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贤积墨法风格研究

2020-07-17苗婕

艺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龚贤笔墨

苗婕

〔摘 要〕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说明墨在中国画色彩中不仅是作为一种颜色,同时也是一种调理画面关系的色彩,因此,墨色的浓淡以及干湿在山水画中至关重要。积墨法作为中国画用墨的基本技法,也是山水画家创作山水的主要表现手段,五代董源、宋代范宽、李唐留下的真迹,皆为积墨法的杰作。元以后,王蒙、黄公望作品中,墨的层次愈加丰富。清代许多山水画家都擅长积墨法,其中龚贤把积墨方法发展运用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龚贤;笔墨;厚重

关于积墨法,一般从淡到浓,层层积染。古人云:“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又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到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些许滋润处。”龚贤通过对积墨法的深刻研究,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对其身前以及身后都产生重要影响。

一、龚贤积墨法的由来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又名岂贤。他的绘画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考二米(米芾、米友仁)、吴镇和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加入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独特感受,形成沉稳厚重的积墨法。他的画主要描绘金陵山水,这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二、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征

龚贤的山水画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墨法方面的不同,与同时代的四王不同,四王临摹效仿黄公望,追求的是笔墨的“天真幽淡”,体现的是学者型的书卷气,而龚贤吸取宋人的“积墨”法,师法自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有湿润厚重之感。无论是山石还是树木,用墨多遍皴染,墨色分明,深沉雄厚,并且在山石上留出受光部分,类似于西方艺术中的“高光”。他的创作风格,可分为两种:前期是以简淡为主,简指的不是构图简单,而是用笔简练,简到只用一些线条概括出树石的轮廓,基本上不皴不染,“白龚”风格的作品更倾向于对“笔”的研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自藏山水图》。中晚期绘画完善了早期“白龚”的绘画风格,龚贤开始了最需积累、最花功夫的选题——“墨”的意境。以厚重为主的“黑龚”,其突出特色是采用积墨法,用笔反复皴擦,层层积染,笔与笔之间留出空隙,皴擦两遍三遍且都不重叠,增加其厚度,华润感,使画面浓郁,直至染到七八次,十余次,越积越厚,所以不能用湿墨。用线阔绰,山石通常以这种线条勾勒,而后分结构反复皴擦点染。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说过:“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内有骨,若先湿后干,则死墨矣。”从四十岁前后,到五十岁完成“黑龚”,中间相距十年时间。这十年中有一个过程,就是“灰龚”阶段。这是不断加深的过程。他晚期的“黑龚”作品,让人感觉到他宁静淡泊,致高致远的人格以及苍润的美学思想,拓展了明清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境界,实现了精神与自然山川的和谐统一,代表作品有:立轴《挂壁飞泉图》。龚贤“黑龚”墨法的确立,是对水墨变化、明暗变化的独到认识,体现了他对画面黑白明晦的敏感。他的山水画由简到繁、由白到黑,从历历分明到深不可测,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他完成“黑龚”时,实际上带有反潮流风格,因为那个时代作品大部分都是偏白、偏枯而简,这是那个时代的风尚。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把“三远”构图发挥得极为巧妙,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高远”构图,先俯视,而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气宜浑厚,色宜苍秀”,这是龚贤对山水画整个画面视觉效果的要求。但凡见过江南丰饶明丽山川者,都会感到“浑厚”与“苍秀”确是眼前之景最精到的概括。如何表现这“浑厚”“苍秀”?龚贤放弃了中国画中常见的“破墨”技法,这种技法在元明清文人画中非常普遍,就是利用水墨在生宣纸上的一次性渗透达到表现效果。

在龚贤的《课徒画稿》中,对山水画的笔法、墨法做了诸多介绍,并且切实具体,有针对性。他为学生做演示,把山水畫中的山水树石、江河流水、房屋桥梁等逐一加以分析和讲解,指明画法的程度、应注意的方面以及初学者所容易犯的毛病。他以浅显的词句,将自己的绘画思想明确切实地表达出来。他讲求画山水先画树身,从上至下,上锐下立,用笔采用中锋,转折处无棱角。画丛树时,有主有次,先画主树为主,主树不宜太大,不宜太小,且根梢皆不相同,以离观者最近的为主树,树叶种类也繁多,树叶的勾线有纵、横、斜和介、个等几种笔法,又有圈、点、染等笔法,勾皴点染数几遍,添树叶时要有浓淡干湿变化。画石,先勾轮廓,再画石之结构,画树之结构时,用墨应与轮廓线的墨色相同,再画皴。画石要皴擦是采用从干到湿法,复加皴时不应与前一遍重合。画石色太浓,则树色太淡;反之,石色太淡,则树色应太浓。通过山石树木墨色鲜明的对比,墨色的加深,发展了“亮”墨,建立了富有明亮光感的画面,这一点是他对中国画做出的独特贡献。

三、龚贤积墨法在其作品中的表现

从龚贤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其积墨法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早期作品《墨笔山水图册》构图形式以高远为主,崇山峻岭,林屋飞瀑,气象宏伟。从画法上看,该图着重山形外轮廓的勾勒,线条圆转具有韧性,碎石运用积墨的表现手法,下部浓黑,渐上渐亮,水墨晕染层次分明,墨气秀润,虚实相间,耐人寻味。整幅册页处于灰白调子,“白龚”风格已略见一二。龚贤早年学董其昌笔墨高逸,而后期则用笔反复皴擦且不重叠,浑厚苍润。龚贤山水画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积墨,通过一层层的积墨,准确传达出光线的明暗变化,对比强烈,因而山川显得墨色淋漓厚重,从晚期作品《挂壁飞泉图》就可以看出。相对于《挂壁飞泉图》,他在其作品《溪山无尽图》中的积墨层数更甚,画面给人以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多变的丘壑,多层次皴擦渲染的山石树木,节奏欢快。整体带给笔者的感受是黑润厚实,做到了“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的笔墨追求。

结 语

龚贤作为一位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画大师,他对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李可染等人都有较深的影响。今天我们细读龚贤的同时,能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美学思想。他的山水画恬淡超脱,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极具平静心、平常心,而他森严缜密的画法又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毕生追求。在他的山水画中人迹罕至,房屋多处在几不可入之地,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超然不群,不与世俗同流。这些都使他笔下的山水冷清却不死气沉沉,孤高而无傲世之态,虚幻而又与生活相亲,令人向往。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王伯敏俞守仁王心棋.132名中国书画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4.

[3]蒋玄诒.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4]刘海粟主编王道云编注.龚贤研究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古筱芳.龚贤积墨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大学.2019.

[6]龚贤.龚半千山水画课徒稿[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龚贤笔墨
龚贤山水摭议
山水之间
笔墨童年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龚贤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浅析龚贤的笔墨特色
笔墨名家
龚贤的半千与半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