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价值探析

2020-07-06王鹏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肌体肺部常规

王鹏程

(莒南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山东临沂 276600)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依然较脆弱,呼吸系统依然会受到炎性因子的影响。 临床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该次研究中对常规康复治疗和肺呼吸康复治疗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用肺呼吸康复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更好,减少了患者肺部的不适,保障了气体在肺部正常交换的效果。 肺呼吸康复治疗加强了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减少了头痛、头晕等不良情况,提高了患者的呼吸能力,以2018 年5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在院治疗的54 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 依循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7 例。 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缓解期诊断标准,排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等情况。 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9:8;平均年龄为(44.85±6.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3;平均年龄为(44.71±6.25)岁。两组基线资料满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条件很充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用常规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常规药物治疗,定时换药、服药等,还要根据患者的肌体情况为其提供合理的饮食,禁忌辛辣、油腻等食物,禁烟酒,为患者提供四肢活动内容,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可以先让患者保持被动运动,然后逐渐到主动运动,提高患者的肌体免疫力。 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吸氧治疗,必要时为患者提供机械通气、雾化治疗等。 治疗时间控制在14 d。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用肺呼吸康复治疗:保留上组操作,然后加用肺呼吸康复治疗:(1)为患者和家属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让家属和患者对病情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肺呼吸康复计划制定,保障患者的乐观性。 可以为患者和家属进行肺呼吸康复训练讲座,并保障每周进行3~4 次呼吸操培训,由家属陪同患者进行,并监督患者完成。 同时改善患者每日饮食结构,将蛋白质、糖、脂肪的比例控制在1∶1∶3。 (2)每天指导患者在阻力下进行呼气、吸气反复训练,从吹气球开始练习,将气球容量控制在800~1 000 mL,让患者每天将肺部气体全部吹进气球中,直到无力吹出气体后松开,进行吸气,每天进行3~4 次,每次时间在4~5 min。然后让患者进行吸氧训练,将氧流量控制在1.0~2.0 L/min, 浓度控制在30%,每天吸氧训练时间控制在13~15 h。 还要为患者提供全身耐力训练,像有氧体操、太极、散步、慢跑等,保障患者的心率保持正常,耗氧量控制在50%~80%,每次进行15~45 min,每周进行3~5 次。 治疗时间控制在14 d。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第14 天观察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主要包括:FEVI、FVC、FEVI/FVC,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还要观察两组出现的眩晕、呼吸困难、咳嗽等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并生成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时对两组出现的呼吸衰竭、心率异常、休克等并发症进行统计,生成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假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 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好于参照组显,两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FEVI(L)FVC(L) FEVI/FVC(%)观察组(n=27)参照组(n=27)t 值P 值1.98±0.57 1.55±0.46 3.050 0.004 2.74±0.38 2.21±0.29 5.761 0.000 82.39±1.75 73.29±1.38 21.217 0.000

2.2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 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2.3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治疗后,参照组的并发症多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肺活量较低,而且肺部的炎性因子数量依然较多,风险指数依然较高。 为了保障治疗效果,该次研究对常规康复治疗和肺呼吸康复治疗进行了对比,认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保障了患者肺部的健康性,促进了肺功能的恢复,让患者的呼吸系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提高了患者自主呼吸能力[1-2]。

使用肺呼吸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一般不高,虽然表2 中为明显列出,但治疗后两组数据的比值也能突出肺呼吸康复治疗的优势[3]。肺呼吸康复治疗扩大了肺部气体交换量, 让肺功能中的FEVI 和FVC 数值明显上升,保障了两组数值的比较值,让FEVI/FVC 的数值也保持在较规范的数值内, 突出了患者肺部功能的正常性。 也间接表明了患者肌体血氧饱和度的高含量,提高了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充足性。

患者肌体中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 对眩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也是一种抑制,减少了阻碍患者康复的因素[4]。 肺呼吸康复治疗依从常规康复治疗展开,加强了康复治疗的力度,保障了康复治疗实施后的效果,让心率异常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保障了患者进行完康复治疗后的健康性。 肺呼吸康复治疗保障了患者肺部的氧气含量、肌体耐受力,降低了肌体在缺氧情况下出现的不良状况[5]。

患者在肺呼吸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脑部、胸腔、排尿情况等明显转好,促进了机体排除炎性因子的能力,保障了呼吸的顺畅度。 肺呼吸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反复呼吸练习、长期氧疗训练、全身耐力锻炼等内容, 从整体角度提高了康复治疗的强度,让肌体的各个组织间都得到锻炼,加快了患者的痊愈速度[6]。 肺呼吸康复治疗提高了患者在治疗中的练习强度,保障了康复治疗的全面性,让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机能都保持在协调的状态中, 减轻了胸痛、咳痰等病症, 而且让氧气随着血液循环带到全身,保障了各个器官的运转正常性[7]。

肺呼吸康复治疗还加强了患者的腹部能动性等情况,保障了腹式呼吸的强度,减少了慢阻肺造成的呼吸肌疲劳情况,让肺部组织正常修复,扩大了康复训练的贯穿效果[8]。 而且每周为患者提供的肺呼吸康复训练培训,保障了肺呼吸康复治疗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及时调整了错误训练动作。 经过该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好于参照组,两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的并发症多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呼吸康复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顺畅度,减少了不良反应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综上所述,肺呼吸康复治疗加强了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了患者呼吸的顺畅度,推广意义较大。

猜你喜欢

肌体肺部常规
常规之外
春绽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别受限于常规
叩问(外一首)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