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发展研究

2020-07-24王伦君

乡村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手工艺乡村振兴

王伦君

[摘 要]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发展史上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近年来,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继承人,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振兴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人文环境是美化建设的要点,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是相互契合、紧密联系的。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的传统手工艺泰竹笛为例,探究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以期为促进传统手工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中泰竹笛

[中图分类号] 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7-36-3

传统手工艺是经过时间沉淀所形成的,区别于机械生产。传统手工艺是通过手工劳动进行生产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1]。传统手工艺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当地自然条件、风俗文化等影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传统手工艺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传承传统手工艺与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保留乡土文化的宗旨相契合。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第9.3.3.2条明确指出:“搜集民间民族表演艺术、传统戏剧和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族服饰、民俗活动、农业文化、口头语言等乡村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2]正式将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收集、传承与保护名单中。

“美丽乡村”的概念最早是由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于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中首次提到。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包括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和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推动下,美丽乡村建设于2013年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强调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做好对古村落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此理念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理念一致。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从摸索阶段到如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

1 中泰竹笛概况

中泰街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郊,其名字由原中桥乡与泰山乡合并而来。全乡区域面积共70.13 km2,辖10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人口24 000余人。目前,中泰街道共有8个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其中白云村、中桥村、紫荆村、枫岭村4个村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基准,根据各村特色扬长避短狠抓乡村建设,成为中泰街道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单位,为其他村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岑岭、泰峰、双联3个村紧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施工,全方位改善乡村环境,创建第二批美丽乡村精品村,为中泰街道创建美丽全街道打下坚实基础。

中泰街道之所以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上走得又快又稳,走出余杭、走向世界,其中离不开中泰街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中泰竹笛。中泰竹笛是一种以竹为原料所制作的中华传统乐器,每支竹笛的制作需经过70多道严格的工序,其中包括烘烤、定调、打孔、校音等工艺步骤。制作完成的竹管钻有个吹奏孔、1个膜孔、6个发音孔和2个调音孔,以气吹的方式进行演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因品质上乘、乐声优美,多年来中泰竹笛在世界畅销,在业内有“世界上吹奏的十支笛子中,产自中泰的有四支”这样的说法。中泰街道地形多是低丘缓坡,而且土层深厚、土地肥沃,给竹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素有“苦竹之乡”和“省级民族民间艺术(竹笛)之乡”的称号。

2 中泰竹笛在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发展

2.1 地方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

2018年4月8日,浙江省发改委通报了《浙江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了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对大花园的打造。为了美化乡村,加快经济建设,浙江省就各地特色设计建设了许多特色旅游精品路线。近年来,顺应国家号召,杭州市余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全方位部署。除了完善余杭区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外,余杭区还根据各村特色推出精品村建设政策,努力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截至2020年,余杭区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已覆盖了全区主要涉农镇街,建设了12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省AA级以上景区村庄达到了60个。余杭区从各方面将散落在每个村庄的景点串珠成链,经过点线面的组合方式发展成全区域的大花园,极大地促进了余杭区旅游事业发展。

步入20世纪以来,中泰街道紧随潮流发展旅游业,作为苦竹之乡,中泰街道还拥有全国苦竹定向培植示范园区,享有“南乡竹海,绿色宝库”的美称,其凭借迷人的景色和独一无二的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中泰竹笛,中泰街道入选了第四批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201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會授予“中国竹笛之乡”的称号[3]。2018年3月,中泰竹笛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之一,其中中泰街道紫荆村在2018年被评为非遗主题小镇,保护方向就是中泰竹笛制作。紫荆村属天目山余脉,共有24个村民小组、784户农户,村民达2 886人。紫荆村不仅风光秀丽,有万顷竹林,清潭碧水,而且还有建于汉朝年间的“铜岭竹音”和“石盂梵音”2个旅游景点,历史底蕴深厚。紫荆村凭竹而生、因竹而富,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大力推进中泰竹笛的传承,举办了诸多围绕中泰竹笛的特色活动。从2002年开始,中泰街道以竹笛为主题连续举办了十余届全国夏令营活动,并大力邀请各地竹笛演奏家、制笛大师以及专家学者前往中泰举办各类竹笛文化艺术节,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2018年9月13日,中泰街道紫荆村举办了特色“水上竹笛音乐会”,神韵暗流,玉笛飞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当地推广传统手工艺中泰竹笛文化的乡村旅游主打品牌路线。另外,中泰街道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旨在形成竹笛小镇,拓宽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2019年1月8日,余杭区住建局(规划分局、人防办)发布了《关于对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竹笛展示馆拟建地块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公示的说明》,该说明显示在紫荆村西侧将拟建设紫荆村竹笛展示馆项目,拟用地面积2 613 m2,这将是中泰街道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助剂。

