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20-07-06余清香曾艺敏卢文洁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

余清香 曾艺敏 卢文洁

【摘 要】采用高延主编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2074名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恐惧因子的严重个案数最多,神经衰弱次之;女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抑郁、恐惧、疑病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隔离中”群体。可见,疫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影响,且存在群体性差异,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应根据群体差异,有的放矢。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2-0044-04

【作者简介】1.余清香,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晋江,362200)教师;2.曾艺敏,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晋江,362200)教师,二级教师;3.卢文洁,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晋江,362200)教师,一级教师。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中小学校受到较大影响,开学时间统一延后,由线下学习转向线上学习。为了解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于2020年2月9日—10日对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2074名初、高中学生展开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初、高中学生施测,共回收有效问卷2074份,其中男生1087人,女生987人;初中生747人(七年级356人,八年级102人,九年级289人),高中生1327人(高一312人,高二482人,高三533人);“隔离中”群体123人,“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32人,“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1919人。

2.调查方法。

使用高延主编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施测,问卷包括24个项目,含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个因子。[1]采用4点评分,其中0表示没有,1表示轻度,2表示中度,3表示重度。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数据,共采集2074份有效数据。

二、结果分析

1.因子严重个案数统计结果分析。

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该因子症状较轻,高于2分表明该因子症状较明显。为了解全体被试各因子上严重个案数的分布情况,对各因子得分在2分以上的数量和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恐惧因子的严重个案数最多、神经衰弱次之,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因子严重个案数统计结果(N=2074)

2.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对男女被试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2可知,女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这5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3.不同学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为了解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二者进行差异性检验。由表3可知,高中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4.不同状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将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的被试合并为“隔离中”群体,与“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的样本做方差分析,因3个群体的样本数量差距太大,导致存在的误差过大。因此,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执行简单重复取样。结果表明,“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抑郁、恐惧、疑病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隔离中”群体;“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与“隔离中”群体在5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5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见下页表4)

三、讨论与建议

1.疫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被试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良好。进一步就各因子的严重个案数展开分析,发现严重个案数的比例不可小觑,可见疫情下的中学生心理反应两极化程度比较明显,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中学生对于疫情的防范和预防手段欠缺,心理应对方法不成熟,在面临威胁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时,更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此期间应着重对学生的恐惧情绪开展工作。

首先,恐惧心理的产生多源于防范和预防手段的欠缺。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危机的掌控感。其次,着力教授心理应对方法。在疫情结束之前,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线上方式在网络平台多讲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合理性,同时教授“蝴蝶拍”、正念练习、腹式呼吸、自我对话等简便、易操作的心理应对方法,帮助学生缓解恐惧与抑郁情绪;在疫情结束之后,通过团体辅导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彼此的“好做法”,积累应对方法。

2.疫情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隔离状态的学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差异情况各不相同,在后续心理健康干预的过程中应注重群体差异,有的放矢,以提高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首先,结合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干预。女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这5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肖晶等人对于高中生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3]还有研究指出,女性有更多的灾难化与沉思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相比于男生,女生在面对此次疫情时所受的影响更大。对于这点,在开展干预工作时应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应激反应的性别差异,一是让全体学生意识到性别差异的客观原因,引导学生增强同理心;二是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可结合女生认知性情绪调节的特点多做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中生的关注与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高中生。这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接收能力高于初中生;另一方面可能是高中生的时间压力高于初中生,因此更容易引发对疫情影响的悲观预期和消极情绪。对此,在后续的心理辅导中,应加强对疫情影响程度的分析和对时间管理、学习目标等辅导内容的实施,帮助高中生提升自我掌控感,减弱因不可控带来的消极情绪。

最后,加强对“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的关注与辅导。“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抑郁、恐惧、疑病这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隔离中”群体,这一结果似与多数人的预判有所不同,大家普遍认为接受隔离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显著低于其他群体。然而,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包括患病带来的压力和担心患病带来的压力,后者所致压力不小于前者。因此,需加强对未被隔离但周围有人隔离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

综上,此次疫情管控期间需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可从恐惧、神经衰弱、抑郁情绪这三个方面展开,除此之外,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性别、学段、隔离状态)的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等专业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67-270.

[2]张莉萍,孟新珍,丁魁.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373-374.

[3]肖晶,黃任之,凌宇,等.高中生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70-673,67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