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就业关系的平台就业特点研究

2020-08-03邓永辉梁敏知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平台经济

邓永辉 梁敏知

摘要:在互联网快速普及应用的时代,平台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在理论研究中,平台就业者的称呼较多样。从与工业经济下的传统就业相比较和基于新就业形态的独特之处对平台就业特点进行凝练。平台就业对社会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关系产生较大冲击。

关键词:平台经济;平台就业;灵活性就业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衍生出了P2P、O2O、P2C等商业模式,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网络平台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就业形态”一词。在2018年,国内为平台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同比增长7.1%;其中,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为我国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2019),个性化、多样化的就业形态已悄然降临。

面对平台就业的快速发展,学者们从就业主体特征、就业组织方式、工作时间、就业领域、就业关系和就业结果等对网络平台就业特点进行研究(纪雯雯,赖德胜,2016;胡磊,2018;孟续铎,2018),但并没有得出平台就业特点的共识。同样作为就业,平台就业与工业经济下的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存在相似性;作为新就业形态,具有平台就业的独特性。笔者从这两个角度归纳平台就业共同点,为深刻认识平台就业提供参考。

一、平台就业和平台就业者

从实体经济相对应角度,贺宏朝(2004)首次提出“平台经济”概念,之后,平台被认为是组织生产要素并产出商品和服务的载体,具有类似于市场的特性。平台就业是依托互联网络平台产生的一种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出现的去雇主化就业模式(张成刚,2016),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衍生出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朱婉芬,2019)。平台就业者称呼多样,如新型经济中的独立承揽人或者承包商(Freedland M,Prassl J,2017);是劳务提供者(李梦琴,2018);是网约工(王全兴,2018);是潜在劳动者、平台劳动者、众包工人(Janine Berg1,Marianne Furrer,Ellie Harmon,Uma Rani,M Six Silberman,孟彤,2019),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何勤,2019)。

二、与工业经济下传统就业相比较的特点

(一)就业关系由从属性改为从属性和独立性兼具

通过比较三种形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合,认为网约工的生产要素组合形式是本人劳动力+他人生产资料+本人生产资料,劳动是兼有从属性和独立性,受雇性和自营性的劳动,具有部分组织从属性、外部经济从属性(王全兴,2017);平台就业关系是工业经济时代承揽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的演变,称为合作关系(王全兴,2018)。在实践中,人们通过网络平台为媒介从事多种类的独立工作,就业空间、工作管理和工作监督已经与传统就业不同,就业关系也可能很方便地随时解除,具有开放交易型就业特征。

(二)就业来源由资本和劳动配比改为资源重新配置效益

从就业依据条件来看,传统就业主要依靠资本与劳动的生产函数配比;而平台经济是在依靠信息优势连接需求端与供给端,让传统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使劳动力商品的交易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劳动者+企业+消费者”到“劳动者+平台+消费者”的转变。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条件与场景下,完成分散的、定制化的产品交易和服务交易。

(三)就业匹配由一一对应改为多重對应

在工业经济时期,就业是指个体持续性地与某个岗位匹配,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等方面都保持稳定性的一种状态;在平台经济下,就业的包容性和交易成本降低,个体为不同的平台和需求者提供服务,就业可以是一种时间、地点、内容的变化状态。此时,用户需求(劳动任务)、平台企业和平台就业者匹配多重性对应就具有现实合理性,如美团平台连接骑手、用户、500万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商户,是一个生态系统(张腾,2018),如图1,平台就业者从工作池中在线选择劳动任务,实现和不同平台、不同劳动任务的对应,换取不同收入(Paul Schoukens et al,2018)。

在企业和市场的运营过程中,平台企业则依据行业边界和成本收益等来匹配用户需求和平台就业者,平台就业者以人力资本、业务胜任力及机会成本作为是否接受平台发布任务的依据。

三、基于新就业形态的独特之处

平台就业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中国纵向的企业发展形态中,从企业办社会到企业市场化,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延伸的产物。

