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学校教育途径 开启小学生职业体验之旅
——以河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职业体验教育为例

2020-07-20焦育新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附属小学职业

焦育新

(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小学,河南开封 475001)

引 言

随着体验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小学开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开展各类具有特色、符合“立德树人”目标的体验教育活动[1]。当今世界,“教科书不再是小学生的世界,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河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的职业体验课程,正是在这种教育理论中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随着职业体验课程(career experience course)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在职业体验活动中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世界,这一举措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步步推进,让学生在活动中“遇见了最美丽的自己”,也让学生了解了职业、了解了自己[2]。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学生以尊重,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职业,在极大的兴趣推动下,对不同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并提升生活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我们知道,《职业分类大典》已经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8 大类、66 中类、413 小类、1838 细类,如果想了解每一种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再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料体系,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以使学生望得更远、飞得更高。

河南大学附属小学以职业教育课堂为侧重点,开展了一次有益而大胆的尝试。“孩子,你喜欢什么职业?”“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他们都对未来充满想象和美好的期待。对于自己不了解而又很期待的职业,小学生充满憧憬和向往。学生可以描绘出自己未来美丽的图画。现实和梦想是有差距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创造出来的。”不同职业的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幸福。而教育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参与体验活动的机会。

一、设计校本课程,螺旋上升推进

学校应科学设计校本课程,并针对不同的职业开展体验教育,充分考虑学校条件、社区特性、教师特质、家长期望及学生需求,组织教师、家长积极申报岗位,开展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走班活动,持之以恒,形成螺旋上升的职业体验课堂模式[3]。在课堂推进过程中,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定学生立场

开展各类职业体验课程,应有利于儿童成长,让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课程成为学生的生命经历,在职业初体验中遇见不一样的自己[4]。最初探讨这个问题,源自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超市大探查”活动,我们开展了一次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河宝少年 超市体验活动”(小河宝是我校的一个卡通吉祥物)。活动包括选岗、探讨工作职责、参与体验活动、总结反馈等环节。让我们看到了对职业体验教育活动兴奋而快乐的学生,他们体验到了课堂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在团队合作中分享快乐、忧愁,幸福地体验并感受着职业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植入职业的种子,明确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学什么,从小立志,储备能量。

(二)坚定教师立场

职业体验课程的规划及实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课程与教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将课程的自主权和开发权还给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支撑下,少了更多的条条框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5]。教师在开发课程过程中,深入了解相关职业,专项负责自己感兴趣并有可实施性的职业体验课程。最早在全国风靡的职业体验活动是一些专业场馆,他们虽然有精心策划的场地、专业的团队,但缺少小学生的真实体验。通过体验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关键是怎样将职业和学生体验进行融合,结合学校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对职业初体验时期的学生进行启蒙渗透,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培养目标、理念。在职业体验中,增进学生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尊敬。

(三)坚定课程立场

课程的设置,最终指向让每个学生认知自我,幸福体验[6]。在职业体验课程深入开展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所具有的乐学习、擅合作、勇创新的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敢于担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求,对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见表1)进行全面安排、统筹协作。为了使课程能够深入开展,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面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利用翻转课堂、微课延伸学校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

表1 河南大学附属小学职业体验安排

二、依托活动模式,深入探究体验

形成职业体验框架体系——“1+R+E”模式。“1”,是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R”,是学校规定课程(required course);“E”,是学生自选课程(elective course)。未来职业体验的研究还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并对国际课程进行整合[7]。学校规定,课程由年级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进行全面协调,争取使职业体验活动形成螺旋上升的模式,年级与年级之间不重复。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模式:“调研(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分析(analysis)—选择(choice)——实践(practice)—反思(refl ection)”。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教师按照这样的模式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如走进开封市邮局铁塔分局或超市、体验艺术的魅力等活动,都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思,在反思交流中让学生不断成长。

对学生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他们才能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这样一个职业平台上,学生发挥自己巨大的潜能,用自己的特长创造出奇迹。这就是职业体验课程的魅力所在。

三、家校携手共建,开拓体验环境

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体验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父母对孩子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特别支持,并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8]。这样支持小学教育的家长不在少数。我们对全校家长从业情况进行调查,争取家委会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开展调查活动(见表2)。家委会动员全体家长针对学校出台的活动策划制订计划、开展活动、总结反思。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并不期待学生能够有很多的进步、多深的感受,也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会在一瞬间展现在眼前;也许某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了一丝丝的道理,那么我们的体验活动、教育就是成功的。

我们希望,通过在小学进行职业体验教育活动,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搭起一架“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希望他们在今后面临人生选择时能够充满理性、充满自信。

表2 河南大学附属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发展SWOT分析

结 语

综上所述,职业体验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和感受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类职业。当前,虽然小学职业体验教育中有许多“瓶颈”,但在梳理、摸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定能找好结合点、切入点,在小学职业体验教学中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附属小学职业
北京附属印刷学院附属小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小小“动物园”
咏 河 大
职业写作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of English literacy
学生写话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