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及茵陈柴胡汤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2020-07-19焦富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茵陈肝胆柴胡

焦富春

(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普外科,河南 通许 475400)

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其中胆总管结石多发生于胆总管下段。临床上对于胆囊伴胆总管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手术将结石取出,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1]。本研究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及茵陈柴胡汤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2~85岁,平均(74.83±2.58)岁;病程2~10天,平均(4.82±0.96)天;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5~88岁,平均(75.03±2.07)岁;病程2~10天,平均(4.73±0.84)天;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外科学》(第4版)[2]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剑突下偏右突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可探及无声影低回声区,肝脏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或胆管壁毛糙、增厚;②符合《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湿热内蕴证辨证标准,症状表现为肋胁胀闷疼痛,背部酸沉疼痛,口苦而黏,恶心呕吐,厌油腻,周身困倦,大便不畅或便溏,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③可耐受手术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胆总管手术史;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③术前检查凝血功能等指标异常;④无法耐受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采用四孔法行手术操作。于脐上缘做10mm手术切口,建立气腹,将腹腔镜及相关操作器械置入并探查,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随后切断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夹闭胆囊管。充分暴露胆总管后切开胆总管前壁,置入胆道镜,使用网篮将结石取出,并探查胆总管、肝总管及肝管情况,若无结石残留,则可置入T形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于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及保肝护肝治疗。

观察组加用茵陈柴胡汤治疗。药用制大黄6g,黄芩、枳壳、厚朴、郁金、白术、山栀、青蒿、柴胡各10g,益母草、夏枯草各15g,茵陈20g。水煎取汁400mL,早晚服用,日1剂。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肝胆功能: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标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清总胆汁液(TBA)水平。

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统计治疗期间出现的胆道感染、肝内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结石复发状况。

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各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各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胆功能各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AST(U/L) GPT(U/L) TBA((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18.43±15.02 72.05±9.31 108.35±13.49 67.49±6.58 35.45±4.37 21.49±2.73观察组 50 119.12±14.96 55.48±7.47 110.57±13.92 52.11±6.93 36.18±4.28 16.51±2.04 t 0.230 9.816 0.810 11.380 0.844 10.333 P 0.819 0.000 0.420 0.000 0.401 0.000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比较。观察组肝内胆汁淤积2例及结石复发1例,并发症发生率4.00%,复发率2.00%;对照组胆道感染3例,肝内胆汁淤积5例,结石复发9例,并发症发生率16.00%,复发率1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000、7.111,P=0.046、0.008)。

5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4],胆囊伴胆总管结石与胃肠功能紊乱、饮食、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多种因素作用引发胆囊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属微创术式创伤较小,利于预后恢复。但气腹的建立及术中牵拉胆囊周围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肝胆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术后需给予保肝护胆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术后机体恢复,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率。

胆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属中医“黄疸”、“肋痛”等范畴。肝胆湿热重、化火、化毒是引发该病症的主要病因,且患者长时间处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状况中易导致湿热内侵、肝郁气滞,使得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形成结石[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ST、GPT、TBA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较低,表明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联合茵陈柴胡汤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肝胆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风险。茵陈柴胡汤始出于《伤寒论》。方中枳壳、厚朴化痰消积、破气行血,白术利水燥湿、健脾益气,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黄芩除湿热、泄实火,郁金活血止痛、行气化疖、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山栀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青蒿清热解毒,益母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夏枯草散结消肿、清泄肝火,制大黄利湿退黄、解毒消痈[6]。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7],茵陈柴胡汤中含有香豆素及黄酮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护肝利胆之功,有助于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吸收率,减轻肝脏负担。

综上所述,茵陈柴胡汤配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有助于促进术后肝胆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率。

猜你喜欢

茵陈肝胆柴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不负春天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柴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
湿热黄疸有茵陈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二月茵陈最为鲜
绵茵陈养肝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