目前,中泰街道已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通过这种方式,以中泰竹笛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手工艺将通过旅游产品这个载体融入现代人民的生活。因传统手工艺带来的旅游发展,使中泰街道有足够的动力和资金去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因果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2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综合着手,其中最离不开的就是“美丽经济”。中泰街道的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变迁源远流长,可以说是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据记载,由于中泰的竹笛原料上乘,元明清三代皇室均曾派乐匠赴中泰伐竹制笛,但因缺乏精妙的制笛技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泰村民均以较低的价格将竹子作为笛箫的原材料向外售卖,并未把握良机发展当地经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厂制笛师周林生来到中泰向村民传授制笛技艺,街道地区经济发展才开始出现了转机。1987年,上海民族乐器厂铜岭桥联营厂在中泰街道创立,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自立门户办起制笛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和日趋成熟的制笛技艺,中泰街道形成了围绕竹笛销售的产业聚集,大大提升了经济实力。

目前,中泰街道成立了竹笛专业合作社2家,集聚了160余家笛箫乐器厂,年产竹笛总产值达3.4亿元,占国内外竹笛市场量的80%以上。虽然这些制笛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大多以家庭作坊形式为主,但仍有龙头企业存在。杭州竹韵乐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龙头企业,创始人黄卫东从事竹笛制作行业已经30余年,是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也是余杭区非遗传承人。他的女儿黄毓从杭师大音乐学院毕业后也走上了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道路,帮助父亲创立了“杭州竹韵乐器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竹笛培训工作室,将中泰竹笛文化发扬光大[4]。由丁小明创立的杭州余杭鸣声乐器有限公司也是行业内的领头羊,在竹笛品牌创立、竹笛标准化生产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许多企业的业务均选择在线上操作,并通过网络销售。截至2016年,中泰街道已有60余家竹笛、竹箫网上店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200多人,日出单量800单以上,年网络销售额超过2 500万元,占总销售量的很大一部分。

龙头企业不仅在制作优良竹笛方面起到模范作用,还是新型销售方式的领军力量,促进了竹笛销售,加速了中泰街道的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泰竹笛已成为中泰街道的特色产品,中泰街道紫荆村更是在2016年凭借中泰竹笛成为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泰竹笛产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下达,中泰竹笛产业的兴旺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契机[5]。

3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用料考究、工艺复杂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传承人,引导加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从历史文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契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可因地制宜,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进一步挖掘传统手工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现实作用,如成为旅游观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当地农村旅游增添历史文化韵味,获得視觉、听觉上的盛宴。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促使当地村民找好宣传方向,在龙头企业的牵引下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传统手工艺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艳.论传统手工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J].文化艺术研究,2018(3):8-13.

[2]应珊婷,郑勤.《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解读[J].大众标准化,2015(6):8-11.

[3]杨飞飞.非遗传承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融合:以浙江非遗主题小镇为例[J].文创意与设计,2019(4):66-73.

[4]孟建军,黄卫东.打造中国精品竹笛[J].乐器,2002(9):13-15.

[5]陈治渊.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研究[D].丹山:浙江海洋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手工艺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