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出原因的原因

2020-07-23陈齐放

做人与处世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修士哨位拉马

陈齐放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不拉马的士兵”是军事史学界的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到几个部队视察操炮训练,他发现一个相同情况:在每门火炮的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火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后经了解,原来这是炮兵操练条例规定的。该军官回去后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炮兵现行的操练条例是马车牵引时代制定的。在那个时代,火炮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缰绳。而现在火炮都自动化和机械化了,根本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可操练条例却没有及时修订,结果就出现了“不拉馬的士兵”。该军官于是建议裁掉“不拉马的士兵”,并因此获得国防部的嘉奖。

有一个拴猫的事,一所修道院中,养了一只猫。每当修士坐下来晚祷时,这只猫就跑来干扰,所以院长嘱咐修士,在晚祷时一定要把猫拴起来,不准它乱跑。这位院长过世之后,那只猫还是照例在晚祷时被拴着。这猫死后,又养了一只猫,好让它在晚祷时被拴于会堂。过了几个世纪,这所修道院每次在进行晚祷时,都在旁边拴一只猫。有一位修士在撰写敬拜方面的学术论文时,还把一只猫在晚祷中的重要角色,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陷入了形而上学,用片面的、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出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一天,俄国的沙皇闲来无事,在克里姆林宫里转悠,突然发现广场中央站着一个哨兵。沙皇犯嘀咕:这么大一个广场,四周都有哨兵,中央空空如也,在这里站个哨兵干什么?沙皇走过去问哨兵:“你这个哨位的任务是什么?”哨兵说是队长安排站在这里的,为什么站在这里,不知道。沙皇叫来队长。队长说是大队长命令安排的这个哨位,原因不知道。沙皇叫来大队长。大队长说是总队长命令安排的这个哨位,原因不知道。沙皇叫来总队长,总队长说是前任总队长告诉他安排这个哨位,原因不知道。沙皇火了:“你们给我去弄清楚,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哨位,否则,统统下岗!”不久,终于搞明白了:叶卡婕琳娜当女皇时,她发现克里姆林宫广场中央开了一朵小花,那是那个春天她看到的第一朵花,于是她让一个哨兵站在那里保护花朵。没想到,这一站竟站了300多年。

出了问题总要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吧。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原因是操练条例遵循旧例;修道院每次在进行晚祷时在旁边拴一只猫,是因为老院长立的“规矩”;克里姆林宫广场中央的哨位是前女皇偶然设定的。不错,这些都是原因,不过,这些原因是肤浅的、表象的,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是思维出了问题。

现实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不拉马的士兵”为例,站在炮筒下的士兵想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级命令我坚守岗位,就不能左顾右盼、胡思乱想;各个炮兵部队想的是,国防部条令条例规定得那么详细,必然有其科学依据,作为下级只管服从就是了;制定条例的国防部人员想的是,成百上千的条令条例,一个小兵的站位不合理哪顾得改过来?再说“萧规曹随”,既然没有出问题,也就懒得去清理那些多如牛毛的过时条例。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修道院里的猫,只不过是院长的“临时动议”,到头来却成了约定俗成、难以离弃的“规矩”。如此盲从的人,怎么会去思考“为什么如此”,约定俗成,按部就班,也就常常不明白做这些事真正的原因,于是人云亦云,跟随世俗的潮流而不自醒。这真是“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之后是习惯造成我们”。

当然,我们要赞扬那个年轻的军官。他同样是在执行“命令”,却没有因为这是命令而放弃独立思考,这种实事求是的负责精神,不仅在执行中最大限度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性,而且提高了执行的效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为部队减少了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从这点看,他得到的嘉奖是必然的。

旧思维无法应对新问题、新情况,往往思路一变天地宽。生活中,固化的经验、观念惯性非常强大。如果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境,甚至形成思维定势,便可能错失近在咫尺的新机遇。创新有时很简单: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我们打破沙锅问个“为什么”,找出原因的原因,也就是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就是改革的端倪、创新的开端。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修士哨位拉马
“一动不动的雪人”感动全网
南非总统表示“不会离职”
斯里兰卡选出新总统
哨兵之歌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部队哨位排班优化模型
讨上帝喜欢
修士的心愿
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