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

2020-07-06耿洪燕张彩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耿洪燕张彩霞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0)

脑卒中患者因为脑神经遭受损伤,通常会产生后遗症,其中最为多见的为偏瘫,偏瘫会严重影响到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以及肢体运动能力,所以临床中需要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预后效果获得改善,显著提高生活质量[1]。 康复护理训练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利用干预和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刺激和恢复, 缓解伤残程度。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预后效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因为肢体功能损伤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十分容易出现抑郁、自卑以及焦躁情绪,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无法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所以及早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疾病治疗与康复训练,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确保脑卒中偏瘫患者整洁舒适,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肢体功能训练利用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受损神经产生刺激,使受损关节功能获得恢复,配合良好的肢体锻炼,保持循序渐进原则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训练指的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帮助之下开展日常活动, 从弱到强逐渐适应不同程度活动,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好的饮食干预,加快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强化体质[2]。该文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训练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所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加以分组, 给予其中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将其纳入研究组;对照组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男32 例,女13 例,最小年龄区间值为46 岁,最大年龄区间值为77 岁,平均年龄(59.21±7.77)岁,其中属于左侧偏瘫患者27 例,属于右侧偏瘫患者18 例;研究组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男31 例,女14 例,最小年龄区间值为47 岁,最大年龄区间值为78 岁,平均年龄(59.51±7.56)岁,其中属于左侧偏瘫患者26 例,属于右侧偏瘫患者19 例。

1.2 方法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全部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颅内降压、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补充等临床常规治疗, 给予对照组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饮食控制以及用药指导,同时为其介绍疾病基本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

给予研究组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 护理工作人员和脑卒中偏瘫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感受,缓解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利用阅读、听音乐以及看电视等方式转移脑卒中偏瘫患者注意力, 从而增强患者生活乐趣;脑卒中偏瘫患者卧床过程中,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的安静与通风,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产生压疮,每天进行一次身体清洁,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不适感, 严格监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倘若存在异常现象马上汇报医生采取处理对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引发脑疝以及脑水肿的出现风险升高,造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较短时间之内脑死亡,倘若产生此类症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每小时仔细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血压、神志、呼吸以及瞳孔改变情况,保持病房内部安静,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颅内压持续升高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遵照医嘱为其提供甘露醇治疗,发挥良好的降低颅内压效果;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脑组织会产生严重缺氧表现,倘若缺氧情况持续时间较长,会引发脑卒中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对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指标进行严格的观察;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包含床上护理以及床下护理,其中床上护理具体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正确翻身, 对于翻身次数进行控制,同时协助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促进身体功能逐渐恢复,护理工作人员开展护理操作期间需要保证动作缓慢轻柔,严禁动作粗暴引发关节以及软组织损伤,床下护理指的是,患者肢体功能获得一定程度恢复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帮助其下床站立,首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站立进行训练,之后慢慢采取手杖行走,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护理工作人员首先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简单移动能力训练,通过各类工具完成训练,之后慢慢指导患者翻身、洗脸、刷牙以及如厕等,因为上述训练内容十分精细,需要脑卒中偏瘫患者长时间坚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心,及时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鼓励和表扬; 脑卒中偏瘫患者通常会伴随语言障碍,临床表现包含辨别障碍以及失语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提供语言功能训练十分重要,对于失语患者,护理工作人员指引其利用喉部发音或是进行嘴吹蜡烛等诱导发音,使患者唇音获得慢慢恢复,对于能够发音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指导其接受词汇练习以及念字练习,慢慢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语言功能;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开展按摩,按摩动作保证具有节律性、轻柔并且和缓,对于患者的感受及时询问,针对肌张力比较高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工作人员指导其放松身心,采取安抚手法为其提供按摩,针对肌张力比较低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配合穴位点按,提高对其肢体的刺激。

1.3 评价标准

通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其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得分低于49 分,代表患者存在严重运动障碍,得分在50~83 分之间表示患者具有明显运动障碍,得分在84~94 分之间表示患者伴随中度运动障碍,得分在95~99 分之间表示患者具有轻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3]。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两组对比所获各项数值利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加以计算,利用(±s)对于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利用[n(%)]对于计数资料加以表示。通过χ2与t检验开展统计学处理,结算所得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41.61±21.68 36.66±19.32 10.360<0.05 70.44±24.32 62.15±21.97 10.750<0.05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具体指的是因为突然发作脑梗死或是出血引发神经缺损以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脑卒中疾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现在我们国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疾病的致残率出现下降,但是大多数患者依旧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以往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对患者基本病机脏腑功能失调缺乏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 但是依旧存在生活能力恢复不佳、复发率升高以及残障率升高等风险。 脑卒中偏瘫患者单纯接受药物治疗无法获得完全恢复,为了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需要为其提供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疾程度,良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4]。 康复护理训练中应用到的肢体主被动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肢体摆放以及按时进行体位更换,患肢各个关节保持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肩胛带活动, 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受到疼痛为宜,健患侧翻身练习,双手保持交叉上举训练以及桥式运动,指导患者开展腕关节背伸以及踝关节背伸牵张练习,站位平衡以及坐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以及步行训练, 能够加快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速度,防止肢体出现僵硬,从而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会伴随失语症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减弱患者社会功能,对此开展语言功能训练,能够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恢复沟通能力,利用生活能力康复护理训练,能够帮助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缓解家庭负担,步行训练能够及时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5]。 通过该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 给予其中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 将其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明显。 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正确方法,使其慢慢实现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