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0-07-24范丽娜

山东工会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会干部工会组织工会

范丽娜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54)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开始出现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纷纷涌现,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日益活跃,从规模到实力日益走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吸纳就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1]。但是也要看到,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与非公企业经济发展出现不相匹配情况,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明显滞后于非公企业经济发展。据第八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总体来看,非公企业建会率不到40%,非公企业职工入会率不到60%[2]。因此,如何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基层工会活力,成为当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为主动适应新时代工会工作深化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强“三性”、去“四化”,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生机活力,课题组以北京百人以上非公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试图摸清当前影响基层工会活力不足的因素,发现和总结基层工会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出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途径与方法。本课题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度企业调研三种方式来进行数据收集,在问卷调查中主要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2909份,其中有效问卷12505份(剔除了回答选定区之外的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6.9%,包括职工问卷10254份,工会干部问卷2251份。针对问卷结果采取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在召开座谈会方面,召开了四组座谈会,座谈会成员主要包括各区基层组织建设部干部和两名所在辖区的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共34名),主要座谈各区以及各非公企业工会在加强非公企业组织建设和工会作用发挥方面的创新实践做法。在非公企业实地调研中主要选取了一家个人独资上市企业A,一家纯外资企业B,一家合资企业C,一家劳务派遣企业D。

二、当前北京市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的现状

(一)非公企业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一定作用

从调研结果来看,已建工会的非公企业组织机构基本健全,有工会委员会、经审委员会、女工委员会或女工委员,规模大的非公企业还下设了各工会分会、工会小组,工会主席基本做到依法选举。在执行工会经费制度中均能按照全总、市总和纪委要求严格开支。各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扶贫济困、送温暖等工作中,普遍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实地调研中,某纯外资企业B工会2018年说服公司副总裁、法务、人力资源部等,向公租房管理中心申请批下了4套公租房。

绝大部分非公企业在成立工会后开展民主管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以保障职工各项权益,定期开展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了解职工心声,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保障职工工资和企业效益同步。很多非公企业工会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创新性开展工会工作,除了在企业内部成立职工活动室、母婴关爱室、职工书屋、心理减压室等外,实地调研某纯外资企业B工会自发建立12个文体俱乐部吸引职工根据个人兴趣特点积极参与,实地调研劳务派遣企业D工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内部化解劳资争议,实地调研个人独资上市企业A工会为员工设立应急救助包。

从各非公企业开展的工会活动来看,不仅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工会活动诸如健步走、爬山比赛、自制月饼和粽子、职工文化节等,还契合企业价值观开展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实地调研个人独资上市企业A以工会为主导,积极开展“员工幸福管理系统”的落地与实施,以精细化服务提升员工幸福感,由工会主导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每年该公司工会与企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发起“正能量先锋”推选活动,通过这些具有“积极主动、勤奋苦干、不找借口、坚持操守、心怀感恩、勇担责任、经验分享”精神的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职工的标杆指引,起到了正向强刺激效应并提升自我效能、引发群体效应,带动了企业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二)绝大多数职工和工会干部对工会发挥作用给予积极评价

本课题最终回收的12505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职工参加过建会企业的工会活动和服务,对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持积极评价,对工会干部的服务态度持肯定评价。绝大部分工会干部对当前的工会工作持满意态度,对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持肯定态度。10254份职工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75.1%的职工知道本单位工会主席,有73.7%的职工参加过工会活动,有63.7%的职工认为本单位工会能够代表职工群众,有88.3%的职工享受过工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在问及职工对工会工作评价时,有41.4%的职工认为工会的工作有活力,能为单位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4.9%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密切联系职工,为职工说话办实事。有64.9%的职工认为工会干部尽职尽责地工作,能够为职工办事。27.9%的职工认为工会主席能够平等对待职工群众,比较有耐心;认为工会干部能够以职工为友,真心帮助职工的人达到48.1%。有62.2%的职工认为工会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56.3%的职工选择“帮助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对企业的影响之一,45.6%的职工认为工会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为企业搭建扩大交流的平台,36.9%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的技能,30.6%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使企业成为工会会员服务合作单位,为企业创造效益。有50%以上的职工认为工会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帮助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2251份工会干部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83.1%的工会干部对本单位工会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87.5%的工会干部认为工会能发挥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

