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丝被监督检查方法及质量提升探讨

2020-07-10楼奇云

蚕桑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丝被填充物蚕丝

楼奇云

(湖州市纤维检验所,浙江湖州313000)

笔者近几年曾多次随当地政府产品质量稽查部门进行蚕丝被现场执法检查,可喜的是看到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出现的一些情况也令人忧虑。各路资本蜂拥而入,但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加工为主,随之而来是各种乱象,质量问题很多,以次充好,制假售假活动相当猖獗。而执法队伍力量薄弱,专业知识缺乏。本人根据实践总结了一套蚕丝被现场执法检查简单实用的方法。

1 蚕丝被产业概况

1.1 产业概况

蚕丝作为丝绸原料,改革开放之初,丝绸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换回了大量的外汇,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九十年代初,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丝绸出口严重滑坡。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蚕丝被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兴起的床上用品,同时正好赶上国内消费升级,产品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发展非常迅速,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床品业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已遍布全国的十六个省市,重点产区有浙江、江苏、四川、辽宁、河南,据初步统计,目前蚕丝被的年产量约为2500万床,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作为丝绸之府的浙江,发展蚕丝被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政府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基础好,经济发达,市场充满活力,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蚕丝被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桐乡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品牌蚕丝被数量处于全国领先,涌现了银桑、蚕花娘娘、钱皇、枕上人家、湖商、千思家等一些著名品牌,产业主要分布于杭嘉湖地区。

1.2 蚕丝被主要优点

蚕丝是由蚕吐丝而得的一种天然纤维,素有“纤维皇后”的美称。蚕丝与其它纤维相比具有比重小、吸湿性能优异、强伸力较好、导热系数小的物理性能,所以用它作为原料制作的被子具有轻薄透气、舒适、保暖、贴服性好等优良品质。同时由于蚕丝其主要成份是动物蛋白质,其成分含有人体的十八种氨基酸,所以蚕丝被还兼具保健功能,非常适合做内衣和床上用品,对皮肤有滋养作用,能增强体表细胞活力,对患有皮肤瘙痒的人有减轻作用,是绿色环保产品,深受消费者所喜爱。

2 蚕丝被质量指标与主要质量问题

2.1 蚕丝被质量指标

现行蚕丝被国家标准GB/T 24252-2009《蚕丝被》标准,规定了蚕丝被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质量要求:①内在质量指标:纤维含量、填充物(品质、含油率、回潮率、质量偏差率、压缩回弹性)、水洗尺寸变化率、胎套色牢度/级(耐皂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等。②外观质量指标:胎套、辅料、缝针、耐久性标签。③工艺质量指标:填充物的均匀程度、四边角、定位、针迹密度、缝纫质量。

2.2 主要质量问题

蚕丝被作为一种高档的床上用品,深受消费者喜欢,随着蚕丝被行业的快速发展,质量问题也日益显现,品质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严重,市场投诉居高不下,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各种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每周质量报告》在内,先后多次曝光了蚕丝被的质量问题。从浙江省近几年监督抽查的情况来看,质量在稳步上升,去年企业抽查的45个批次只有2个不合格;但从市场、电商平台买样检测,10个批次就有5个不合格,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主要的质量问题有:标识不符、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填充物不合格、pH值超标,含油率超标、使用说明(标志)不合格、荧光增白剂不合格。

一些生产经营者或商贩为获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以次充好和侵权仿冒畅销品牌产品侵入蚕丝被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节省成本在填充物上做假,如柞蚕丝当作桑蚕丝,短丝冒充长丝用,拿化纤丝来“掺货”,以粘胶纤维、化纤丝和木棉加工后的混合物来冒充蚕丝。另近期还出现了“增重剂”的违法案例,利用化学助剂量使丝绵增重,生产劣质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恶性事件。以上种种它严重伤害了蚕丝被行业的健康发展,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3 蚕丝被质量快速检测的原理方法

现在蚕丝被检测依据是国家标准GB/T 24252-2009《蚕丝被》,产品的使用说明(标志)内容按规定应有制造者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规格、纤维含量、产品质量等级等。

按标准在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纤维含量、含油率、压缩回弹率、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内在质量指标以及外观质量和工艺质量指标来确定其质量,评定等级,这种方法虽精确可靠,但方法复杂,使用大量的人员和仪器设备,经过专业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导致行政执法时间长,效率不高。行政执法主要职责是打假治劣,规范整治行业不良行为,对蚕丝被产品而言主要要解决的是蚕丝被填充物成份及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与标准要求是否一致。

通过现场检查和快速检测方法,判断标识是否相符,填充物蚕丝真伪及其含量,是否假冒伪劣产品,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送专业检测机构再作进一步检测。

3.1 外观辨别法

又称手估目测法,是通过眼看、手摸、手扯、鼻嗅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检查,该方法简便实用,但需要实施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

