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反射刺激对其康复的影响探究

2020-07-06崔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天数神经功能神经

崔磊

(济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100)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时,导致患者颅内出现血肿及包块,压迫大脑及神经,继而导致患者颅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导致机体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从而严重威胁患者术后的预后及生活质量[2]。 因此该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在2018 年1—1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80 例进行研究, 现将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80例, 按照康复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中男性18 例,女性22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8~77 岁,平均年龄为(54±4.7)岁,高血压病程平均为(8.1±0.5),所选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50~76 岁,平均年龄(55±3.6)岁,高血压病程平均为(8.1±0.5)。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项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符合:(1) 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对于脑出血急性期诊断后确诊患者[3]。 (2)所选患者在实验治疗前均采用相关药物与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3)所选患者均为急性期发作,发病时间在24 h 以内。(4)实验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患者家属支持。患者排除:(1)排除短暂发病患者。(2)排除患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3)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4)排除妊娠期妇女。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手段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康复手段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神经反射刺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1.3.1 所选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手段进行发病后干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采取吸氧操作及时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保证患者口腔、皮肤的干燥与清洁工作,对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进行尿道插管及时患者膀胱进行减压操作,根据患者发病后自身状况及时展开相应的营养支持、降低颅内压等各项操作,用甘露醇等相关脱水药物降低患者颅内水肿情况,应用保护神经药物与营养神经药物对患者脑神经功能进行保护,采取一定量的抗生素保证患者在康复期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

1.3.2 所选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传统康复手段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神经反射刺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在康复期清晨、中午及晚间3 个时间段对患者的神经反射进行相应刺激操作,刺激部位主要包括患者的病理反射区、躯体浅反射区与躯体深反射区,其中病例反射区刺激部位主要包括:患者上下唇、手掌与脚掌、口轮匝肌等部位,躯体浅反射区刺激部位主要包括:患者角膜、腹肌、男性存在的提睾反射等,躯体深反射区刺激部位主要包括:患者肱三头肌肌腱、下颌区、桡骨膜、肱二头肌肌腱、腹肌等。 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神经刺激康复训练时可采取叩诊锤、棉棒、骨针等器械进行神经刺激干预,对于患者各个刺激区域持续刺激15 min 以上, 每日持续治疗1 次,持续治疗30 d。 在康复训练期间可对患者的智力程度、 语言能力与计算能力等各种能力进行相应评估,并对每次患者评估结果进行记录[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的数据对比。

1.5 疗效评定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评判标准共分为4个等级,其中(1)优:患者瞳孔扩张、异常生命体征数据等完全消除,可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意识清楚具有自主性。 (2)良:患者瞳孔扩张、异常生命体征数据等不同程度消除,可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意识较清楚具有自主性。 (3)可:患者瞳孔扩张、异常生命体征数据不同程度消除,可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意识模糊不具有自主性。 (4)差:康复后无任何症状改善,不能进行交流, 意识昏迷治疗后满意度=(优+良+可)/总例数×100%。 运动功能评分主要包括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分选项共计33 项总分为66 分,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评分选项共计17 项总分为34 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康复水平越高,所得分数越低代表患者运动康复水平较低。

1.6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用[n(%)]、(±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χ2、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选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97.50%)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所选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对比[n(%)]

2.2 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数据对比

干预前上肢功能(52.6±3.5)分与干预后30 d 上肢功能实验组患者神运动功能评分(66.8±4.6)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上肢功能(25.5±2.1)分与干预后30 d 上肢功能运动功能评分(26.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数据对比[(±s),分]

表2 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数据对比[(±s),分]

组别上肢运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30 d下肢运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30 d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值P 值53.2±3.6 52.6±3.5 0.362>0.05 58.8±5.3 66.8±4.6 2.635<0.05 25.5±2.1 25.6±2.3 0.182>0.05 26.4±3.1 32.5±3.6 4.362<0.05

2.3 所选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的数据对比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所选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的数据对比[(±s),d]

表3 所选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的数据对比[(±s),d]

组别语言障碍恢复天数偏瘫消失天数昏迷消失天数半身感觉障碍消失天数住院天数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值P 值19.5±10.6 12.5±10.1 9.487 0.012 23.8±10.5 15.9±11.3 10.309 0.014 5.2±1.5 2.8±1.5 6.482 0.039 14.62±8.5 18.11±10.3 7.004 0.031 22.5±10.5 16.8±11.6 8.385 0.026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和日常饮食都出现较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饮食过于油腻,每日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过多,运动过少,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高血压病情加重,极易引起患者因高血压引起脑出,因此对于如何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但传统康复手段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十分有限,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后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对于患者进行神经反射刺激应用于康复训练中,可大大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极大的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其正常的生活质量[4]。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7.50%)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上肢功能(52.6±3.5)分与干预后30 d 上肢功能实验组患者神运动功能评分(66.8±4.6)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上肢功能(25.5±2.1)分与干预后30 d 上肢功能运动功能评分(26.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神经反射刺激治疗康复效果显著,通过对患者病理反射区、躯体浅反射区与躯体深反射区进行反射刺激康复训练,通过诊锤、棉棒、骨针等器械进行神经刺激干预能有效起到康复效果。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还有效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这与周小莉[4]相似研究结果一致,具有佐证意义。 同时,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天数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反射刺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能有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神经反射刺激结合传统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的康复程度,大大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与症状持续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天数神经功能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
“神经”病友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