图1 被访职工所了解到的工会对企业影响的情况(N=10254)

三、当前北京市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存在的问题

(一)工会顶层体制机制亟需完善以满足形势发展需要

当问及工会干部 “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时,2251份工会干部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回答 “工作机制问题”选项的占比最高,达到39%,这与34家座谈会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一致。在座谈会与深度企业调研中,绝大部分非公企业工会干部表示,当前工会体制机制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工会把公有制企业传统做法生搬硬套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去

很多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反映目前企业内部在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决权方面已经有很丰富的载体,能够提供给职工建言献策的多样化平台。但是现在从全总到市总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强推职工代表大会这种公有制企业传统机制,形式可以满足,但实效性极差,影响了工会口碑和形象。职代会要求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案例如工资调整、岗位工资确定等必须上会,这在大多数非公企业实现起来困难很大。现在非公企业基本都实行密薪制,如果把此类事项提交职代会就违背了企业制定的保密原则。虽然非公企业也按照上级要求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但形式化大于实效性。有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反映,现在企业有专门部门每年投入巨额资金从第三方购买同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职工工资水平数据,人力部门都会据此每年进行职工工资调整以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在工会重点工作机制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顶层设计亟需完善之处。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为例,按照政策要求必须召开实体化会议,至少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才能开会,但是现在很多非公企业员工存在频繁出差或两班倒这种情况,因此代表人数达到要求存在困难;通过网络例如OA或APP客户端、微信群等能迅速响应,提升效率,但网络化会议或网络投票,全总和市总并不认可。

2.上级工会开展的活动并不能完全适应非公企业实际需要

有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反映现在很多年轻员工有从事志愿活动的极大热情,但是由于参加市总的志愿者必须以职工个人名义,还要提供个人通讯信息等私密信息,这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有被猎头挖走的风险,而以工会集体名义申报志愿者在市总不能通过,严重打击了这些年轻人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当前市总开展的“北京大工匠”评选活动不能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定位要求完全适应。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11月份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但在市职工服务中心劳模展室中参展的劳模,包括2017年北京首届大工匠评选,重点选择的是传统产业的大工匠,并没有把新媒体新经济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列在其中。市总每年推出的“在职职工发展助推计划”所能助推的行业工种也并未涵盖新媒体诸如网游开发工程师此类的新兴行业、新业态。

3.工会经费问题成为非公企业工会反映的焦点问题

一是工会经费返还比例太低。在经济运行下滑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减免企业税收政策,但工会经费还只是停留在六成返还阶段,即使现在有些非公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在工会经费收缴方面并不能享受减免政策。这一方面会严重挫伤非公企业建会积极性,另一方面导致建会的非公企业工会经费不足。在问卷中当问及工会干部眼中工会组织缺乏活力的内在原因时,57.3%的工会干部选择了“缺少经费”,这一选项比例最高(具体见图2所示)。二是工会经费支出限制性过多,无法实现工会有效服务职工。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型非公企业工会经费大量结余,甚至有非公企业工会反映按照现有政策规定,每年的工会经费支出只能占到工会经费收入的10%—20%,“不敢花、不会花、花不出去”成为工会经费支出中的常见现象。

图2 被访工会干部眼中工会组织缺乏活力的内在原因的分布情况(N=2251)

(二)基础薄弱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工会活力的内在原因

1.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

近年来,为加快非公企业工会组建步伐、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工会组建任务,在“先组建后规范”的思想指导下,部分非公企业工会在组建时,宣传动员职工不够充分,致使会员和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识和归属感不够强。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由于组织基础比较薄弱,工会建起来,但没有“转起来”,没有真正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本课题收集的10254份职工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与不关注工会宣传渠道的职工相比,关注工会宣传渠道的职工对工会的评价较高,这说明工会宣传对职工了解工会、认可工会很重要。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24.9%的职工不知道单位工会主席是谁,有11.7%的职工明确表示没有享受过工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具体见图3所示)。一些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在履行工会职能上底气不足,使得工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非公企业工会委员竟然出现8个委员(双数)的情况,还有很多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反映很少有培训机会,培训名额只是给了工会主席,但工会业务的具体负责同志鲜有培训机会。

