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0-07-09乔梁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人工智能

乔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并对各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农业领域,由于很多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污染严重和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相关领域对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来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对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了解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意义,明确智慧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强化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1

所谓智慧生态农业,主要是借助生态规律以及现代信息科技来实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管理系统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优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以及智慧农业等。对这种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落实,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科技化水平,还能使农业生态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这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很有必要。

1 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意义

我国农业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农业正在向著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方向转变,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各种农业生产设备与智能云端系统相连,进行信息数据的交互,能够有效提升各项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消耗。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农业设备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完全可以实现24h不间断的运行,这种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使农民从种植者变为管理者,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种植活动的合理性,减少种植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能让农民花费更少的精力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在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1-2]。

2 智慧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1 缺乏相关人才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多为乡村留守人员,其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虽然也有一部分年轻劳动力,但这些农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并且除少数农民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外,大部分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以及高新技术能力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

2.2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有待提升

对于现代智慧型、生态型的农业发展而言,规模化是一项非常关键的问题,但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很多区域的农民对于智慧生态农业缺乏全面的认识,不了解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且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新技术的应用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并不能对自身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改善,因此对于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尝试。与此同时,还存在农民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就很难将广大农民群众团结起来,规模化生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导致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条件。就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农业领域的人力资源占比依然很高,且这些人力资源较为分散,这也对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特别是在智慧生态农业系统化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农业方面的规模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果不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效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3-5]。

2.3 各项农业信息资源难以收集

目前,我国能够查询利用的农业信息网站还相对较少,且这些网站通常都是由相关部门用于农业服务的信息网站,其中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上级要求设置的,涉及的政策性信息相对较多,且网站内容重复的情况较为普遍。而部分网站是由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企业构建的,想要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应用,需要访问人支付较高的费用,这也让很多农民群众望而却步。并且官方以及非官方的信息资源较为分散,来源不同,其采集环境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各项数据资源缺乏统一标准[3]。

2.4 智慧农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够

虽然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互联网农业方面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尽管物联网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并在部分区域实现了充分利用,但想要让所有农民主动进行智慧生态农业技术的收集和挑选,并落实服务交互,并不现实。虽然部分民营性质的智慧生态农业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其商业性较为明显,导致其不会向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要想引入人工智能设备,并大力发展智慧生态农业,就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这些区域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加之资金的缺乏导致没有剩余价值产生,资本无法实现循环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9]。

3 人工智能背景下强化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

3.1 对经济学规律以及生态原理加以落实

想要有效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不仅要对生态原理加强应用,还要遵循经济学规律,将农业生产与多种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使大田种植能够与林业、渔业、木业以及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通过对传统农业精华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在资源利用以及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在经济以及生态等方面实现良性循环,使农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以此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要对清洁化农业以及减量化农业的发展保持重视,相关农业部门要对农业生产方面的标准化制度加强建设,并不断完善农业投入品方面的减量提效机制,使农业投入品的减量趋势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持和推进。为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生态循环,还要针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将污染变为资源,实现农膜的回收、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禽畜粪类的资源化利用[10]。

除此之外,要对农业资源加强养护,相关部门应该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加强管理,建立生态保护制度,改善农业资源过度应用的情况;对耕地的质量加以提升,并做好保护工作。针对优质土地,可以将其设为永久基本农田,同时要对深松深耕技术进行集成推广。对于水生生物保护、限牧限渔、还湿还湖以及退耕还林等行动要大力推进。且对存在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也要加强治理,利用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以及资金补偿机制,提升农民应用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积极性[11]。

3.2 坚持市场导向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

目前,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农民连年丰产丰收,使得农业产量结构过剩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且资源错配以及供需脱节的情况十分普遍。对此,在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农业供给体系方面的质量效益,以此来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力布局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及产业水平的目的,并在农业供需关系上获得新的平衡。同时,要实现农业与牧业、林业的循环发展与有效结合,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进一步提升绿色农业的发展速度。此外,应加强对现代饲草料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实现粮食、饲草料以及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对于林下经济而言,要加大农林复合经营的力度。此外,要对适合休闲采摘以及精深加工的作物品种进行推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体系,使生产过程能够得到全面的管理。农业领域应该树立大食物观,一方面要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产品的无效生产,尽量增加高品质、高需求的农产品生产量。各地区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对于农业生产保护区以及生产功能区要加强规划,特别是对于高标准农田,必须加大建设力度,以此来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12-13]。

3.3 加强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

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革新农业科技,使农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此来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确保农产品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农业领域应该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有效结合,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相关数据资源体系进行建设,对各项农业数据加强采集、整合及利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应用。相关部门应该全面落实信息进户工程,强化智慧农业工程,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14-15]。

3.4 落实质量兴农以及品牌强农战略

各区域应该认识到质量兴农以及品牌强农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的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以及品牌化水平,以此来实现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业生产的质量。此外,要对品牌提升策略加以落实,积极树立农业品牌,通过对各种现代要素的集成运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建设,同时要对主要的农业产区进行巩固,并对优势产区进行发展,在大力提升产能的基础上,构建特色农业区域。要以农业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为中心,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以及生产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农业从原有的增产导向逐渐朝提质导向转变,确保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创造力,进而达到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的目的[16-17]。

3.5 对农业产业链进行积极的延伸

要在农业方面落实生产性服务,国家应该鼓励相关领域对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大田托管以及烘干储存等专业化服务加以落实,并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的补助政策,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的范围,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的发展,使其能够逐渐向关键物流节点以及优势产区集中,使农作物库存能够快速消化。要不断强化统筹规划工作,推动农业与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以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对农业的功能进行拓展。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对智慧乡村旅游加以发展,不断提升其在线营销能力。此外,要对农村传统文化加强保护,对于各种农业文化遗产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将农耕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科学利用,实现农业教育基地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引导学生及公众进行农事体验,实现农业科普[18]。

当然,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作为保障,相关领域必须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向农民普及智慧生态农业理念和技术,以此来提升农民群众的智慧生态农业意识,从而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

4 结 论

综上所述,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对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以落实,能够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领域要加强对此模式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对其的应用效率,使其能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康.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 2018,15(20):54-55.

[2] 高伟.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 (15):121+123.

[3] 刘朋虎,赵雅静,赖瑞联.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13(3):49-57.

[4] 刘首文.我国智慧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初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5):1-6+32.

[5] 韩占兵.新常态下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8,35(2):31-35.

[6] 潘淑春.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获取[J].农业网络信息, 2004(1):6-9.

[7] 窦家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方案研究——与“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接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8-11.

[8] 程会强.发展生态智慧农业的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 23(5):36-39.

[9] 沈棋云.江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8.

[10] 汪燕,吴凤阳.“互联网+精准农业”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5(20):75-76.

[11] 吴敏宁,杨飞.“互联网+”榆林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2):100-102.

[12] 丁毓良,武春友.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28-33.

[13] 吳沛良.坚持市场导向富民优先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农业结构[J].江苏农村经济,2017(2):9-12.

[14] 顾东雅,金绍娣.“互联网+”盐城生态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32(8):17-18.

[15] 王应宽.加强数字农业建设 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8):6-7.

[16] 朱立芳.勤劳+智慧=富裕一个农民在贫困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致富的故事[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6,25(8): 45-46.

[17] 张玉香.坚持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甘肃农业,2018(6):52-53.

[18] 寇有观.学习践行三农优先方针 建设智慧生态农业农村[J].办公自动化,2019,24(5):8-12.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