持下的实训情况,为其推荐声乐教程,针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评估,使声乐课程的选择更为智能,落实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目标。

3. 学生。通过对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部分学生缺乏自治力,慕课辍学率相对较高,除少数课程本身存在问题外,学生学习观念阻滞其享用慕课声乐学习资源,无法参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活动。基于此,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学生,只有学生热衷学习慕课,通过在线学习有所收获,才能提高声乐教改质量。这就需要高校积极讲解并宣传推广慕课,使学生明晰慕课之于声乐学习、练习重要性,将慕课学历视为学生声乐课程成绩组成要素之一,引导学生树立“互联网+”声乐学习意识,扭转学生声乐学习思想,降低慕课辍学率,在学生参与教改进程中助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科学发展。

二、 慕課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原则

1. 传统与新颖兼具。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仍需谨遵育人规律,保障基础知识讲解正确,根据声乐教学规划全面跟进声乐指导训练,使慕课具有契合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教学手段予以变革,确保声乐教学更为新颖,例如以慕课为载体引导学生针对声乐学习话题进行讨论,在“议题式教学+ 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增强学生音乐思维活力,将声乐专业知识与学生思想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有效性。

2. 基础与能力兼具。慕课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依托讲解声乐基础知识,相较于课程及教材,慕课内容更加凝练,学习内容具有一定含金量,使学生声乐基础得以夯实。除基础教育形式丰富外,慕课通过修学分、小测试、徽章累积等形式打造层级化声乐训练体系,在“分层教学+ 在线指导”模式下提高学生声乐能力培育质量,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新时代改革质量。

3. 指导与自学兼具。慕课大体分为授课与测验两个模块,根据声乐教学圈定慕课范围,整合在线资源整编“校本化”声乐课程,充实教师声乐教学指导内容,加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程具有回放、暂停、截图等功能,可根据学生声乐基础知识学习需求予以灵活调整,使教学指导形式得以改革。传统声乐测评主要在课上完成,学生自评效果欠佳,慕课规设测验模块,在课程结束后设有测验题目,另有期中及期末考核,通过测验明晰自学薄弱环节,使学生自学效果更优,继而在指导及自学兼具原则加持下提高以慕课为依托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综合质量。

三、 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阻力

1. 慕课教学改革管理决心摇摆。部分高校轻视信息化教学改革,仍沿用固有育人体系开展声乐教学,认为只有教师“手把手”教学指导,才能保障声乐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虽然有些高校响应信息化教育“2.0”时代号召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但慕课平台管理经验欠缺,软件、硬件及系统升级不佳,阻滞声乐教学良性改革。

2. 慕课教学设计效果有待强化。慕课为声乐教改带来机遇与挑战,教师需通过教学设计做好科学规划,使慕课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声乐教学改革质量有所提高。然而,当前有些高校声乐教学设计仍未能见到慕课身影,仅有的慕课也作为教师声乐教学的补充从主观出发予以输出,轻视学生自学探究效用,使学生无法将慕课视为声乐学习工具,影响学生慕课学习自主性,降低声乐教改质量。

3. 慕课教学方法需要创新。慕课优势在于学习资源敷设领域广、数量多、种类全,可助力学生跨时空自主学习,利用慕课掌握声乐技能,夯实声乐基础知识。受教学改革思想影响,有些高校声乐教学中慕课的应用途径单一,教学形式陈旧,一方面影响声乐教育资源的输出,另一方面降低学生自学质量。

四、 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方略

通过对慕课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阻力进行探析可知,管理滞后、设计不佳、方法陈旧等已然成为阻滞声乐教学改革活动良性发展突出内因,这就需要高校关注学生,立足“互联网+”教育浪潮,在总结自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实践创新等精神指引下,探析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方略,为慕课的应用铺平道路。

1.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管理者应有决心发展慕课。第一,深入解读新时代有关慕课发展的政策,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2014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 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2019 年)等,使高校声乐慕课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在政策指引下科学管理,为技术升级、平台搭建、资源利用、方法改良指明方向;第二,深入了解声乐教学实况,根据声乐教学活动发展需求进行改革,确保慕课与声乐教学相匹配,通过教师自主进行教学改革管理,确保慕课的应用契合实际;第三,深入影响学生群体,通过慕课的宣传推广引导学生自学,打造自学体系,根据自学诉求整合慕课资源,通过自学管理达成信息化声乐知识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慕课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2. 强化慕课教学设计效果。若将慕课视为声乐教学改革要素,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灵活运用该要素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学设计用心发展慕课。第一,加大慕课研究力度。在科研中明晰声乐教学改革与慕课应用的紧密关联,整合大量线上教学资源,以声乐教学目标为导向创设慕课,使慕课在声乐教学中高效渗透。据统计,慕课1 小时片段备课时间平均超10 小时,慕课出题时间平均约为6.5 小时,校内慕课审核时间约为5.8 小时,这就需要教师加大投入精力,保障慕课精益求精,教学设计效果尚佳,使声乐教学改革更富成效;第二,重构授课思路。为避免慕课单纯成为线下课程的迁移载体需教师重构授课思路,提高教学设计改革质量,根據声乐知识点关联进行逻辑拆分,使慕课既独立又统一,单独慕课成为学生声乐学习体系构建基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声乐学习及实训活动。除自学课程设计外还需设计诸多课上开放式慕课,发挥慕课固有优势,满足不同声乐学习水平学生互动探究需求,使开放式慕课成为平衡教学难度、均衡教育资源有效途径,丰富教师输出声乐知识途径;第三,应用信息技术迎接慕课声乐教学设计全方位挑战。慕课一方面转变声乐知识传播形式,另一方面转变声乐知识产品生成流程,需高校投入大量经费制作慕课,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创编慕课能力,有些高校还可与专业机构合作完成慕课制作任务。事实上成熟的慕课生成流程简便,教师可独立操作,不受时空局限,为此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慕课制作需经设计优化推广,赋予慕课碎片化、常态化规设特性,在IT 技术、智慧化教学设施、网络等“互联网+”教育资源加持下强化慕课教学设计效果。

3. 积极创新慕课教学方法。第一,在声乐教学开始前应用慕课,通过播放音频,提出讨论话题,展示声乐技能演示视频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经由视频、文字及图片直观冲击积极思考,对本节课声乐基础知识学习有所了解,为教师解构声乐知识,深入讲解声乐技巧铺平道路;第二,在声乐教学进程中应用慕课,发挥慕课零散化、碎片化、常态化育人优势,将声乐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融合在一起,借助慕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模块式教学+ 慕课”育人形式加持下渗透小测验内容,用以反观学生声乐模块知识及技能学习成果。教师还可应用“小组学习+ 慕课”育人形式,围绕声乐慕课话题、主题及测验结果进行讨论,在测评时取小组成员测评平均分作为慕课学习成绩,使学生得以重视慕课,通过协助、讨论、总结等方式学习慕课,发挥学生声乐学习主体能动性,掌握慕课学习方法,有效丰富声乐教学模式;第三,在声乐教学后应用慕课,发挥慕课线上课程开放式学习优势,使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局限自主选择并学习慕课,建立自学体系妥善运用慕课资源,用以巩固学生声乐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升其声乐素养,继而完善高校声乐育人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校声乐教学可以在慕课应用进程中落实改革目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管理者应有决心发展慕课,通过解读新时代慕课教育发展政策找准声乐教改方向,强化慕课教学设计效果,优化调配声乐教改所需资源,积极创新慕课教学方法,提高慕课教学渗透性,在完成高校声乐教改任务基础上达到培育学生声乐核心素养目的。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慕课高校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