现场抽取产品以后,首先检查使用说明(标志),重点了解蚕丝被填充物纤维成分及含量,检查蚕丝被外观后,开始检查填充物。打开胎套,检查胎芯,要特别留意中心部份,通过看:优质的丝绵色泽光亮,类似“珍珠”,颜色为白色或微黄,杂质很少。而一旦发现丝绵外观呈白纸样苍白无光,没有光泽,那很可能是在加工中使用了漂白剂等化学物品,为伪劣产品。手摸、手扯:优质的丝绵柔软富弹性,没有硬胶结块。蚕丝是长纤维,结构交织紧密,所以不易被拉扯断,拉伸越长说明质量越好,假蚕丝则一扯就断,而其它纤维不同时具备以上特性。嗅:新的丝绵有一股淡淡的蚕香味,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淡。但如果闻到有霉味、酸味或刺激性气味,那就属于有质量问题的劣质产品。

蚕丝有桑蚕丝与柞蚕丝之分,需特别注意区别。两者在价格、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别,柞蚕丝的价格不还不到桑蚕丝的一半,因此柞蚕丝也经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桑蚕丝。两者性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柞蚕丝手触感觉干涩,粗硬、纤维分布不均。桑蚕丝是天然的乳白色,而经过漂白的柞蚕丝,也是白色,但是它是一种惨白,犹如一张白纸,白的毫无生机。纤维直径不同,柞蚕丝是桑蚕丝的9倍左右。

3.2 燃烧法

一旦手估目测法难以鉴别时,那可以使用燃烧法。燃烧法是根据纤维燃烧时状态、气味和残留物的特征区别出是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纤维素纤维。该方法只能区分纤维的大类。

3.3 静电反应法

蚕丝摩擦是不会产生静电的。用力摩擦蚕丝,如果能吸附起纸屑,说明是化学纤维或掺了化学纤维。

表1 几种纤维的燃烧特征

3.4 溶解法

溶解法在实验室检测中被广泛使用。它是利用纤维在不同的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属性来鉴别的一种方法。

对蚕丝被填充物成分及含量测定,关键点是要确定纤维成分是否真正是蚕丝,然后才是比例多少。利用次氯酸钠(俗称84消毒液)能溶解蛋白纤维而其它纤维则不溶解这一特性可以来区分它,而蚕丝与其它动物纤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只要看长短粗细就行,蚕丝要明显长和细。此方法只能鉴定是蚕丝,但不能细分桑蚕丝还是柞蚕丝。桑蚕丝含量可根据GB/T 24252-2009《蚕丝被》附录B方法测定,采用氯化钙/乙醇试液溶解去除桑蚕丝,而柞蚕丝等其它纤维不溶。

84消毒液为普通消毒液,在市场上可随意购买。测定前,戴好手套,将84消毒液按照1∶24脱水配比,然后将样品放入杯中,搅拌摇晃,观看变化,记录结果情况。溶解说明是蛋白纤维(蚕丝等动物纤维),不溶解的话是其它纤维。

4 蚕丝被质量提升建议

蚕丝被作为一个时间不长而发展迅速的产业,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市场亟待规范。必须从生产工艺、标准、监管、消费等环节全方位地加以控制。

4.1 把好原料关

对外购原料,胎布和丝绵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企业要做好自检,必要时送专业技术机构检测,防止不法供货商以次充好和掺杂掺假,尤其是不能以非蚕丝纤维冒充蚕丝。对内部加工的丝绵,企业加强工艺技术研究,选择适当的助剂和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控制好丝绵含胶率、含油率、pH值等,严把质量关,促进质量提升。

4.2 开展技术攻关,改进工艺提升装备水平

工艺攻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传统的丝绵加工,不论是手工还是机制,都是先用化学助剂进行脱胶,目前使用助剂都是强碱性的,加工后的丝绵多少残留有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可以考虑采用生物酶技术,无化学品介入,绿色环保,该方法简单可行,不足是成本较高。二是参考制丝厂煮茧工艺,利用蒸汽作为介质,加上适当压力和时间,使茧层适当膨润使丝胶溶出。目前此方法已申请专利,该方法切实可行,绿色环保,成本较助剂略高。

由于蚕丝被行业时间不长,又属传统行业,生产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部门关注度不高,所以装备非常落后,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行业的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开发研制新型高效加工设备,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劳动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4.3 要充分发挥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引领作用

正确掌握理解标准,按标准标注、生产。加强对《蚕丝被》标准的理解和掌握,针对标准要求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做好产品标识,特别是填充物重量、纤维成分含量、产品等级等信息必须正确标注。

4.4 加强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

根据蚕丝被生产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自主品牌缺乏、行业自律机制尚待建立完善的现状,综合运用质量、标准化、监督稽查等行政措施,采取标准宣贯、名牌培育、技术帮扶等扶优扶强举措提升蚕丝被的产品质量。建议市场监督部门一加强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打击以次充好、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规范企业行为,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二加强流通领域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三完善质量防控机制,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实行分级监管,运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全覆盖监控,建立良好的市场诚信机制。四大力宣传蚕丝被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鉴伪识假水平。

猜你喜欢

蚕丝被填充物蚕丝
注射填充物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
洲泉蚕丝被的品牌复兴
桥梁 传播 服务 奉献
祛火枕
事业基础
蚕丝被:掀起了你的盖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