图3 被访职工对本单位工会了解情况的分布(N=10254)

2.绝大多数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兼职为主、专职为辅

即使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业,也并未都能按照全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要求,设立专职工会主席,至少有3‰比例的专职工会干部。2251份工会干部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兼职工会干部比例较大,占比61.4%,专职干部仅占38.6%。在座谈调研的34家百人以上非公企业中,工会主席无一专职,而且绝大部分还身兼数职。工会干部几乎都是兼职,他们集打工者和工会干部于一身,一方面受雇于企业主,往往抓工作先考虑企业给予的岗位工作,而自身岗位工作又繁忙;另一方面兼职担任工会干部,投放在工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些工会干部有时连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会议和业务培训都难以保证,再加上兼职工会干部的角色冲突和精力有限,使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大打折扣,也使职工对工会产生误解。

3.有些非公企业工会经费难保障

工会经费能独立使用和管理是非公企业工会履行职责、开展活动的重要障碍。有些非公企业的工会没有独立账号,开展活动时使用工会经费没有自主权;有的企业明确规定财务支出一支笔,其中包括工会经费,工会开展活动需要经费必须经过行政批准;一些非公企业不能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企业对向工会拨缴经费的内涵不清楚,使得在推进工会各项工作中受到了制约和影响。一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加入联合工会的分会,工会经费短缺,开展活动更是困难重重。

(三)低龄、低收入、低学历群体对工会作用评价低

1.低龄职工群体对工会作用评价低

为了解不同代际的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本课题在问卷设计中按照“90后”“80后”“70后”“60后”和“50后”的年龄划分方法,各年龄段占比分别为25.4%、44.4%、21.3%、7.1%和1.9%。

通过交叉分析,探索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代际差异。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工会活动的参与率呈现随年龄的减小而递减的趋势,即“50后”的工会活动参与率最高,达到90.3%;而“90后”的工会活动参与率最低,仅为59.3%(具体见表1所示)。数据说明,当前工会开展的服务项目对低龄人群的针对性不强,导致这类人群工会活动参与率低。工会在团结新生代职工,尤其是“90后”职工的工作方面仍然有待加强。

表1 年龄*是否参加过工会活动交叉列表

通过年龄与工会代表性交叉分析的方式,探索不同代际职工对工会代表性的评价。数据结果显示,“60后”认为工会的代表性最好,有75.3%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代表群众;其次为“50后”职工,其中有73.0%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代表群众;“90后”职工认为工会的代表性最差,有27.7%的职工认为说不清工会是否能够代表群众,有16.5%的职工明确认为工会不能代表群众,这两类职工占比达到44.2%。

通过年龄与工会作用评价交叉分析的方式,探索不同代际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数据结果显示,“60后”对工会的作用评价最好,有超过70%的职工认为“工作有活力,为单位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能密切联系职工,为职工说话办实事”;其次为“70”后职工;“90后”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最差,有13.1%的“90后”职工认为“没有感受到工会的作用”,3%的职工认为工会“不适应形势发展,距离职工期望差距较大”。

2.低收入职工群体对工会作用评价低

表2 收入*是否参加过工会活动交叉列表

为了解不同收入的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本课题把收入划分为 “2000元以下”“2000~3500元”“3501~8000 元”和“8000 元以上”四类,各类群体占比分别为2.1%、26.6%、56.2%和15.1%。数据结果显示,收入在3501~8000元的职工工会活动的参与率最高,达到76.1%;其次是收入在2000~3500元的职工,占比为75.5%;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职工工会活动的参与率最低,只占57.7%(具体见表2所示)。

本课题通过收入与工会代表性交叉分析的方式,探索不同收入职工对工会代表性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在3501~8000元的职工认为工会最具代表性,有65.2%的职工认为工会具有代表性;其次是收入在2000~3500元的职工,有62.6%认为工会具有代表性;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职工认为工会代表性最差,其中22.1%的职工认为工会不能代表群众;有23.9%的职工认为工会的代表性说不清。

