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重塑爱国主义的价值意蕴

2020-07-14曹赛英马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

曹赛英 马强

爱国主义定义的沿革与其所在的历史时期同质同现,特征更有具体明确所指,其价值意蕴尤为被视作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的崭新视域,挖掘对传承有创新作用,传承对未来有启示作用。

爱国主义作为贯通史今最具鲜明时代特色的情感纽带,它作为“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际价值”。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精神指向,更为处在不断变化着世界中的人们,指引着一条光明的前行道路。

爱国主义的历史演进改革开放前的萌生与初探

五四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爱国主义思想的萌生与初探,也为后来新中国的建立在思想源头竖起了标杆。1919年5月,在《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致各团体电》中首次使用“五四运动”一词,毛泽东同志在1920年纪念陈独秀周年的活动中回应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并指出和清末爱国主义精神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勇于尝试牺牲精神。李大钊提出将五四运动的这天定为学生运动日并在每年纪念的时候加以新的意义阐释,呼吁学生既要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下去还要进行不断地参与丰富其内涵。1923年在五四运动的纪念日上,李大钊对爱国主义定义又加以新的内容,即“誓要恢复国家的主权,洗清民族的耻辱”。1924年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各党团在各地举行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指出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的具体革命任务也对于“恢复国权运动”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文章中指出,“每个青年现在必须和过去不同,一定要下个大决心”,而这个决心就是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就是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中国改造成新中国。随后,闻一多在谈论五四运动的历史规则时指出,“历史重演,但又不完全重演,…一切都进步了”。爱国主义运动不断在方法和组织方式上发生着变化,其意义的深远性也随之影响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上,毛泽东同志给《北大周刊》的题词中写道,“庆祝五四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1958年5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又红又专,后来居上》纪念文章,首次从意识、立场角度来评定“红”的定位,从知识、技能角度评定“专”的基本要求,至此,爱国主义在思想、认知、知识层面有了较全面的雏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锐变与升华

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是同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于祖国建设统一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并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成为20世纪末最新的蕴意阐释。

21世纪初,人民日报发表纪念社论,明确爱国主义内涵在当代的具体体现:“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才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在五四青年节对青年寄语厚望,勉励青年朋友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200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是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着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心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综上,爱国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进程变化不断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尤其在国家命运面临特殊挑战的重要时刻,往往呈现出具体而鲜活的时代特质,人民也更具时代精神,对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传承更加接近民生所指,更能体现民生需求所向。

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践行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紧密联系

在新中国成立前不堪回首的蹉跎岁月里,爱国主义更多体现在个人或者团体为争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奔走呼号,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他们爱国思想和情怀的熏陶更多地来自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的宣传和仁人志士地宣讲,我们历代党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践行者,无论国家处在何种发展状況中,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旨。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我党鼓励人民,激励群众的思想武器,始终是联结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为之不懈努力的纽带。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定维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党追求的最大政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改革、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取得伟大的成功无疑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积极培育意识形态方面的重塑。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秉承的意识形态,它具有辩护与评判、凝聚与整合、激励与动员、引导与建设的功能。中国拥有近九千万党员,在新时代建设目标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党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把最先进的治国理政理念内化于老百姓心中,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阔的土地上根再扎的深一些,情再系得浓一些,让生活在基层的人民享受到更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

爱国主义将个人与国家发展进行命运共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试问,百年前五四运动发扬的爱国精神在现如今快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是否依然需要发扬和守正?回答必然是确定的。每一代历史的主体不尽相同也不可能相同,但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命运相构筑是爱国主义不变的内涵之需。

1939年,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活动上提出,延安青年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我们一定要这样努力去做,长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吴晗在《论五四纪念》一文中写道,“纪念五四唯一的方法是继承精神,去完成五四所未能完成的工作”,而这奋斗“唯一的目标是建立民主团结康乐富强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中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重新嵌入阐释必定是重塑五四精神的内容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讲话提到:“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重塑爱国主义价值意蕴提升个人理想信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理想信念的培育有助于提升青年对于爱国的新定位,爱国既是提升个人自我高尚修养的源泉也是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爱国主义自始至终都是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面对新时代矛盾的转化特征,青年要明确把握好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认知和基本含义,要将爱国主义行动实践在长期解决国家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上来,将爱国主义的境界提升到更为广阔的视野中。

青年之所以被称为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和基石就是因为中国70年的建国历程正是一代代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停探索的结果。在面临全球秩序深刻转型和人类文明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的时刻,激发青年爱国主义热情,增强青年爱国之志,提升青年担当责任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体现的必然之需。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之内独善其身,各国与各国之间尤其在科技、信息、互联网方面的竞争尤为剧烈且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人民愿意为人类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李大钊曾提出:“五四的爱国精神应当光大起来,不可看成狭隘的五四运动纪念日,应当以‘以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昌明于全世界”。江泽民也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类命运趋同的发展局势中,应当提升到为全人类共同的福祉中予以新内涵并将意义推而广之。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全世界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全球生态环境的长足发展等等,正如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要遵循让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幼有所扶的全面建设目标。地球村之命名的现实依据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所得,因此,在坚持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主体命运的时机更应着重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在相互沟通交流的学习中推动重建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建立。

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所要阐释的要义各不相同,在五四运动初始时期宣扬的是要实现“誓要恢复国家的主权,清洗民族的耻辱”。20世纪30年代,爱国主义鲜明的主题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中国改造成新中国;解放戰争时期,五四爱国运动转向针对反动派作斗争,为解放战争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努力的声援。进入新中国建设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在跨世纪的进军中顽强奋斗”。进入21世纪,爱国主义精神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主题同频共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则有更为具体的指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些实践论断都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新特征呈现,也是在不断积累、传承优秀的革命、建设文化的经验下进行的创新尝试。

无论爱国主义精神在哪个层面进行弘扬与建设都离不开与经济建设、民生所向、生态保护、国际发展等这几个重要的内容,爱国才能爱家,爱家是为了更好的爱国,爱国主义精神依旧会沿着历史的革新与蜕变而拥有新的丰富意义。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