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与教化

2020-07-14洪波

美与时代·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砖雕教化家风

摘要:作为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装饰;教化;明清徽州;砖雕;家风

徽州砖雕艺术,是指发端于古徽州地区的一种建筑装饰,用徽州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细腻的青灰砖精雕细琢而成。它广泛应用于徽派建筑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所存徽州砖雕,也多为明清时期作品,雕刻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平雕、透雕、线刻等。徽州砖雕的“图式”主题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并受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及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剧等影响,表现出秀丽精美、清新淡雅的气质。同时,徽州砖雕的“图式”主题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徽州地区的家风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徽州砖雕的“图式”主题

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指出“图式”是人们通过生活环境、社会教育等经验所获得的留存在人们记忆中观念化了的某些艺术形象或艺术风格样式。就造型艺术而言,“图式”是艺术家借以表达思想、情感、意识或观念所使用的具体而独特的视觉符号,是个性化的、具有相对固定程式的某种艺术样式[2]。这种程式是艺术家(古代徽州工匠)在对外在视像反复描绘(雕刻)的过程中,在造型艺术的表现语言方面慢慢积累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与表现样式,是艺术家(古代徽州工匠)在艺术创作时向外界做出视觉反映的知识基础。

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成,是由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它在久远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因其遗存保护得相对完好,因此被认为是中华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类型的“活标本”。冯骥才先生认为:“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里。”今天看来,中国人遵循信奉的许多习俗与观念(如家国同构、安土重迁、血缘根基、乐感文化、堪舆观念、中庸和谐、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化载体(包括各种建筑形制、建筑装饰、日常用品、劳作工具及民俗节庆用品……),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产生持续的影响[3]。而所有这一切,也都以观念的形态,渗透于徽州工匠的造物活动之中,最终以“图式”的方式呈现出来。

古代徽州历史悠久、文风日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风民俗以及不同审美追求,通过古代徽州工匠之手,形成了徽州砖雕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式”主题。这些物化为具体砖雕图式的作品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徽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徽州砖雕题材广泛,“图式”丰富,具体有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等,本文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戏文人物

戏文人物是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包括神话传说、民风民俗、戏曲图谱和其他社会生活等题材。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风雅画面,渔樵耕读之生活场景,耍灯舞龙之喜庆场面都在它的表现范围之内。此外,徽州砖雕还有大量的人物故事,如小说题材有三国故事《关云长夜读春秋》、水浒故事《武松打虎》;戏剧题材《郭子仪上寿图》《刘备招亲》;神话传说《和合二仙》《八仙过海》;民间故事与民俗方面有《男耕女织》《百子图》《百寿堂》等;以及不胜枚举的表现社会风俗、伦理观念的故事画面。

(二)珍禽瑞兽

珍禽瑞兽中以雕刻有各种姿态狮子形象的砖雕较多,此外还有龙、凤、虎、麒麟、仙鹤及牛、马、羊、犬、兔、雁、鱼等为题材的砖雕,这些砖雕都有着吉祥的象征寓义。如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组成的画面叫“太师少师”,太师、少师为古代官名,以此寓意世代高官厚禄[4];鱼的谐音是“余”,象征生活的富裕,鱼和莲花在一起,则是“年年有余”的图解[5];喜鹊象征“喜庆”,蝙蝠象征“遍富”等。还有像《双狮抢绣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图式,品类繁多,不胜枚举。

(三)草木花卉

纯花卉的植物图式除“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之外,松柏、石榴、葡萄、枇杷等蔬果(如图1)都是被大量采用的雕刻对象。松柏是常青植物,其生机勃勃象征着人生命的长久;莲花在佛教中是圣洁之花,意味着纯洁与祥和;牡丹象征富贵;枣子寓意早生贵子;莲实多子,又和石榴、葡萄一样象征着后代子孙的连绵不绝。在徽州砖雕图式中除了单一的形象处理,还有各种形象交互组合而形成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图案。这些寓意喜庆、吉祥、幸福的图式,盛行于明清徽州砖雕中,达到了“图面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

