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教学具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7-23吴晓玲

成才之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效能小学数学

吴晓玲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具是辅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学生综合调动手、脑、心、口等多种感官自主开发教学具,在合作中体会进步,在进步中增强信心。教师对教学具进行图形组合、对比变换和修正改进,在课堂上构建起完整的教学生态,能形成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教学具;教学效能;小学数学;教学生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40-02

教学具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在传统课堂中往往只是被作为教学的载体和媒介,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发挥其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体悟数学魅力的作用。学生主动开发教学具,能够把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具象化,丰富认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现教学具的开发呢?

一、变换对比,强化数字意识

变换对比是教学具最简单的基础应用,但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正向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结构性较强的教学具,让学生在动手变换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和基本数学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对数字的识读和解析是小学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而在对数字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重复训练做得少,识读熟练度不足,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数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每个人剪六张大小相同的卡片,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卡片上随机写下不同的数字。教师让学生随机组合手中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组合出的数字识读出来,也可以组合出数字让同桌识读,两个人比拼互相读出对方数字的速度。由于刚刚制作完教学具,学生的热情很高,听到任务后马上和同桌展开“对战”。有的学生拼出“94620”,在被读出之后,又变化成“06429”,学生在看到新的数字组合后稍微迟疑,马上反应过来,正确识读。在这样一个重复的识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去辨认数字,还要判断同桌识读得正确与否,能起到双重的训练效果。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对大数的识读能力和自身的数字意识,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对数字的认识是数学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块,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通过对教学具采取多种组合形式,消除学生对数字的陌生感,激发学生认知数字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升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组合图形,提升空间意识

图形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数学共鸣的事物,在带领学生认知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将教学具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学到的图形进行自由组合,在提升学生空间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结束几何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发给学生一张正方形的硬卡纸,要求学生用笔在硬卡纸上描画出至少4种不同的图形,并且争取实现正方形卡纸面积的最大利用。在设计时,学生结合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充分规划和考量面积,有的学生把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拼贴组合,用30°、60°或者20°、70°等拼成直角,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有的学生用的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在设计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把图形裁剪下来,摆在桌子上重新再组合,看能拼出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把剪裁下来的图形拼成公鸡,有的拼出小汽车,有的拼出小飞机。通过组合图形的方式,学生的图形思维得到释放与锻炼,想象力也得到发散,起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自主操作,渗透推理意识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的学科,帮助学生养成相应的逻辑思维、形成学科思维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例如,小学阶段“圆的周长”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往往对抽象的周长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一根线和小图钉制作一个简易圆规,在硬卡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剪下来,之后再用一根线绕圆周一圈。做完上述工作后,教师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简易圆规上那根线的长度,然后再和绕圆一周的那条线的长度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测量出简易圆规上线的长度为5 cm,绕圆一周的那条线的长度为31.6 cm,有的学生测出圆规线的长度为4 cm,绕圆一周的那条线的长度为25.1 cm。教师适时引入“半径”和“π”的概念,告知学生半径就是那条圆规上的线,并且在黑板上写下“π”的数值,再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及时总结,在黑板写下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验性的推导与探索,在牢固掌握课堂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自身推理意识与逻辑思维的动态培养,将数学课堂转化成学生的实验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四、再度改进,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引入教学具时,不能一成不变地把教学具传递到学生手中,而要引导学生尝试改变教学具、优化教学具、创新教学具,在对教学具的改进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单位转换是小學阶段最常见的数学知识,也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次数学课上,教师给学生每人发10根可以拼接的1厘米标准长度短棒,让学生用这些短棒测量桌子腿的高度。刚开始,学生用1厘米的短棒一节一节地量。很快,学生们发现这种办法量得太麻烦,开始琢磨简便的办法,有的学生把5根短棒接在一起,这样每量一次就可以测量5厘米,有的学生直接把10根短棒接在一起,每量一次就是1分米,量完之后,学生会自主把测量结果从分米转换成厘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对教学具进行优化,创新地将原有的1厘米短棒拼接成1分米的短棒,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一石二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经常有些奇思妙想,教师不妨在教学具上花些心思,开发教学具的创新功用,让学生在对教学具的使用过程中,边学边思,实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学具是数学课堂上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根据课堂内容、活动主题、教学主旨等多个因素,有机地对教学具进行创新与重构,让教学具在新时代的数学课堂上发挥独有的教学价值。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沿阵地,教师一定要大胆创新、突破陈念,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的效能提升为抓手,最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上实现本质回归。

参考文献:

[1]洪瑞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研论丛,2018(03).

[2]赵丹.如何让生活实例有效地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3]钱兴明.探微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7(03).

猜你喜欢

教学效能小学数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