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面瘫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2020-07-06周洪艳周程松王佳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颊车面瘫针灸

周洪艳,周程松,王佳淼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面瘫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患病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提高面瘫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减少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疾病折磨,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 面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口歪眼斜,面部表情无法自我控制,面部僵硬。 患者的饮食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这种疾病没有年龄的限制,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患面瘫这种疾病。 患者无法做面部动作,普通的眨眼睛、皱眉等操作都难以控制,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面瘫,可以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现在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只使用单一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程度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几种治疗方式的结合,能使治疗面瘫的效果更加显著。 该文通过对面瘫治疗方式数据的有效对比中,得出在使用针灸联合重要穴位贴敷的方式效果最显著。 以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为研究时段,现做出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70 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共35 例,其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为20~45 岁,平均年龄范围(32.64±5.74)岁。参考组同为35 例患者,男18 例,女17 例,年龄范围为21~47 岁,平均年龄范围(33.95±4.94)岁。 该次选取的70 例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已知情, 患者均为第一次患面瘫疾病, 并且没有面瘫方面的相关经验,除使用的治疗方式不同以外,其他方面均无对比意义[1]。

1.2 方法

1.2.1 针灸治疗方式 参考组采取的是针灸治疗方式,使用基本的针灸治疗,按照中医治疗理念,为患者的穴位进行针灸,以此来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2]。

1.2.2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式 研究组采取的是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式,是在基础的针灸治疗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病情不同把患者进行分类, 患者主要分为3 种:风热型、风寒型、血瘀型。 为了有效地治疗患者疾病,根据这3 种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也不一样[3]。 风热型患者:在针灸时不能选择艾灸,尽量选择电针或者是泻法,针灸的远端穴位有外观、针刺、鱼际、曲池、大椎、合谷,面部针灸选择的主要穴位有阳白、迎香、颊车、下关、太阳、地仓、四白等穴位。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的药材有连翘10 g、薄荷6 g、黄连6 g、冰片2 g、麝香0.2 g、制马钱子1 g,把这些中医药材研制成粉末,加入清水搅拌均匀,然后制作成药饼,敷在翳风、完骨、颊车、下关等穴位,使用一些辅助工具进行固定。 风寒型:面部针灸选择的主要穴位有阳白、迎香、颊车、下关、太阳、地仓、四白等穴位,远端穴位选择列缺、风门、合谷、凤池等穴位,在针灸过程中采取泻法,选择温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的药材有制川乌10 g、白附子10 g、防风10 g、肉桂10 g、全蝎6 g 等药材,把这些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一些姜汁进行搅拌,制作出合适大小的药饼贴敷在颊车、下关、太阳等穴位处,利用辅助工具将其固定。 血瘀型:在针灸时选择面部的阳白、迎香、颊车、下关、太阳、地仓、四白等穴位,然后选取远端的血海、养老、膈俞、内廷、肝俞等穴位进行针灸,针灸针法采取平泄法针刺,可以增加一些针头贴合针刺进行对侧运动。中药穴位贴敷主要的药材有莪术10 g、没药10 g、炮山甲10 g、香附10 g、三棱10 g、乳香10 g、 红花6 g, 同样地把这些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加入些许白酒进行搅拌,调和至粘稠状态,制作成药饼敷头部的太阳、牵正、阿是等穴位。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不同分类,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有不同的效果,观察指标主要是好转:患者完全恢复,面部表情完全正常,无论什么表情都不会再出现口歪眼斜的问题。 一般:患者的面部基本正常,只是在偶尔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做大动作时会出现口歪眼斜的状态,但对正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无效: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依旧保持原来的样子,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一些并发症[4]。 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程度显著、有效、无效的对比中,了解针灸与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 满意程度就是患者对于所使用的治疗方式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的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种情况。 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得出有效结论[5]。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的研究分析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观察对比

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后2 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 从面瘫状况中观察研究组治疗效果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组治疗效果统计表[n(%)]

通过对上面表格的观察可以看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在35 例患者治疗中,研究组总有效率94.28%。 参考组只采取针灸治疗总有效率74.28%。由此可见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面部贴敷的方式,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好。 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情况对比

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后两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从面瘫状况、并发症状例数、治疗程度中观察效果如表2 所示。

表2 研究组与参考组治疗效果统计表

通过对上面表格的观察可以看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在35 例患者治疗中,研究组的面瘫状况的好转率为91.42%有32例,并发病症有3 例,并发病率8.57%,治愈程度在70%~100%, 研究组的面瘫状况的好转率为80.00%有28例,并发病症有7 例,并发病率20.00%,治愈程度在50%~80%。 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满意度对比

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参考组与研究组在使用针灸治疗与针灸联合面部贴敷的具体治疗满意程度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满意程度

通过对上述表的观察可以看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面瘫患者的治疗有满意程度不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4.28%,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得这种疾病的患者与年龄并没有关系,疾病的覆盖人群面比较广,发病率非常高,面瘫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松弛、肌肉单侧或双侧瘫痪,造成口歪眼斜、面部表情不自然。 因为疾病造成面部无法活动,患者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面瘫患者的最常见原因是劳累过度,导致脉络空虚、机体正气不足,风寒及风热入侵人中面部经络,从而引起患者面瘫。 为了防止得病之后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治疗方式, 更要重视治疗的有效性,采取的治疗方法出现了误差, 治疗效果就会不明显,很可能会加重疾病,增加患者痛苦。 采取最多的治疗方式是针灸治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改善患者情况,但是有效治疗面瘫只采取一种治疗方式是不足够的,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面瘫治疗中取得最佳效果[6]。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在面瘫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法广泛应用。该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为了对比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 特引入一组针灸治疗的患者,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表明: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在35 例患者治疗中,研究组总有效率94.28%。 参考组只采取针灸治疗总有效率74.28%。由此可见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面部贴敷的方式, 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好。此外,对比两者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4.28%, 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82.85%。因此可以得出, 针对面瘫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不同,分类型医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常反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标高。 在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出结果,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远远不及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 而且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抑制病情恶化。 中药穴位贴敷时采用辅料白酒、姜汁等,还可以起到发散药效,促进皮肤更好地吸收药效,对患者的治疗更全面,可以在日后的面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广泛实施。

猜你喜欢

颊车面瘫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常按7穴不掉牙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小穴位 大健康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