(四)寓意吉祥

寓意吉祥图式有博古、八宝、如意、暗八仙、用具摆设等,此外还有回纹、云纹等图案。如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中就有《暗八仙》图式。《暗八仙》是八仙所持的法器,即扇子、渔鼓、花篮、葫芦、阴阳板、宝剑、笛子、荷花,既寓意吉祥,又可镇邪驱魔。这些法器各自也有单独的寓意,扇子能起死回生,渔鼓能占卜人生,花篮能广通神明,葫芦可救济众生,阴阳板可净化环境,宝剑可镇邪驱魔,笛子可万物滋生,荷花能修身养性[6]。这些博古八宝、琴棋书画被卷草、回纹或云纹有序环绕、层次分明、雅趣横生,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

(五)山水景观

以山水为题材的砖雕,其内容通常取自徽州本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如《黄山松涛》《大屏积雪》《石印回澜》《白岳飞云》《太白湖光》《孤峰盘翠》《双桥夜月》等,不一而足。一方面徽州民众对于这类题材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徽州工匠对这些题材也非常熟悉,雕刻起来得心应手。这些作品在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下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意境逼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六)文字图案

中国汉字作为观念的符号,既可成为思想情感的直白表达,又因其具备抽象形式之美,而成为历代艺术工匠喜爱的素材。我们从秦砖汉瓦、玺印碑刻中,不难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徽州砖雕中,这类图式主要出现在住宅的题匾和牌坊题额中,其书体正、草、行、隶、篆均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二、“图”以载道:实施社会教化、传承徽州家风

徽州砖雕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图式”内容,它的首要作用便是美化、装饰建筑,具有实用功能。“物必饰图,图必有意”,同时这些“图式”主题也反映了在宗法社会中徽州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是徽州传统文化的“物质化”体现。这些“图式”无不透露着徽州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性情,是徽州人伦道德宣扬的形象化课本,在实施社会教化、传承家教家风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一)强调儒家伦理

徽州砖雕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图式”,彰显出“东南邹鲁”之地的人们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遵循和践行。这些理念通过将一些情节化的人物、故事或场景雕刻于建筑之上而得以体现,栩栩如生,对徽州百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二十四孝图》《杨家将》《桃园结义》等均是经常被雕刻演绎的内容。如安徽博物院所藏的砖雕《送米图》(如图2),就刻画了年轻子弟给一对老年夫妇送米,使其老有所养的故事[7]67,表达了徽州人们的孝悌观念。尊敬长辈、赡养老人责无旁贷,它以形象化的图式,鞭策后人去模仿和学习。另一幅砖雕作品《画眉夫妻》则表现了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故事,赞美这种琴瑟和谐的夫妻情谊,从此“画眉”就成为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象征[7]67。而《宋濂借书》《季札挂剑》等这一类以守诚信、践诺言为主题的作品,表达了徽商义为利先、童叟无欺、诚实忠厚、明礼诚信的儒商理念。当然,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举。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我们得以窥探古代徽州社会的人伦教化、体悟蕴含其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二)重视诗书传家

在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称的徽州,古代徽商“贾而好儒”,崇尚“学而优则仕”,重视“诗书传家久”。虽然徽商的经济财力雄厚、富甲一方,但他们认为,经商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饱读诗书,走“学而优则仕”之路,才是跻身上流社会的最佳路径选择。在徽商的高度重视和财力资助下,明清徽州地区出现了“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的“儒风独茂”的局面,“以才人仕,以文垂世者”众。徽州砖雕的部分图式内容,真实地反映出徽州人民朴实的家风,例如《一路连科》《二甲传鲈》《三元及第》《独占鳌头》等作品。以《一路连科》(如图3)为例,雕刻图案取鹭鸟谐音为路、莲花谐音为连,寓意考生在科举考试中一路顺遂,传达出徽州人的朴素情感,希望通过作品寄情言志,激励子孙后代只有饱读诗书、获取功名入仕途,才能辉煌腾达、享受富贵人生。

(三)增强宗族观念

通过相关民俗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徽州自然村落多为同姓相聚而成,依靠血缘和亲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地缘宗族关系。徽州居民的这种地缘血缘关系与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相结合,把徽州人紧密凝聚在一起,形成以血缘、族缘、地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8]。《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徽州居民多离土不离乡,非常重视宗祠的修建和族谱的修缮,这些在徽州砖雕作品中都有直接的体现。以《牡丹石榴图》为例,牡丹花开富贵,石榴果象征多子多孙,石榴树旁雕刻盛开的牡丹花,以树托花、以花衬树,层次分明,美不胜收且寓意吉祥。类似作品还有《源远流长》《福禄寿喜》《百子闹春》(如图4)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徽州人宗族团结、源远流长的家风,也体现出他们希望本宗族成员能够人丁兴旺、富贵长荣、团结一致的朴素情怀。

