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20-07-14赵春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志愿服务创新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很多相关学者也开始对问题进行研究。在如今的基本形势下,如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推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这一问题必须要在现实情况中得到印证与解决,因为上述条件是否能够得以完成,决定着大学生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的不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

近几年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志愿者的人数方面,大学生占比越来越大,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积极的参加了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了帮助,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大学生都做出了良好的贡献,这种氛围不仅可促进大学生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面貌进行了体现。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各个地区的大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志愿服务,在志愿活动的形式方面也较为多样,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据此,本文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价值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价值。虽然在现实情况中有很多大学生都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工作当中,但是原有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已经无法对现实的需求进行满足,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在参加到志愿服务中后出现了懈怠的情况,以往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无疑不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具体思想。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完善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现有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想法,不利于对其积极性进行持续的激发,在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之后,很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兴趣也就不复从前,无法坚持参与志愿活动,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行创新,这也体现了其重要的意义。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存在的問题

(一) 志愿服务主体的意识存在问题

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存在着的具体问题来看,无论是志愿服务主体的意识存在问题还是志愿服务机制较为僵化,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先从志愿服务主体意识问题的角度来看,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中,部分志愿服务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够理解,仅仅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还有部分仅仅是在好奇心较强的情况下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缺乏对志愿服务意义的理解。一些高校学生在对志愿服务进行参与时虽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志愿精神,但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锻炼,具备功利性的思想。

除此之外,志愿服务主体对对志愿服务的具体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在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对志愿服务的好奇心被现实打消了之后,就不愿意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另有一些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功利性因素,因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较为丰富,类别较为广泛,很多学生在对志愿服务内容进行选择时都会重视哪一方面的内容更加轻松,哪一方面的内容分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看哪一类服务更能为社会提供帮助。总而言之,志愿服务主体的意识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程度。

(二) 志愿服务机制较为僵化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当中,志愿服务机制较为僵化是不能不提地,例如,在对学生志愿者进行评价的方面,高校仅仅是通过为学生综合测评加分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不能够更好的达到效果,同时还可能会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时存在着一定的目的性,具备功利性思想,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长效的激励与引导。在如今的大体环境下,很多人都十分重视社会效益,这也就让部分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在整体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看作是一种形式主义,不能够坚持下去,也不会以参与志愿服务为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几近于无,即便开展了培训,也不具备良好的效果,缺乏系统化的机制,仅仅是在遇到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时才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形式主义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已经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体现,例如教师在讲公开课之前会安排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本不会出现,很多学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畸形的面子工程,这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对学生的良好三观进行树立,更不利于引导、鼓励学生长时间的、持续的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措施

(一)优化志愿服务工作供给制度

想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就必须要对供给制度进行优化,负责优化供给制度的主要部门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处,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提升学生对志愿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首先,需要对课程供给进行加强,所谓加强课程供给也就是将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志愿服务进行结合,如此就能够在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思想境界的基础上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其次,需要对学习供给进行加强,高校在现实中要针对服务内容与服务类型在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结合学生的专业与具体技能,在促进其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素质。

再次需要在现实情况中加强内容供给,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必须要有意识的对志愿服务的内容进行优化,并合理将其传授给学生,无论是服务方法还是实践途径都需要包括在其中,教师必须要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够仅仅让学生接触理论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进而获得进步。最后,需要对机制供给进行加强,所谓机制供给也就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保障的重要环节,对完善的机制供给方式进行建立,能够通过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志愿服务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当中,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对激励评价机制进行完善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中激励评价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应在政策方面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激励,高校的主管部门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激励政策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甚至将志愿服务工作当做是一门必修课,提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将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与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挂钩,这种情况不仅仅不会让学生存在功利性质的想法,还能够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激励。

除此之外,高校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政策激励机制进行完善,主管部门需要对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进行积极的配合,无论是在志愿服务的认证方面还是在对学生志愿服务星级进行认定的方面,都需要合理的进行完善,对参与志愿服务并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提升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在精神激励的形式上,必须要合理的进行设计,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评选,合理开展宣传典型的具体活动。在物质奖励方面,学校志愿服务主管部门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时间是宝贵地,他们的付出也是具备很大价值地,所以应适当给予其物质奖励,包括用餐补贴、学费减免等等,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合理发展。

(三) 对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在对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合理的志愿者组织进行构建,构建高校志愿者组织具备创新性,能够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良好发展,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此外应对高校志愿者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高校志愿者管理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开展,无论是志愿者星级评价还是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都需要包括在其中,如此能够对管理机制的创新问题进行不断的推动。再者,需要对培训机制进行建立,对于高校志愿服务主管部门来说,必须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设立,让学生能够合理的进行学习,不断强化志愿工作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

最后,在现实情况下需要对项目化的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对于项目化管理而言,其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开展的主要途径,项目化管理是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组织在对志愿服务进行开展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志愿服务的特点设计的具体内容,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完成志愿服务的项目化操作。

(四) 对志愿服务载体的互动能力进行提升

提升志愿服务载体的互动能力较为重要,而想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社会项目的合作,对志愿服务基地进行建立,探索创新式的项目方式。此外,需要积极的开展管理合作,高校应该加强与志愿者管理部门的联系,积极做好志愿者的注册工作。

需要加强培训合作的能力,高校志愿者主管部门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外的资源进行引进,对专业化的培训进行开展,让志愿者与社区进行紧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锻炼。最后,应开展活动合作,因为只有开展活动才能够对志愿者进行锻炼并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诠释志愿者的价值,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社区等等单位的合作,通过运用文明城市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与平台。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志愿者的人数方面,大学生占比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现有机制中部分志愿服务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够理解,仅仅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还有部分仅仅是在好奇心较强的情况下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工作当中,缺乏对志愿服务意义的理解。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提升学生对志愿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此外应对高校志愿者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高校志愿者管理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开展,无论是志愿者星级评价还是志愿者服务認证制度都需要包括在其中。

参考文献

[1] 夏树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体的反思与重构[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6865-6866.

[2] 张骊凡.中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原型分析[C].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597-598.

[3] 张莹,斯琴,王学民,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7(06):45.

[4] 荣文婷.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6):123-124.

[5] 狄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3(19):33-35.

基金项目: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XZYJT1710。

作者简介:赵春雨(1986.04-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学和高校共青团工作。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志愿服务创新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