通过收入与工会作用评价交叉分析的方式,探索不同收入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数据结果显示,收入在3501~8000元的职工对工会的作用评价最好,有67.8%的职工认为“工作有活力,为单位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能密切联系职工,为职工说话办实事”;其次为收入在2000~3500元的职工;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最差,有17.4%的职工认为“没有感受到工会的作用”,有5.6%的职工认为“不适应形势发展,距离职工期望差距较大”。

3.低学历职工群体对工会作用评价低

为了解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职工对工会作用的评价,本课题把受教育程度划分为 “初中及以下”“高中 (中专、职业高中)”“大学专科 (职业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五类,各类群体占比分别为6.2%、24.1%、32.5%、33.8%和3.4%。

本课题通过交叉分析,探索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学历差异。数据结果表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工会活动的参与率最高,达到81.6%;其次是学历为大学本科学历的职工,占比为78.4%;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工会活动参与率最低(具体见表3所示)。

表3 学历*是否参加过工会活动交叉列表

本课题通过学历与工会代表性交叉分析的方式,探索不同学历职工对工会代表性的评价。数据结果表明,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职工认为工会的代表性最好,有73.1%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代表群众;其次为大学本科职工,其中有73.0%的职工认为工会能够代表群众;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职工认为工会的代表性最差,有28.2%的职工认为说不清工会是否能够代表群众,有12.2%的职工认为工会不能代表群众。

以上数据说明,90后的低龄职工、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职工、学历在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职工对于工会的评价较低,这说明工会在对于“三低”职工群体的吸引力方面尚待加强。

四、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工会体制机制,为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做好源头顶层设计

1.因企制宜,进一步创新非公企业工会工作

应坚持从非公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避免一刀切,努力创新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促使规范运作与创新发展相统一。本课题在外埠调研中发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在促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三个一”工作法,具体内容是:基层工会要“倾听一次职工意见、与行政进行一次沟通、建立一项改善劳动关系的措施”,解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化、可操作化的难题。八年来,开发区企业共实施改善劳动关系措施3000多项,推动建立多项制度的名称和内容各有不同,包括定期民主协商会、工会网络QQ群、维权热线电话、创意银行……这些“有话好好说”的劳动关系沟通协商机制,在企业中逐渐成为时尚[3]。本课题在北京非公企业调研中同样发现,很多非公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形式多样,例如实地调研纯外资企业B与劳务派遣企业D都设立了劳资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内部员工争议,个人独资上市企业A通过内部BBS论坛收集员工声音在线处理员工争议,还有很多调研企业采取工会主席与行政定期沟通会反映和处理员工诉求。鉴于调研中很多非公企业对“网络投票”“网络会议”的强烈需求,建议在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实践中切忌搞“大一统”,对于原则性问题工会领导机构应给予明确要求,对于具体工作诸如民主管理或职代会会议召开形式,则应尽量给非公企业工会以因企制宜的探索空间,这样更能激发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活力。

2.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非公企业工会需要

应不断提高上一级工会指导水平,努力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与时俱进,以不断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与职工的需要。上一级工会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意识,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制度。上一级工会在指导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时要紧紧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求变”。工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指导非公企业工会确立符合实际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工作重点等。以调研中非公企业反映的市总志愿者活动报名、北京大工匠活动评选、在职职工发展助推计划为例,未来应在类似活动中及时进行调整,允许非公企业可以集体报名参与志愿活动,在大工匠评选或在职职工发展助推计划中更多囊括非公企业中符合首都新定位或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定位要求的工种,以进一步适应非公企业需要。二是“助力”。在指导中应注重为破解非公企业工会难题助力。以调研中非公企业普遍反映的市总信息化工作为例,未来应打破信息化大一统的管理壁垒,鼓励基层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方法,根据基层需要打造面向基层可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夯实信息化系统,为非公企业工会借助上级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会工作提供支持。

