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康复治疗

2020-07-06侯元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侯元友

(东阿县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200)

在社会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下,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率提高。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发生后会使得患者出现头痛、嗅觉下降、鼻涕、鼻塞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临床对于这类疾病,多主张鼻内镜手术治疗,直接切除鼻息肉,改善相关功能。 但是,这种手术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且复发率较高,不利于其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这就使得部分患者在以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时, 会存在较为强烈的负面情绪,限制着临床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治疗结果。 基于此,临床提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需要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结果。 常规康复治疗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干预措施,其能从患者生理上来进行服务,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且及时对其体征变化进行明确和记录。 但这种措施缺少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调节,这就使得临床工作开展受限。 该次研究中,该院提出了优化康复治疗的理念,其能够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后身心进行调节,效果较好。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为研究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运用鼻内镜术治疗。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 组——对照组35 例中,男性17例,女性18 例,年龄在23~65 岁,平均年龄(43.29±3.42)岁,观察组35 例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在22~66 岁,平均年龄(43.18±3.54)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2)患者符合手术的相关指征,无禁忌证;(3)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缺损与精神功能障碍;(4)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检查后,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常规康复干预,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观测,并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对其创面状况进行观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康复治疗。 其主要包含:(1)治疗干预。 在术后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尽可能减少出血,保证呼吸顺畅和引流顺畅。 叮嘱患者尽可能少打喷嚏和咳嗽。 在术后2~3 d 可拔除鼻腔内填塞的海绵, 并且按时按量进行药物使用,以雾化吸入和滴入鼻腔为主。 (2)健康教育。 在术前术后,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了解,来为其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尤其是预后相关事项,必须要保证明确。 同时,指导患者术后以口进行呼吸,且如何抑制打喷嚏,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鼻腔的影响。 可以宣传手册、讲座、视频等形式来进行。(3)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 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需要了解负性情绪产生原因,以转移注意力、成功案例讲解等形式来进行加以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4)饮食干预。在术后既需要保证营养补充的充分, 又需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持续给予半流质食物2~3 d, 避免咀嚼导致止血海绵的松动。 尤其是要忌辛辣、刺激、活血等食物的使用,以降低出血的可能,保证大便正常。 (5)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针对其具体状况,对院外注意事项进行明确。 例如,患者为户外工作者,则需要提醒其佩戴防护口罩,避免回城进入鼻腔,导致复发等。

1.3 评价指标

根据SNOT-20 量表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治疗效果越差。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来对其疗效进行分层——显效(症状消失,黏膜恢复正常,窦口开放性良好)、有效(症状改善,黏膜有肉芽组织或者局部存在水肿)、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NOT-20 评分(8.7±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 2,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3.1 诱发机制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作为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会对患者的鼻部功能造成限制,使之生活质量降低。 且如果不对这类疾病进行及时的控制,还会引起其他病症,如呼吸道感染、颅眼肺并发疾病等。 严重时, 还会有患者因此死亡。 这类疾病的诱发原因有:(1)急性鼻窦炎。 多数患者在发生鼻窦炎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疗效不佳,从而使得出院后,很容易复发而未加以重视, 这就使得其很容易转变为慢性鼻窦炎;(2)阻塞性病因。 因感冒或者鼻炎等出现阻塞,导致鼻中隔偏曲,鼻腔存在结石,鼻甲肥大,进而转变为鼻息肉等;(3)致病菌。 较强病菌通过空气进入到患者的鼻腔之中,从而诱发慢性鼻窦炎;(4)解剖结构。 个体解剖结构本身相对异常,不利于通气引流;(5)其他因素。 因外力导致鼻部受损或者进入异物等[3]。

3.2 治疗与预后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鼻内镜手术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上存在较大的优势,如创伤小、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疗效相对较好。 但是,作为一种手术其在实施中,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使之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来加以康复。 同时,很多患者对于这种疾病和治疗方案缺乏科学的认知,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预后工作的开展中,或是存在质疑,或是存在排斥,进而使得康复效果不佳[4]。 因此,临床需要对这类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干预。 在常规康复治疗中,没有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干预,效果一般。 优化康复治疗,其能够在疏导患者心理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其生理需求,使得患者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得以提高,效果较好[5]。 尤其是在一些禁忌事项的规避上,常规康复治疗以患者自觉为主,在口头告诫后,并未明确其重要性,这就使得患者难以认同与遵守。 优化康复治疗能够以后果为前提,让患者意识到这些事项对于自己康复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6]。

3.3 研究分析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运用优化康复治疗。 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就可以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是意味着,康复治疗中从患者的心理着手,能够提高其在整个服务中的配合度,优化生理管理结果,这点与郑玲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7]。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对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能够优化治疗结果,从而保证其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