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2020-07-24常佳婧王晞星何院生高凌孙建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方北沙参气阴

常佳婧,王晞星,何院生,高凌,孙建萍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3.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相关Meta 分析显示,肿瘤常用治疗方法(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对提高肺癌的生存率较为有限[1-2]。中医药在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有较好效果[3-4]。国医大师路志正、周仲瑛等认为,肺癌常因虚致病,虚而生痰化瘀、痰瘀与癌毒胶结发为肿瘤,因此肺癌之证多虚实夹杂,虚证多见气阴两虚,实证多为癌毒、痰浊、瘀血、郁热互结[5-6]。近年来,数据挖掘方法逐渐广泛用于中医用药规律研究。本课题组收集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医案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名医用药经验并发现新方,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 年12 月31 日收录的文献,采用高级检索,“主题词”输入“肺癌”并含“治疗”并含“名医”或含“经验”(模糊),得到中医治疗肺癌的期刊文献291 条。

1.2 纳入标准

①全国或省级名医治疗肺癌的临床效验用方;②内服汤药;③西医诊断为肺癌;④同一医家的经验取最后发表者。

1.3 排除标准

①处方不完整的文献;②外治法处方;③动物、细胞等实验得出的处方;④综述类、用药规律研究类文献;⑤治疗肺癌单一症状的处方。

1.4 数据筛选与录入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人工查看全文,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挑选具有气阴亏虚症状且存在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互结的病案。由于文献中的证型名称均不统一,为规范统计,本课题组将此类病案证型统一命名为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处方56 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方剂管理”模块中。一人录入,两人核对,确保数据无误。

1.5 数据规范

依据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对所录入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如“麦门冬”规范为“麦冬”,“生地”规范为“生地黄”,“大力子”“牛蒡”规范为“牛蒡子”等。

1.6 数据分析

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分析”模块的“方剂分析”进行药物统计分析。①通过“频次统计”对药物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参照《中药学》[8]将药物按功效归类,统计功效类别频次。②通过“组方规律”中不同参数预读,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4、置信度为0.9,得到最能体现药物配伍规律的关联规则。③通过“新方分析”,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熵层次聚类,得到新方。

2 结果

2.1 频次分析

56 首处方共使用中药236 味,用药总频次1265次。频次≥9 的药物有41 味(见表1),频次≥30 的药物为麦冬、黄芪、白花蛇舌草、白术、北沙参。

考虑到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的证型特点,为明确补气及补阴药的使用频次,将补虚类药物细分为补气、补阴、补阳、补血4 个类别。最终得到药物功效类别21 个,使用频次较高的有清热类、化痰止咳平喘类、补阴类、补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渗湿类药物,见表2。

表2 56 首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处方药物功效类别

2.2 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4,得到常用药物组合65 条,包含16 味药。其中频次≥18 的2 味药组合16 条,3味药组合4 条。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 对为麦冬-黄芪、麦冬-北沙参、黄芪-白术、麦冬-白花蛇舌草、白术-茯苓,见表3。设置置信度为0.9,得到6 条关联规则,主要集中在白术、北沙参、麦冬、桔梗、党参、茯苓、浙贝母、甘草之间,其中“茯苓,北沙参→麦冬”置信度最高,见表4。关联规则网络图呈现16 味药物的组合,药物间两两连线共40 条,主要集中在白术、黄芪、茯苓、北沙参、麦冬、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甘草之间,见图1。

表3 56 首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处方高频药物组合(频次≥18)

表4 56 首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处方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0.9)

图1 56 首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处方药物关联规则网络(支持度个数≥14,置信度≥0.9)

2.3 新方分析

通过“新方分析”得到74 条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演化为核心组合Ⅰ、Ⅱ共14 对。见表5。进一步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形成14 个新方,见表6、图2。

表5 56 首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处方核心药物组合

对新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研究发现,苦杏仁、蟾酥、玉竹等均有较好的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作用[18-20]。新方1(蜂房,龟甲,白果,墨旱莲,没药)、新方2(陈皮,半夏,蟾酥,玉竹,三棱)、新方3(陈皮,玉竹,蟾酥,重楼,红花)可滋阴化痰解毒散瘀;新方4(苦杏仁,枳壳,桔梗,三七,紫草)、新方10(枳壳,胆南星,紫草,延胡索,三棱)可理气化痰散瘀;新方5(苦杏仁,桑白皮,乌梅,白英,山慈菇)可清热化痰止咳;新方6(苦杏仁,石斛,玉竹,地骨皮,天花粉)可养阴化痰清热;新方7(党参,茯苓,白术,神曲,麦芽,紫苏子)可补气消食;新方8(天冬,山药,补骨脂,三棱)可补肾散瘀;新方9(紫菀,薏苡仁,款冬花,桃仁,蟾酥)可化痰散瘀解毒;新方11(生地黄,玄参,青蒿,地骨皮,石膏)可滋阴清热;新方12(谷芽,藤梨根,柴胡,肿节风)可理气解毒消食;新方13(砂仁,前胡,柴胡,干姜)可理气化湿;新方14(龙葵,芦根,蛇莓,山豆根)可清热解毒。总体分析,新方以补虚扶正、理气化痰、解毒散瘀为主,利湿、消食为辅。

通过药物组合及新方分析可以看出,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用药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通过加强补益之力振奋肺脾肾功能,进而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癌的能力。肺癌发生与癌毒关系密切,如热毒明显,应清热解毒;如癌毒与痰浊互结,需解毒化痰;如癌毒与瘀互结,则应解毒散瘀。另外,可运用虫类药走窜入络,直达病所,解毒散结。痰饮虽为肺癌的常见证候,但由于气阴两虚证多表现为无痰、少痰,因此所用祛痰药主要针对痰结所致的实质性肿块,所用化痰药也多具有化痰散结之效,如浙贝母、半夏、薏苡仁、瓜蒌、山慈菇等。化瘀药常与化痰药、补阴药、补气药、理气药等组合使用,可协同消除癌肿。

综上,名医治疗肺癌之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体现了“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用药理念。使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名医经验,可直观展现名医的治疗思路、药物选择及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和新方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新方北沙参气阴
关于南沙参、北沙参是否属于“十八反”之我见
沙参临床注意事项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经验
北沙参因雨雪天气种植偏少的补救方法
喝北沙参乌梅汤 缓解咽喉不适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