3.因势利导,进一步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经费改革

一是建议上级经过论证,调整基层留存比例,让基层工会“有钱办事”。上海浦东新区总工会于2017出台的《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建设改革方案》就打破先上缴再回拨的传统做法,实行差异化经费收缴,将企业留成工会经费比例由60%提高80%,并安排会员会费额150%的经费用于直接惠及会员的项目[4],形成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效应,以提高会员的获得感。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对于辖区内因经营性亏损或资金正常运作困难的工会所在企业可申请缓缴、少缴工会经费;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基层工会可实行工会经费差异化补贴标准,经评估审核后,可下拨专项工作经费补贴。建议以依法催缴工会经费为抓手,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方式,创新机制和做法,赋予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新内涵。

二是建议在“工会经费服务职工”原则下,为非公企业工会经费支出范围松绑。例如全总规定不准用工会经费从事高消费性的娱乐活动,但缺乏“高消费标准”界定;全总虽然规定传统节日期间可以给会员发放符合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但是北京纪委下令禁止拿公款购买月饼。从全国各省市工会出台的工会经费文件中,广东和福建省总明确提出可以发放普通月饼、普通粽子。当前北京市工会经费规定中明确北京蛋糕标准为200元,但是现在江苏、广东两省的蛋糕标准已经突破至400元,其他很多省市(如山东、上海、安徽、贵州、四川、江西等)都已突破至300元。

(二)加强工会基础建设,增强非公企业工会内动力

1.健全工会组织机构,实现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化

一是上一级工会应强化对非公企业建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继续深化“企业沟通会”和“职工沟通会”工作模式,向非公企业和职工宣传企业建会与职工入会的目的意义,使企业主和职工对工会有全面的了解,强化建会的群众基础,督促建会非公企业做到企业工会委员会及经审委员会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民主选举产生,力求工会组织“稳”和“实”。二是扩大工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工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在非公企业工会中深化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企业工会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的意见》(总工发〔2012〕24 号),加强和改进工会干部工作作风,树立工会组织良好形象,不断提高职工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认知度和信任感,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工会组织与职工“零距离”接触,工会干部与职工交朋友,让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会干部的积极性

一是因企制宜,创新工会干部选举机制,探索推行工会干部直选机制。以本次外埠天津非公企业工会调研为例,天津双叶协展有限公司在工会主席选举方面打破传统国企工会主席由上届工会和党委提出候选人名单方式,而是通过职工自荐、自下而上由各分工会民主推选、上届工会委员会与党委推选三种方式酝酿候选人名单,最终入围5名工会主席候选人。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会员行使选举权和享受被选举权,实现“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向“在多数人中选人、由多数人选人”转变,真正体现会员群众意愿,克服工会行政化倾向。二是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养,通过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等激发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省市工会都出台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履职补贴试行办法》,以福建为例,今年出台办法为单独建会、在职在岗的各类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或主持工作的副主席1人给予履职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100元,履职补贴包括职务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其中,职务补贴从所在企业工会经费拨缴收入中开支,按工会会员数,分别享受每月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的补贴;绩效补贴是上级工会对经考核评估工作业绩突出的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发放的奖励性补贴,一般不超过补贴对象每月职务补贴的120%,所需经费由市、县两级工会统筹安排[5]。另外,应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劳动经济、劳动法律、劳动关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通过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干部进行培训、各基层工会组织学习工会业务知识和自学工会业务知识等形式,使工会干部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尽快成为做好工会工作的行家里手。

3.强化工会经费独立性,保障非公企业工会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上一级工会应督促单独建会的非公企业工会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经费独立核算工作的通知》(总工办发〔2008〕20号)要求,依法取得工会社团法人资格证,工会经费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二是建立财务集中核算机制。对暂无条件开立工会经费银行账户或独立核算管理、且有意愿的非公企业工会,区、街镇(开发区)总工会实行“上代下”集中核算,规范会计核算和经费使用。三是上一级工会应加大工会经费代收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缴费单位缴纳工会经费的主动性。建议由各区工会和区税务局分批举办纳税人培训班进行一对多宣传,使纳税人对工会经费委托税务征收有深刻认识;或者由区总工会和区税务局抽调专门力量,主动送政策进企业进行一对一宣传,上门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会主席进行工会经费委托地税征收政策宣传解读,进一步争取纳税人的支持与配合;或者利用微信平台多对多宣传,利用微信“快速转发”的特点,由区总工会持续在工会微信群发布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相关信息,通过群成员的传播不断扩大政策宣传教育面。