(一)就业门槛多样化

互联网平台作为载体,可以为不同业态、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群体所应用,传统劳动力市场转向传统劳动力市场和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共存,从“企业+雇员”向“平台+个人”的模式发展。从就业角度看,不同人力资本的个体均可以在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中实现就业,并与传统劳动力市场形成互补。众包、分包、众扶等灵活用工就业方式广泛发展,挂靠合作关系、劳务协议等“轻雇佣”模式广泛出现;企业对人才“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心态和行为使“斜杠青年”成为初具规模的群体。

(二)收入报酬可视化

通过APP平台注册,接收平台发布的订单任务,凭借劳动付出和劳动成果,按照平台确定的收入规则,获得与分享平台之间的分成,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报酬收入。而收入奖惩规则作为平台对工作任务和平台劳动者最重要的管理行为,已经成为非典型雇佣的主要特征。多劳多得的可视化工资收入支付方式吸引了从业者,为轻快资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增加竞争力,使平台企业和平台就业者成为共生关系,合作共赢。

(三)工作时间灵活化

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关系非正规化,劳动者不完全从属于平台企业,带来了平台就业者话语权的增加,用脚投票使平台管理控制有所顾忌。针对众包平台提供的信息,劳动者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平台任务,也可以选择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接单工作,即使是有固定全日制工作,劳动者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更大范围的实现协作,如“网约零工”、“斜杠青年”等就业群体就业强度的可选择化。

(四)就业群体包容化

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市场半径无限扩大,让市场渠道信息化,生产定制可行化,销售方式无距离化,销售范围全球化。例如阿里巴巴的“村播”计划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70个县,将市场化交易和扶贫助农主体相结合,通过10万农民主播让贫困村、偏远村与繁华城市无缝衔接;平台运营为残疾人和全职女性参加社会劳动提供了可行渠道。互联网平台弱化了就业中的户籍分割,使城乡群体跨行业合作普遍化、多元化。

有什么样的就业特征就有什么样的就业关系。综观世界来看,完善保障的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并存,是各个国家的常态,而平台就业形式的创新、平台就业方式的创新和企业运营方式的创新,正在实现劳动力市场生态网的重塑。正如计划经济下的固定工就业带来劳动关系的行政化、社会劳动关系的利益一体化、企业保障等特点,市场经济下正规就业形成标准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点较计划经济有所弱化;互联网技术下平台就业的从属性减弱,劳动者的就业匹配与就业心态变化相互促进,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就业观念,使就业心态成为就业形态划时代改变的内在支撑;冲击着传统劳动关系,给劳动关系研究和社会保障领域研究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报告[EB/OL].http://i.aliresearch.com/img/20190325/20190325153252.pdf,2019-03-25.

[2]纪雯雯,赖德胜.从创业到就业:新业态对劳动关系的重塑与挑战——以网络预约出租车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02).

[3]胡磊.我国网络平台就业的特点、发展瓶颈与制度支持[J].中国劳动,2018(02).

[4]孟续铎.新业态发展中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04).

[5]贺宏朝.“平台经济”下的博弈[J].企业研究,2004(12).

[6]张成刚.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9).

[7]朱婉芬.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研究综述[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04).

[8]Freedland M,Prassl J.Employees, workers and the‘sharing economy Changing practices and changing concepts in The United Kingdom[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1-2).

[9]李梦琴.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共享型用工关系研究进展与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08).

[10]王全兴.“互联网+”背景下劳动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问题的初步思考[J].中国劳动,2017(08).

[11]Janine Berg,Marianne Furrer,Ellie Harmon,Uma Rani,M Six Silberman,孟彤.全球数字平台劳动者就业研究[J].中国劳动,2019(04).

[12]何勤.大数据驱动的平台型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

[13]中国劳动世界的未来 议题三:非标准(非正规)就业形式[J].中国劳动,2018(12).

[14]Paul Schoukens,Alberto Barrio,Saskia Montebovi,The EU social pillar An answer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platform worker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ecurity,2018.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内项目(项目号:18I5054);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啟动项目(2019DS0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猜你喜欢

平台经济
共享经济下集装箱拼箱平台定价策略分析
基于平台经济学视角下的共享经济制度需求研究
福建省平台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激励风险视角下的平台契约选择
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产品的定价模式研究
平台化货运运力组织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模型研究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会展经济理论的新支撑——平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