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 实现“精讲多学”

2020-07-20钟丽梅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除数四边形小数

钟丽梅

[厦门市第五中学(小学部),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精讲多学——教师精讲,学生多学,是对课堂教与学高效率的要求,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精讲”指的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上教师要讲在精要上,讲在关键处,要言不烦,精练简洁,能起到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少讲”。“多学”是在问题驱动下,在教师精讲的启迪下,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建构,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学习。笔者将“基于‘问题’ 导向实现‘精讲多学’”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研究,获得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

一、开放备课,前测先行

所谓精讲,就是要精选讲授内容。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静态的教材,还要研透动态的学生。张兴华老师认为:“备课时应该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不仅要考虑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问题的设计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寻找把握好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进行精讲活动最为重要。在教学中,笔者以“教学前测”为突破口,进行“精讲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前测的关键,在于“问题”的筛选。

【案例一】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61 页“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及“余数小于除数”这两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全新的概念。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本课进行简单的教学前测。此次前测问卷习题的设计,从“具体情境—动手操作—抽象算式—两者关系”递增的难度系数来考查学生对“余数”概念的认知基础。

通过前测,教师发现,学生对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容易理解,但对有余数的除法,就算在具体情境中,一半学生仍不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分完后剩余部分不能再分(必须小于除数)。有部分学生知道余数在除法算式中的表示方法,但对于“余数小于除数”知识点基本不清楚(见表1)。基于这样的前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把“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作为本节课的精讲内容,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

这样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测试,可以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能够合理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距离正好是“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表1 教学前测问卷反馈

二、聚焦课堂,问题导向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在数学活动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把数学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因此,教师应尝试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串”为表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精讲多学的教学目的。

所谓“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并以这组问题串起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1]。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中的问题,不仅是思维训练的良好载体,还是思维链条中的路标和思维方向的指引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问题串是问题导学理念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

【案例二】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 页“认识周长”片段“优化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问题1:用这些小棒可以搭出哪些类型的四边形(每种类型搭一个)?

让学生在课前以同桌为单位准备若干根小棒,小棒的长分别是4cm、6cm、8cm、10cm。

问题2: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四边形,思考它们的周长怎样计算。

问题3:议不同类型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重点交流四边相等的正方形和对边相等的长方形这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既可以保证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底线要求,又可以进行上不封顶的弹性教学。

问题4:论不同类型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见表2)。

(1)四边形周长计算的思维与策略。

(2)沟通好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的联系。

(3)强调思维过程中的有序性。

在此片段教学中,借助能牵引学生探索的有效问题“搭—算—议—论”,覆盖全课,直指本质。这四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支架,也能让学生用整体的眼光发现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并用系统的思维分析和沟通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问题解决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言简意赅,实现精讲

课堂上的精讲,不仅是教师对教材的科学处理,还应包括教师言语的巧妙应用。精讲其实是一门精妙的启发艺术,要求教师语言精练,讲解精辟,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兼顾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思维水平差异。低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高年级学生理性认识占主导,教师严密准确的教学用语能够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突破原来僵化、定式的思维,进而实现问题的突破和解决。

【案例三】新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小数除以小数”

例题:奶奶在编“中国结”,如编一个要用85 厘米(0.85米),765 厘米(7.65 米)的丝绳可以编几个?

学生对“765÷85=9 →7.65÷0.85=?”感到困惑、迷茫,当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在学生自由争辩中用精练的言语稍做点拨。如——

当学生出现7.65÷0.85=0.9 和7.65÷0.85=0.09 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及时启发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气氛很热烈。板书证明时,教师激励学生说:“如果你能写出正确的答案,证明你的思维是很棒的。”

学生出现几个表述后,教师继续引导:有了苗头,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生1:7.65÷0.85=?说明小数除以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板书:小数除以小数)还没有说到点子上。

生2:7.65÷0.85=?把被除数、除数、商同时扩大100 倍。

师:证明要用最简单的例子。

生3:6÷2=3,60÷20=3,600÷200=3,说明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商不变。

师:这是××证明出来的,谢谢。也就是说,以后做小数除以小数,可以怎样?

学生随后补充说明:小数除以小数,扩大成整数,商不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的精彩折射出课堂的精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精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教师则在关键处和疑难处加以点拨指导。整个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师生活动从容不迫,具备浓厚的探索意味,双边互动紧密有序、人人参与,师生的情绪都能得到调动,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结 语

总之,“问题导向,精讲多学”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着落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减轻,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除数四边形小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边形逆袭记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