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艺术传播碎片化现象分析

2020-07-20王刘男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碎片化传播新媒体时代

王刘男

【摘 要】歌剧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上流社会的娱乐艺术,进入现代化社会后,传播壁垒被打破,歌剧走入平民生活。到了新媒体传播时代,歌剧卷入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浪潮,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歌剧碎片化传播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碎片化传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碎片化传播的新思路。

【关键词】歌剧;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019-02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歌剧出现了不同的表演流派和传播方式。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歌剧的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了猛烈冲击,产生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媒体。这些移动媒体的出现,开始霸占人们的碎片时间,加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人们更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休闲娱乐,由此催生了碎片化传播浪潮。歌剧也被卷入其中。

一、歌剧碎片化传播现状与特征

过去,歌剧的传播主体一般为演出团体、广播、电影、电视以及门户网站,传播模式主要是向受众传播的单向模式。但进入Web2.0时代以后,传播主体和受众的身份界定开始模糊,受众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观看何种戏剧内容,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意见反馈,以此方式参与内容制作,更可以践行“人人都是自媒体”,作为传播主体在各种媒介平台上发布内容。受众开始打破传统戏曲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限制。此时就呈现出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进行信息互换的双向传播模式,甚至出现受众通过转发等方式引起裂变式传播的多向传播模式。

在此背景下,歌剧的传播内容出现碎片化的现象。在2018年音乐综艺《声入人心》中,成员演唱了9首歌剧经典选段,原本依托于故事的选段经过改编后成为独立的歌曲被演绎,从而传递给观众。同时,原版完整的歌剧演出中精彩的片段也有粉丝剪辑下来,上传至微博、bilibili、微信等平台,经大量移动媒体的分享转发,大大提高了视频信息的传播广度。

歌剧传播的时间、空间也呈现碎片化特征。在过去若想要观看歌剧,人们必须抽出整段空闲时间前往剧院进行欣赏。传统大众媒体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选择待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歌剧节目,不受剧院演出时间的影响。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可以随时地访问互联网门户网站上的歌剧内容,以及通过购买唱片、原声碟等方式收听歌剧。这首先打破了歌剧传播的时间限制。各种移动终端媒体发展普及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等工具打开移动客户端搜索想要观看的内容,在此阶段,歌剧传播的时空限制被彻底打破。

二、歌剧碎片化传播的问题分析

随着接触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人们的思维形态也逐渐碎片化,习惯用简单的方式思考问题,在琐碎的信息中逐渐迷失自我,渐渐失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比如碎片化的阅读往往无法使受众接收到连贯的信息内容,对于内容的全貌不能完全获取,容易造成理解的片面化。

碎片化思维也延伸至歌剧领域。观众在观看歌剧片段或者在看诸如“思南公馆”的推送时,容易被图片、视频吸引注意力,长此以往会对歌剧整体以及文字内容产生忽视,无法形成对歌剧内容的深入和系统认识,造成受众的思维弱化。

另一个表现就是受众的认知结构固化。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受众通过媒介平台获取歌剧信息更加便捷,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越来越小,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随意挑选感兴趣的内容。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信息茧房。同是《女人善变》,粉丝截取的《声入人心》演唱片段播放量、弹幕数都远远多于帕瓦罗蒂、维塔斯版本,这是因为在这两年,《声入人心》的热度远远高于两位歌唱家,所以《声入人心》版本也就更容易被接受。我们应该看到,一味追捧热度高的消息推送容易导致受众坐井观天,对歌剧内容认知狭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认知结构固化。

还有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受众的表达碎片化。快节奏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再写一篇关于某部歌剧的长篇解读了,受众往往更愿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用表情和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人们日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大多有字数限制,而且用户的注意力有限,配有图片的短文字以及短视频的片段式分享是用户喜欢的方式,也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最佳选择。

碎片化表达同时还对歌剧内容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快节奏生活中,谁抓住了碎片化的时间也就抓住了潜在的受众,但碎片化的歌剧传播必然会降低创作者的热情,从而影响歌剧创作的原创性。歌剧非常依赖剧场这个空间,其创作的本質还是应该回归到舞台表演这个核心。而网络碎片化传播只是将歌剧化整为零植入虚拟空间,而且传播成本较为低廉,短期来看虽然吸引了大批用户,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剧场观众,对于促进歌剧自身的创作发展大有弊处。

三、歌剧碎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

歌剧一直以来都属于小众文化,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接触歌剧艺术的群体逐渐扩大。媒体打破了受众接触歌剧的壁垒,打破了歌剧的时空限制,受众可以自由选择歌剧内容。同时,歌剧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比如文化周边、官方摄像、曲目翻唱等。在歌剧碎片化传播的环境下,这些发展形式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对歌剧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为歌剧构建出一个拟态发展环境。这个拟态环境对歌剧在现实空间中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指导作用。比如参加《声入人心》走红的梅溪湖36子带动了一批粉丝关注歌剧,并买票走入剧场看一场歌剧。

对于受众来说,歌剧的碎片化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传播范围,使更多人了解到这门艺术的魅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需要艺术劝慰自己疲惫的灵魂,歌剧带来的古典安宁的气氛,给现代都市人提供了安抚。

四、当代歌剧碎片化传播新思路

碎片化传播要把握好“时间的重量”[2]。传播主体应重新审视“时长之碎”与新媒体“传播之碎”。石倚洁早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军中女郎》时,连续唱响19个HighC,传播主体将这一片段节选,并在视频中标注出HighC的位置,吸引了一批受众。微博博主歌剧bot接受网友投稿,为了更简洁明了地将观众的感受传达给受众,在转发博文时往往会用几句话概括投稿内容,让受众在看到的1至2分钟内便能了解大致内容。

碎片化传播要巧用新媒体。新媒体可以“快、精、准”地将信息送达海量用户,在题材内容、叙事语态上越来越趋于轻松。亚洲华纳(北京)音乐娱乐咨询有限公司开通了微博、网易云账号“华纳古典”,保持双方同步更新。“华纳古典”主要进行古典音乐的碎片化传播,运营者截取古典音乐、歌剧表演的精彩片段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对受众进行科普。在哔哩哔哩上输入“歌剧”二字,点开其中一个视频,由大数据筛选,在视频下方会出现一连串相关视频推送,而这一系列视频为了吸引用户眼球,通常会拟定一些博人眼球的标题,比如《号称是世界上最难的花腔女高音大比拼!人间乐器!歌剧<魔笛选段合集>》。

碎片化传播需建立整合机制[3]。面对网络碎片化浪潮,我们应对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这需要极高的专业性,要求歌剧媒体发挥带头作用。公众号“歌剧声乐资料库”将各种资料进行整合,建立了一个资料库,帮助受众获取较权威的资料,对改善受众的认知结构以及促进歌剧本身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结语

歌剧是戏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几百年来一直是西方上层阶级的娱乐艺术,但随着媒体的发展,歌剧逐渐下沉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歌剧的传播开始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歌剧传播内容、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

碎片化传播导致受众出现思维碎片化、表达碎片化、认知结构固化等问题,对歌剧内容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了歌剧创作的原创性,不利于培养忠实的剧场观众。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歌剧碎片化传播的价值。为适应碎片化传播浪潮,本文提出把握好“時间的重量”、巧用新媒体、建立整合机制等方法,以应对当前歌剧碎片化传播现象。

参考文献:

[1]南利华.歌剧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2]韦迪斯.关于国产纪录片碎片化传播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01).

[3]梅玥.当代戏曲传播碎片化现象分析——以微信公众号为例[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碎片化传播新媒体时代
想象力都去哪了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