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2020-07-31梁爽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完成资源共享、数据互联,是一线教师必须适应的教育新生态,而要适应这样的新生态环境,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和进行大量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课堂实践。在我们的校园里,传统的课堂、课程、课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又该如何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0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4-0139-03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build smart campus and smart classroom,and complete resource sharing and data interconnection are the new education ecology that front-line teachers must adapt to.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new ecological environment,teachers must master and carry out a lo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classroom practice. In our campus,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curriculum and textbook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How to use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y of deep thinking and serious planning.

Keywords:“internet plus”;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classroom teaching

0  引  言

2020年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眼中遥远的将来,而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是又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度、依赖度也达到又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手中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互联网作用的开发和使用。无论是在微观领域还是在宏观领域,互联网的渗透已无处不在,而在教育领域更是掀起了一阵阵新鲜浪潮。在进入21世纪之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数字信息化技术,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也持续升温。与此相呼应,国家政策方面也有相应的举措与实施,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文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之后“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教育生态要应运而生,而身处在教育教学前线的教师该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这一新变化。

1  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而“三通两平台”正是当前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性任务,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標与标志工程。

以笔者所在的地级市学校为例,目前相当数量的学校已经完成了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建设,但距离人人通的要求,就目前当地教育环境来看,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三通两平台”规划设置如图1所示。

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师资水平也要紧跟时代而进步。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与之相辅地,国内的众多教师研修网站及培训网站也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大赛,如微课大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赛等等。其中微课就将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教师在参与这些比赛的同时学习并掌握到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也拓宽并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维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这些可谓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但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仍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仍然是不能被迅速认可并持续发展。所以,这样的有关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与举措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一定也会引发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争议与思考。

2  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

在我们的校园里,传统的课堂、课程、课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不再是传统的一位教师对一班学生,课本也不仅仅是教材、教辅等纸质的资源。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利用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的“双师课堂”。这些变化就是利用互联网及多种信息技术将我们的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而这些变化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资源空前丰富,让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更多看世界的窗户。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为例,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课堂的开放性

课堂上借助远程技术,将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外教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和外教实时对话,并接触到课本以外的学习内容及交流体验。例如,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学习形态,利用PAD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程标准出发,开展多种大数据时代下小学英语课堂的可能样态。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开展活动,实现教学的互动性与针对性、评价的及时性与激励性,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学生有利,对于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迎接数字化时代挑战,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2  课后反馈的即时性

我们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一起科技)所提供的大数据支持,对学生的作业及学习效果反馈进行即时更新,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陈旧单一的作业模式,并与家长达成数据共享,让家长们能够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效。同时达到家校信息的即时沟通,使学习反馈从“延时”走向“及时”。大数据反馈如图2所示。

2.3  学生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教师利用互联网和第三方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更多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及在以海量阅读为基础的大学科理念下,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资源从“静态”走向“动态”,使学习方式从“师主”走向“生主”,使课后作业从“任务”走向“兴趣”。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不同的学习能力的情况,让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各种可能,让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从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2.4  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及促进

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表现在课堂教学上的多个方面及环节。

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创设语言环境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视频、视听材料和示范朗读功能培养学生英语语音的准确性,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功能,比如配音功能、多媒体播放功能,利用软件制作游戏和语音文字录入功能来设计教学环节,反馈学生的理解程度。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维度功能,如电子白板的使用、电子互动游戏、远程沟通图像语音交流功能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综合运用能力方面,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也是提高学生活动参与性的重要前提;其次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最后在输出环节运用“信息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性。这种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既能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又能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參与英语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融合多种资源自制课件,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中西方文化。通过运用电教技术手段进行情境再现和时空的穿梭把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中,营造丰富的语言学习活动氛围,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强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融入到英语文化环境中进行学习、生活,扫除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

具备这样特性的课堂,其内容所产生的输入及输出量非传统课堂教学所能匹敌,其内容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刻性和延续性也大大超过传统课堂教学。由此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它一定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冲击和挑战。这些冲击与挑战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必须要合理地开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传统教育生态已被打破的局面。当然,任何方式的课程改革是否成功都取决于改革本身是否尊重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并不是单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决定。这也是“三通两平台”之“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在部分地区仍然不具备普遍开展条件的原因。

3  结  论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的更新变化是势不可挡的,课堂教学的变革也是不可逆的,所有的变革与发展当然也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无论数字技术如何发展变化,教育者都将继续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都将以实际环境为基础,以受教育者终身发展为本。有这样的理念为支撑,我们的教育才会持续健康地在新世纪蓬勃发展,才能真正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出真正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新顺.“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研究与探索 [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2):146-147.

[2]于鷃,白玉山,王丽敏.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J].化学教育,1998(8):28-30.

[3] 邓满珍.“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J].现代信息科技,2019,3(3):131-132+134.

[4] 曾润丽.浅谈互联网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J].现代电子技术,2002(9):18-19.

作者简介:梁爽(1975-),女,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小学英语一线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