(三)构筑普惠化、精准化、常态化工会服务体系,提升“三低”职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围绕“三低”职工需求,按需设计服务项目

建议上级指导各区建立常态化的职工需求调研机制,切实做到围绕需求服务,以需求定项目,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各区开展职工参与服务项目的设计,建立职工需求征集、服务项目开发的职工参与机制,尝试职工设计服务项目为自己服务,解决服务项目创新不足的问题。以低收入群体为例,现在北京市已有各区工会针对此类群体开展的精准化服务项目。海淀区环卫职工免费观影项目,以海淀区环卫中心作为服务项目开发主体,结合环卫工人上班早下班早、长期户外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特点,结合工人班次安排,每周确定一天16:00至18:00期间,为环卫工人免费播放电影,并提供免费冷热饮服务,得到了职工的广泛好评。石景山区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特点,免费为1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办理职工意外伤害险,如投保期间职工发生意外造成骨折等情况,可凭相关材料得到理赔;对于达不到保险赔付标准的,由区总工会给予慰问金。朝阳区关爱农民工送服务之洗衣、家政、理发系列活动,以农民工最为关注、与其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为重点,解决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切实困难,先后吸引1243人次参与,得到了农民工的充分认可。以低龄“90后”群体为例,针对此类群体喜欢电子游戏等电竞活动的特点,有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全民电竞活动”,成立众多电子竞技社团,组织游戏爱好者进行电竞比赛,并推选优秀队伍参加外部比赛。在组织传统工会单身男女青年联谊活动时,有非公企业工会创新形式,组织年轻男女职工穿上COSPLAY衣服玩COSPLAY游戏增进感情。以低学历职工群体为例,应深入实施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帮助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强化职工技术技能,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促进产业转型,提升文化素质,畅通发展通道,开放优质网络资源,激励职工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

2.加强平台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优化工会对“三低”职工群体服务供给

一是建议上级优化会员服务体系工作平台中“三低”职工群体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各项服务可记录、可追溯,从“三低”职工活动历史数据中发掘需求、验证需求,为各级工会设计“三低”职工服务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进一步完善职工服务网、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的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尤其是手机APP的功能设置,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职工通道。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阵地的互联互通、有机融合,逐步建立扁平化的服务模式,通过视频网络将市级资源有效传导至工会服务站等实体阵地,提高资源使用效能,使工会服务更加直接、深入、贴近职工。在“三低”群体尤其是低龄“90后”群体中,手机已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针对此类群体宜多用手机进行宣传,实体化建家和网上建家同步。在调研中有很多非公企业工会表示,充分运用年轻人喜欢的、熟悉的时尚语言和话语体系宣传工会,工会越来越成为这些人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娘家人。有外省市工会联合市新闻信息中心和市移动公司开通了 “手机报·工运频道”,向一线职工、基层工会干部、各级党政领导和劳模先进人物免费发送,并开设了“平凡劳动者”“维权案例”“职场指南针”“工运八面风”等多个板块栏目,安排了专门的采编力量,并建立了一支百人以上的通讯员队伍,及时采编更新内容,同时配发图片,这种方式得到职工广泛好评[6]。

五、结语

非公企业工会是工会组织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需要。通过对北京市非公企业工会现状调查可以看出,当前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一定作用,绝大多数职工和工会干部对工会发挥作用也给予积极评价。但是也应客观看到,当前制约非公企业工会活力仍存在亟需破解的难题:工会当前亟需完善顶层体制机制以满足形势发展需要,非公企业工会基础薄弱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工会活力的内在原因,低龄、低收入、低学历群体对工会作用评价低。未来应创新工会体制机制,为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做好源头顶层设计;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基础建设,增强非公企业工会内动力;构筑普惠化、精准化、常态化工会服务体系,提升“三低”职工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工会干部工会组织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工会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