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0-07-18张晓明杨华山黎高媛阮金玲

今日财富 2020年21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遗产生产

张晓明?杨华山?黎高媛?阮金玲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土法造纸技艺面临着发展困境,传承难度大,土纸生产基地位置偏僻,可替代品多。地方政府对仁化土法造纸虽有扶持,但力度不够。扩大生产与旅游拉动等市场化方式不适宜于仁化土法造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承担起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责任。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是流传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清代乾隆年间,韶关的土纸生产颇为兴盛,其中贡扣、玉扣、山贝、油统、京文、表心、高方火纸,为当朝贡品。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于清代发展至鼎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近现代机器造纸的冲击,仁化县土法造纸生产作坊不断减少,但即使20世纪40年代,仍有一定规模,全县共有土法造纸厂176间,年产量约1850吨。但1950年至1987年,合计37年间仁化县供销系统收购土纸总计16274.5吨。年均只有40年代的四分之一强,而到20世纪90年代土法造纸作坊则仅剩下两三间,这种传统技艺濒临失传。2009年,仁化土法造纸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仁化縣政府在长江镇凌溪村建立了“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生产基地,恢复了“玉扣纸”的生产。从昔日的繁荣,到如今要靠政府的扶持才能重新投入生产,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很大的困境,这种困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土法造纸技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土法造纸技艺作为一项非遗传统技艺,在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浪潮的冲击之下,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源于其自身特点所造成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纸的生产受到原料和时间的限制。在普通造纸中,以竹子作为造纸原料是很常见的,仁化土纸的生产原料亦是竹子。但不同的是,仁化土纸对竹子的要求更高,选用的竹子必须是没有长大的嫩竹。为了可以砍到符合要求的竹子,必须在立夏前后几天完成砍嫩竹的工作,过了这个时间段的竹子便不能作为造纸的原料。对生产原料要求的特殊性从源头上限制了土纸的生产。

此外,原材料的准备时间使造纸的时间也受到限制。造纸师傅要先将嫩竹削皮并将其分割成大小合适的竹块,再将竹块放入水池中腌制4个月左右。按照造纸前期的准备时间来看,最早的造纸时间也要在十月左右,加上秋收和其他因素影响,一年当中能进行造纸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两个月。

第二,纯手工制作,产能低。由于造纸要经过二十二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这就导致了土纸的产量低。造纸时,需要五个师傅合作才能顺利生产出一张纸。根据调研,以2019年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为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五个师傅每天大约需要工作12个小时,一天大概可以生产500张土纸。与现代的造纸技术相比,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生产效率显然是很低的。如果加上前期备料的时间,土纸的日均产量远远低于500张。

第三,土法造纸技艺传承难度大。首先是掌握仁化土法造纸技艺有一定的难度。传统造纸技艺与现代机械造纸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人工参与度的多少。教会一个人如何操作一台现代造纸机器相对简单,但是要教会一个人用土法成功生产一张纸难度很大,且一张土纸的生产需要五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这使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难度很大。此外,土纸的生产对造纸师傅的技术要求较高,例如在分纸这道工序中,如果师傅的技艺不佳,就会破坏纸张的完整性。再比如在抄纸这道工序中,如果两个造纸师傅没有一定的技术和默契度,就无法平捞纸浆。

其次是生产土纸对造纸师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土纸的生产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它需要体力的支撑。如土法造纸中的搓笋工序需要人依靠腿部的力量,把腌制好的嫩竹踩成纸浆,这需要造纸师傅有充足的体力和强劲的力道。又如湿压这一工序,要把抄好的纸当中的水分压出来,使原本粘在一起的纸可以分开。这个过程是依赖人的力量并使用一些体积较大的传统工具把水分压出来的。如果身体素质不好,这些造纸工序就难以完成。

最后是造纸师傅的工资不高。根据调研所了解到的信息,2018年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生产基地的师傅每天的工资为130元,到2019年上涨为150元。长江镇具有“中国毛竹之乡”的美称,凌溪村的竹子资源丰富,村子里不少人从事砍成竹工作。砍成竹一天的收入为170—180元。再加上凌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竹山,每年只需要售卖,便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与造纸相比,砍、卖成竹显得更轻松,收入也更高。砍成竹的工作时间比从事土法造纸的时间更短且收入更高,这就导致了村民宁愿砍成竹卖也不愿意从事土法造纸工作。

第四,仁化土纸知名度低,缺乏宣传。20世纪40年代,玉扣纸因其洁白细密,质量优良,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畅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而现在,土纸的名气大不如前。在国内只有极少数的老一辈人使用仁化土纸,更不用说如过去一般畅销国内外。此外,相比浙江富阳土纸、贵州石桥古纸,韶关仁化土纸的知名度明显低了很多。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商品宣传的方式朝着多样化发展,线上的宣传方式逐渐兴盛起来,但仁化土纸的宣传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通过网络搜索仁化土纸,可以获取的相关信息极少,可见其宣传力度不大。宣传力度不够阻碍了土纸知名度的提升,而土纸的知名度不高,又导致知道或了解土纸的人不多,土纸的销路难以打开,制约了土纸的发展。

