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评价

2020-08-01柯有力

关键词:治疗仪气压血流

祁 雯 柯有力

武汉市第一医院普胸血管外科,湖北 武汉 4300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多种外科手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若病情较重可能导致其残疾甚至死亡[2],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高度重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气压波治疗仪(bammetric wave therapy instrument,BWT)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意义[3],但仍有部分医疗人员对此方法存在一定质疑。为明确气压治疗仪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具体效果,本研究将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分组研究,以期为降低此类并发症发生几率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研究组中男:女=40∶35,年龄18~89岁、平均(51.39±0.31)岁;对照组中男:女=39∶36,年龄18~89岁、平均(51.41±0.30)岁。两组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均P>0.05(提示本次研究中分组情况具有临床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预防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如下措施:①术后早期即指导患者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如术后4~6 h予以床上足趾运动、踝关节屈伸运动(30°~150°活动范围);②给予下肢按摩,力度应由轻至重,以患者可耐受为宜;③低分子肝素(厂家: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910)每日给药1次、每次皮下注射40 U、连用3~5 d,术前12 h停用;④提供易消化、膳食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⑤适当抬高下肢并将膝关节弯曲15°左右,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⑥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收缩下肢肌肉并加速血液循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仪器选用郑州海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额气压波治疗仪(型号:DSM-4 S),治疗时将仪器套筒于患者双下肢准确佩戴后拉上拉链,确认各管道无误后打开开关,控制压力范围在24~30 mmHg为宜,每天治疗2次、20 min/次,每次加压充气1 min后休息10 s。

1.2.2观察指标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②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分析可知,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33%,对照组为12.00%,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n(%)]

2.2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 两组术后治疗前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幅度更优,数据组间及组内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对比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是静脉管腔血栓阻塞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为血液异常凝结。研究表明[4],血液于下肢深静脉管腔内发生异常凝结,静脉管腔出现阻塞后将引发静脉回流障碍,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液滞缓、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外科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创伤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均可能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此外多数患者术后均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卧床时间,因此机体血液流动速度降低势必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5]。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后不仅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若病情较重可能导致截肢致残,且一旦血栓脱落并移动至机体重要脏器(如肺部)使其发生栓塞甚至将导致患者死亡[6]。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现阶段相关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往临床主要采取运动、弹力袜、抗凝药物等措施干预机体凝血状态及血流速度,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2]。但由于常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中,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过程中受机体凝血状态、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局限性较大[3],而弹力袜使用时无法避开手术切口,加之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部分患者使用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效果并不理想 。

气压治疗仪是现阶段于临床推广的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利用气囊充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局部肢体,从而实现被动收缩、舒张肌肉的目的,其中减压时静脉血液迅速充盈而加压时可迅速回流,因而有利于增大局部血流速度、降低因血流滞缓所致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4]。此外,气压治疗仪具有无创、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5],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加用此方法更有利于避免个体差异,使患者通过不同途径共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本研究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在常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的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仅为1.33%,而未加用气压治疗仪的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则高达12.00%,且研究组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闫青[4]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及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猜你喜欢

治疗仪气压血流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