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兵新传》与北大荒农业现代化

2020-07-20王丽丽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王丽丽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大荒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曾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上。”如今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率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老兵新传》讲述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东北边陲开发北大荒的动人故事。它奏响屯垦戍边奋斗者的号角,燃起熠熠发光的北大荒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北大荒人背负使命筑梦前行。

关键词:屯垦戍边;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农业现代化

2018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在同农场的职工亲切交谈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啊!过去看电影《老兵新传》,‘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上。”如今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率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一、《老兵新传》,奏响屯垦戍边奋斗者的号角

《老兵新传》讲述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东北边陲开发北大荒的动人故事。它是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第一部反映北大荒精神的彩色宽银幕影片,是作家李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电影以战长河为中心,描写了一个农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北大荒开荒,一场暴风雪可以连人带屋的全部吞没,白天有土匪劫掠,晚上有饿狼吃人。极度的严寒曾经让历史上尝试开垦过北大荒的俄国人、日本人望而却步。而我们的战士们,却凭借着双手,硬是在这亘古荒原上种上了庄稼,建立了农场,把鬼哭狼嚎的荒原变成了中华大粮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呢?正如场长战长河所说:“把汗珠洒在北大荒是最有意思的,它还没有闻过人的汗呵!想想我们的将来吧,我们农场的将来啊,一年的收成,可以供给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粮食。”正是这种以苦为乐的英雄气概,钢铁般的坚强意志,火一样的战斗热情和能让城市人们吃上自己种的粮食的理想信念,创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奇迹。然而,战长河也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他没有文化,工作上有时蛮干粗暴。比如他不顾技术出身的赵松筠的劝阻,坚持要当年开荒,当年产粮,不懂得无霜期,结果失败了。当李主任向他指出科学的重要性時,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备马追赶,别让懂科学的“老家伙跑了”。1959年《老兵新传》在全国公映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身为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曾对此电影给予高度评,认为《老兵新传》是从胜利的武装斗争上生产战线上来的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是一篇从国防最前线转向经济建设最前线的动人的真实的传记……正是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兵,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从1947年春到1949年末短短三年的时间,在这片荒原不仅生产出数百吨粮食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农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使北大荒像一个聚宝盆,在祖国北疆闪耀着绮丽的光彩。

二、薪火相传,燃起熠熠发光的北大荒精神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批人民解放军官兵,响应党中央“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奔赴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摆开了“向荒进军,向土要粮”的战场。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先后有10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54万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近百万农垦大军奋战在垦区战场。他们爬冰卧雪,战天斗地,把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同时也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一)艰苦奋斗铸就北大荒人自强不息的基石

提起北大荒,人们自然联想到亘古荒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上生活上的艰苦,环境的单调,年轻人思想上的苦闷与彷徨,以及工作中意想不到的各种困难对荒友们的冲击影响更大。郭沫若曾为首批奔赴北大荒官兵写下了《向地球开战》以壮行色。他们“铸剑为犁”,唤醒千古荒原。1947年,《老兵新传》中原辽北区司令部作训科长周光亚同志,奉命筹建第一个机械化农场。面对建场之初的全部财产:一栋旧砖房、一个小木桌、几个泥盆、泥碗和1 500元建场资金。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窝头、饮雪水、住马架、人拉犁,用铮铮铁骨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拉肩扛搬运机械,用缴获的3台“万国牌”拖拉机向沉睡千年的荒原开战。当年开垦土地3 300多公顷,生产粮豆1 500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火一样的热情在荒原上建起了共和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

(二)勇于开拓构成北大荒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单一的垦荒种地到粮、豆、奶、油、畜全面发展,从大一统的军事化体制到半军事化国营农场以及后来的“家庭农场”“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北大荒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奇迹。他们坚持科技兴农,创新农业技术。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带,创新4S和3G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打造农业“航母”,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从天上飞机、无人机作业到地上各种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农业设备配套成龙,北大荒垦区机械化程度已经走在国家农业科技前列。

(三)顾全大局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

历经几代北大荒人的辛勤耕耘,垦区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历史性跨越。1947-1995年48年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斤;1996-2005年10年间粮食总产突破200亿斤;2006-2009年4年间商品粮突破300亿斤,接下来2010-2011年仅用2年时间粮食总产便突破了400亿斤。如今的北大荒,已实现粮食稳产440亿斤,可满足一亿人口全年的口粮。人均年产粮食65 000斤,创造了全国农业最高劳动生产率。

(四)无私奉献展示北大荒人奋发有为的宽广胸怀

北大荒人情系黑土地,胸怀大格局,祖国一声令,供粮冲得上。2003年“非典”造成北京一带粮食短缺,北大荒集团迅速调运10 560吨大米;汶川大地震后连续三天运送大米2 460吨救急。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8年,北大荒已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7 830亿斤,交售商品粮6 456亿斤,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老一代垦荒人为多开荒、多产粮,献完青春献子孙。新一代继任者,将绿色、健康、安全产粮为核心价值追求,在刚刚揭晓的享有“中国品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品牌实验室2018年(第15届)中国品牌年度大奖评选中,“北大荒”获得“中国品牌年度大奖NO.1”和“绿色品牌大奖”,成为中国农业第一品牌。

三、志存高远,新北大荒人背负使命筑梦前行

(一)坚持环境优先,搞好产业布局

当下垦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粮头食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内领军的产业集团。

(二)坚持瞄准世界农业发展制高点,制定产业发展目标,实施百年垦区的发展战略

学习借鉴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当今农业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利用好北大荒“寒地黑土”“单季作物”“连片作业”等比较优势,采取扬长补长,朝着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农业功能区,实现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的战略目标迈进。

(三)坚持制度创新,构建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

为适应世界经济变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国家和省委支持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2018年底正式更名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向集团化、企业化的“蜕变”。随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精干高效、统一协调、权责分明的工作运行机制,使这条农业巨龙更加灵巧,更接地气,更加充满青春活力。

(四)坚持科技进步,形成可持续农业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和有机农业,重点加快推进生物技术、秸秆还田、节水节能、种养业废弃物再利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发挥北大荒生态环境优势,全面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利用我国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利用大数据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五)引领新北大荒精神,率先沖上农业现代化神圣高地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根,充分体现了北大荒人的共同的规范和精神追求。随着历史的发展,北大荒精神又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筑梦前行、敢为人先”。通过“艰苦奋斗”,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思想上的藩篱,以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锐气,不断创作农业生产的奇迹;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式,遵循农业自然规律,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对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坚持“筑梦前行”,就是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依靠我们自身力量,将安全可靠优质丰厚的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坚持“敢为人先”,就是在保证国家战略利益前提下,朝着世界农业现代化的高峰努力攀登。

历史证明, 北大荒人是言必行,行必果,果必胜的。让我们期待《老兵新传》,再谱北大荒现代农业新华章。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