二、传承人认定问题及其自身态度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非遗项目来说,传承人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承人既要承担保护非遗的义务,又要对非遗进行传承工作。在肩负双重任务的情况下,传承人的选用、认定和自身态度,都会对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仁化土法造纸技艺后继无人。非遗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发展正面临下一代传承人缺失的问题。现今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市级传承人年龄50多岁,省级传承人大约80岁,而其他造纸师傅的年纪也普遍偏高。由于仁化土法造纸的工作时间长且强度大,工资不理想,对年轻一辈没有吸引力,所以年轻的一代更热衷于外出打工,而不愿去学习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这导致仁化土法造纸技艺至今都没有学徒,当老一辈的人失去造纸能力时,土法造纸的生产工艺链条将可能在90后、甚至80后这两代人手中断裂。土法造纸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消亡危机。

其次,传承人的认定存在分歧。由于省级和市级对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人的认定存在分歧,导致省级资助无法正常发放,造成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生产、宣传以及交流等活动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的现状,限制了仁化土纸的发展。

再次,传承人自身对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不高。目前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人具有多重身份,首先是土纸传承人,其次是发电厂的员工,最后是自家竹林的管理员。过多与造纸无关的工作占据着传承人的时间,使传承人无法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为宣传非遗而组织的活动,无法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宣传仁化土法造纸技艺。可见,传承人对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宣传工作配合不积极,而且很少付出实际性的行动。

三、土法造纸技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面临的危机,除了自身因素及传承人原因外,还受其他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土纸生产基地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仁化土法造纸作坊主要分布在仁化的长江、扶溪、城口、红山、闻韶等镇,以长江镇凌溪村生产的“玉扣纸”为代表。长江镇位于韶关市仁化县东北部,距縣城49公里。而凌溪村地处长江镇的一座山丘上,距离镇中心大概有15公里,距离县中心大概有60多公里,通往村子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村里暂时还没有开通公交车的路线。村民们进出只能靠自驾车和摩托车,村里的孩子上学由包车接送,年纪大一点的村民要出入镇中心只能由年轻人接送,外面的人进村则需要自行租车。除出入不便外,进出凌溪村还存在安全问题。从长江镇镇中心到凌溪村有一条公路,公路盘山而建,大体上呈“之”字型。而且公路异常狭小,无法会车,公路两旁也没有护栏,一路上甚至还有多处塌方,公路受损也没有及时维修。这些都是人们在往返乡镇中的不安全因素。在这种交通条件下,仁化土纸想要开发或走出去几乎不太可能。

其二,接待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纸基地接待能力差。仁化土法造纸技艺基地于2011年建立,后在2014年修整。整个生产基地的面积大概在二十平米左右,基地里除去放置生产工具的地方,空出的面积所剩无几,造纸师傅们在作业时,基地再容纳五个人就会影响到师傅的工作。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个造纸基地,不如说是一个小作坊。由于土纸每年的生产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基地可容纳的人又不多,这便限制了大家对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了解和学习。二是村子的接待能力差。调研发现村子缺乏起码的基础设施如旅店、饭店,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是问题,更不用说游客接待中心等,这些都是阻碍他人前往基地参观学习的因素。

以上两方面决定了不可能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拉动仁化土法造纸的发展。

其三,可替代品多,市场狭小。在过去,土纸按照等级的不同有不同的用处,南扣、玉扣用于制造中式账册、印刷机关文件及十行稿纸、染色纸等;南扣、山贝用于炮竹外壳、迷信祭祀用品的金银衣纸等;大、小京文纸完全为中小学生习字之用,其中亦有部分出口。中下草纸多作为包装及卫生纸之用。又或者是用来制作账薄和族谱、食品的包装纸、以及用玉扣纸包鸡制作“盐焗鸡”等名菜。

仁化土纸的制造流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在产品质量上,与现代机制白纸相比没有优势,成本高而质不优,其被现代工业化纸所取代是必然现象。在现代造纸业的影响下,仁化土法造纸的市场十分狭小。如今的仁化土纸多被用作收藏用纸或者是书画创作用纸,与过去相比,土纸的使用范围已经大大缩小。市场对土纸的需求量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土纸的生产量下降。在产量不多、市场潜力又不大的情况之下,必然会对土纸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

四、地方政府应承担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责任

我国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传承、传播工作,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因此,广东省、韶关市及仁化县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对仁化土纸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影响。

韶关市和仁化县有关部门为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如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志愿者培训、传承人定期培训等相关活动,这对土法造纸技艺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仁化县文化局每年定量向仁化土法造纸基地购买土纸,保证土纸的稳定生产,对仁化土纸的传承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韶关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和传承等尚无明确的条例规定。尤其是韶关作为广东北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四线城市,财政状况并不富裕,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弱,无法为仁化土法造纸技艺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支持。

关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最理想的模式是在政府的主导或扶持下,采取扩大生产及旅游拉动等市场化方式进行保护、开发与传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但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开发与传承都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地方性传统技艺、工艺、曲艺、舞蹈类的非遗项目。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仁化土法造纸的自身特点的局限,以及其与现代化社会的冲突,使其无法大规模生产;又因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也无法以旅游拉动其发展,故其保护与传承就不能以扩大生产与旅游拉动等市场化的方式。但作为非遗项目,又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记忆,一旦失传将成为不可弥补的文明缺憾。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作为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民间传统技艺,是仁化县独具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对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政府“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依赖政府的扶持是部分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路径与最优方式。对于仁化土法造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来说,虽然地方政府财政较困难,但每年几万元钱应该出得起,底线应能使其维持现状,而不可使其继续衰落以至断传。最好能够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传承好仁化土法造纸传统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为其他类似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示范。(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韶关市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ycxcy2019133);韶关学院第十八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历史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71806)]。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遗产生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传授技艺
Tough Nut to Crack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食品与水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