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过悲伤

2020-07-24郭滢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逝者磨难经历

郭滢

最近重温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故事讲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约纳在一周前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后,“他只是觉得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这对约纳来说是与儿子情感上的告别,是内心失去的修复,也是作为父亲,对儿子所负的最后一点责任。约纳的悲伤要从胸膛中喷涌而出,仿佛能够淹没全世界,而“苦恼”是人们看不见的,几次三番想要和旁人聊聊这件事却没有人听后,约纳只好把满腹心事向他的老马诉说。

约纳的遭遇让我们反思,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应当只局限于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比如司机和顾客、服务对象和服务者,而应当包含对每个独特个体生活体验的尊重。就像我们经历的疫情一样,我们需要对疫情中人们所思所想做到倾听与理解。

除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外,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聊一聊小说中约纳所经历的“失去”“悲伤”……这篇文章取名为“走过悲伤”,而不是“走出悲伤”,是想说悲伤其实并不是生命中使我们饱受煎熬的暗坑,似乎只有走出来才能开始新生活。

在茱莉亚·塞缪尔女士的《悲伤的力量》一书中不乏一些引人深思的观点:要治愈悲伤,首先要允许自己感受悲伤。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一切,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和动机,并渐渐真正地认识自己。我们可以把矛盾的信息写下来,比如说,对于死亡既感到轻松又觉得伤心,让我们能够看清我们自己,洞悉自己的内心。

我们与逝者的关系仍在继续,尽管方式完全不同

经历“失去”的人们以为自己必须彻底忘记所爱的人,其实我们与逝者的关系仍在继续,只是方式完全不同。

我们想象他们的身体依然在世,我們疑惑他们是否感到孤独、寒冷或者恐惧;我们在自己的思想里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给我们指引;我们在街上寻找他们,通过听他们爱听的音乐与他们相连。逝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但并不以肉身形式存在。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那些几近吞没我们的悲伤情绪就变成了一种安慰。

这让我想起2017年上映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主题曲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它叫作《记住我》。逝者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爱

处理悲伤需要我们做出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无法独立完成所有这些努力,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我们可以努力学会忍受痛苦,离开逝者继续生活,重新相信生命。

经历磨难后改变自己

痛苦是改变的契机。亲历了磨难,我们可以变得更坚韧,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同情心,甚至改变原本的价值观,更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和生活的意义。

猜你喜欢

逝者磨难经历
画与理
纪念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墙壁
笑着说再见
最大坟场
经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