(四)追求文风雅趣

诞生过新安理学、新安画派的古代徽州,乃文人士大夫之乡,明清时期儒官、雅士等名流辈出。他们在审美上的追求对徽州砖雕图式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琴棋书画》《竹林七贤》《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具有高雅格调的“图式”内容屡见不鲜,还有其他题材如《羲之养鹅》《渊明种菊》《松鹤延年》《文王访贤》《三顾茅庐》《携琴访友》等雕刻作品。这些图式主题明显含有托物言志的意味,一楼一阁、一山一景、一花一木都有着深刻的涵义,寓意与物、以物比德,将古代文人的风骨用雕刻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处处折射出徽州砖雕中笔墨之乡的文风雅趣。

(五)讲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共和谐,这是中国人的古老文化命题[9]。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荣。古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史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隐”[10],境内重峦叠嶂、谷川崎岖,山灵水秀、风光迤逦、生态环境如画,为徽州工匠就地取材充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徽州工匠通过个人创作或现有图样加工,将秀美的风景融入砖雕作品之中,在他们高超的雕刻技艺下,这些自然美景被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黄山松涛》《石印回澜》《白岳飞云》《寿山旭日》《太白湖光》《屯清归帆》《双桥夜月》等类似依据当地美景描摹而成的砖雕作品,俯拾皆是。通过这些“图式”,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徽州人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与留恋,同时也折射出古代徽州人希望与美丽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家风。

总之,徽州砖雕“图式”主题丰富多样,内涵寓意深刻,作品兼具实用与美观双重功用,彰显了古代徽州人民纯良朴素之家風,弥散出温良仁礼之祖训。

三、徽州砖雕“图式”主题在现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同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11]。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徽州砖雕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的具象化、“活化石”,其“图式”主题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进行成功的推广、运用和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2018年4月至8月,由国家艺术基金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歙县正辉砖雕艺术研究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徽州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项目的资助。

依据笔者的学习和体悟,认为徽州砖雕的当代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在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地处古徽州的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徽州砖雕、石雕、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徽州砖雕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对它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徽州的社会状况。

(二)艺术价值。徽州砖雕讲究通过平面造型与立体造型相结合来表现不同内涵的图式主题,其层次可达九层之多。丰富了中国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徽州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同时也提升了徽州建筑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价值。古代徽州作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徽州砖雕艺术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的具象化、“活化石”,是儒家思想传播的载体。

(四)教育价值。古代徽州人十分重视对砖雕“图式”主题的选择,把自身情感、道德规范与纲常伦理融入砖雕艺术表现形式之中,把枯燥的说理和教育转化为艺术的启发和教导,并将此作为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之一,其教育价值至今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徽州砖雕“图式”主题真实反映出了徽州家风,也传承了徽州家风,二者在时代发展之中互相影响、共融共生。我们在传承与发扬徽州家风的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有所甑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卧冰求鲤》《尝粪忧心》类似的“愚忠”“愚孝”题材,我们应予以摒弃,彰显当代人文精神,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希文.浅谈徽派建筑的艺术魅力[J].美术大观,2014(2):66.

[2]刘伟东.“心智与图式——绘画作品展”序一[EB/OL].[2016-10-12].http://www.namoc.org/xwzx/zt/2016xzyts/.

[3]李姗姗.影像媒介在徽州传统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18(3):170-176.

[4]马晓,周学鹰.江南水乡建筑木装饰文化(之一)——大木作装饰[J].古建园林技术,2013(3):37.

[5]曹舒婷.谈古徽州门楼雕文化[J].文教资料,2016(36):110-112.

[6]李艳红.门罩盛宴之徽州砖雕——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赏析[J].收藏家,2014(4):24-26.

[7]姜岱品.由“游春图”砖雕门罩谈徽州古民居雕刻题材[J].大众文艺,2014(2):67-68.

[8]刘彬.论徽州木雕民俗文化内涵与徽州家风之传承[J].才智,2017(10):220-222.

[9]王铎,等.建筑文化的春天——“中国建筑新文化運动”回眸[J].华中建筑,2006(11):17.

[10]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3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02-28.

[12]翟清伟.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12)48-51.

作者简介:洪波,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雕塑、动漫衍生产品设计。

编辑:雷雪

猜你喜欢

砖雕教化家风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秋夜
家风伴我成长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