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2020-07-06何振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被动痉挛偏瘫

何振燕

(济宁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000)

脑卒中偏瘫痉挛,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一般采用康复训练疗法以及药物辅助治疗。 但是,近些年来从临床调研的报告来看, 通过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后,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后整体效果欠佳,因此,该院将在该院2018 年3 月—2019 年11 月间进行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70 例患者中的35 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并与传统的康复训练治疗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指标作为研究依据,现将结果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就诊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7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该次研究的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已经过70 例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 且该次研究的患者的相关资料保密)。 按患者来该院的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为35例。 在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段为62~73 岁,平均年龄(21.61±59.19)岁,其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7例。 患病时间最短1 周,最长2 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1±0.2)个月。对比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段为63~74岁,平均年龄(22.72±60.67)岁,其中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6 例。 患病时间最短2 周,最长2 个月,平均(1.1±0.3)个月。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对比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法以及药物辅助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1)体位康复训练:根据不同的患者瘫痪的程度,每天至少每1~2 h 的时间,要对患者进行体位的翻身训练,体位翻身训练的好处以及目的是,防止由于患者长时间因为瘫痪而不能自由的移动身体或者瘫痪的体位,所导致肌肉僵硬进而引起肌肉的萎缩或者变形。 在为患者进行体位翻身训练时,要注意,翻身一定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避免造成患者因用力过猛而引起淤伤,给患者带来伤害。 患者在经过一阶段被动体位康复训练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辅助患者进行主动的体位翻身训练,每天不宜过多,在主动的体位康复训练初期,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20~30 min 即可。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患者的每日训练时间、训练次数。 (2)肢体被动锻炼:根据患者偏瘫状态为患者制订长期的康复锻炼计划, 第一部分是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主要是因为前期患者的肢体不能自如移动,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每天至少进行2 次被动康复训练,每次进行30~40 min 左右,每次先从患者的手臂开始,做前后、左右位移运动,力道不可以太过用力, 前后左右的位移幅度也不宜过大。 然后分别在抬起患者的双腿,进行前后、左右位移运动,同样位移的幅度也不宜过大。 最后锻炼患者被动起身、翻身等。 锻炼患者的起身翻身时候,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偏瘫严重的患者,一定要保证患者在锻炼起身时, 避免由于支持力不够而摔倒。 (3)肢体主动锻炼:通过一阶段的肢体被动锻炼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的康复锻炼,具体方法为:首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订相关的间接性主动康复训练计划。 例如:协助患者抬起手臂、让患者自主的练习伸缩手臂,让患者练习抓毛巾、杯子、牙刷等轻巧的物品,等到患者能够自主地抬起手臂、以及能够自主的翻身后,开始让患者锻炼能够提一些稍微的重物,例如:水杯、水果等。 等到患者的瘫痪状况进一步好转后,开始逐步锻炼患者能够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锻炼患者下床行走、上下楼梯等使患者逐步能够恢复自主行走的能力。 前期的行走锻炼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 辅助患者使用拐杖、轮椅等,待患者逐渐能够行走自如后,可以鼓励患者不使用辅助工具。 康复训练的同时按照医生嘱咐服用一些辅助药物进行治疗。

研究组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措施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依照患者偏瘫的主要身体部位进行优先重点按摩,头部:对患者的天灵穴、印堂穴、太阳穴进行按摩,力道要适中,每天进行2 次按摩,每次20~30 min。 按摩时,要询问患者的感觉,力度是否合适,不能过于轻柔或者猛力,要让患者感觉到穴位略有压迫感,这样才能较好的刺激头部神经。 身体部位主要着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者的脊柱、脊椎上的穴位进行按摩,同样力道适中,让患者感到略有疼痛感,以便于能更好地刺激患者脊柱的神经反应。 上肢: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对肩髃、尺泽、合谷、曲池穴位以及配合患者肩部、关节部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不宜超过30 min。 每天按摩至少3 次,最后一次按摩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开始。 下肢:重点按摩膈腧、肾腧、肝腧等穴位,并配合足底穴位进行按摩,按摩之前,患者宜用热水浸泡双脚30 min,效果更佳。 患者的足底按摩,要在患者就寝前进行, 这样有助于患者解除因为康复训练造成的疲劳,而且还能够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为期2 个月的治疗后,身体恢复情况、所需要的治疗时间、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完成; 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 康复效果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康复情况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要优于对比组患者。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治疗后对生活质量的评分

研究组患者治疗康复的所需要平均时间以及治疗后对生活质量打分来看,均优于对比组患者,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评分(±s)

组别住院治疗所需要时间(h)对生活质量的评分(分)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 值P 值59.85±39.68 49.85±31.52 12.832 0.015 67.85±24.89 87.25±45.13 11.003 0.02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测评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的有12 例,满意的有22例,不满意的有1 例。

对比组患者:非常满意的有:6 例,满意的有20例,不满意的有9 例。 从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要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15)。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并且女性患者呈多发性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1]。 如果治疗不当,虽然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会导致患者致残,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的家庭代理阴影,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2]。因此,多年以来,医学界一直寻求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法。 传统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加康复锻炼,前期药物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后,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好处是,防止患者的肌肉由于偏瘫后,长时间僵硬而变得麻木[3]。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肢体机械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肌肉不萎缩,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而保持患者能够进行独立运动的能力[4-5]。 但是,通过临床上大量的治疗实例来看,单纯的康复训练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该院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治疗中结合了中医按摩进行治疗[6]。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怒卒中偏瘫,其优势使中医按摩,以传统的中医经脉为理论,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使由于脑部穴位由于寒邪入侵急火攻心所致,因此,需要从脑部天灵穴开始,对脑部及全身主要穴位进行疏通,疏通精血,经脉通畅,患者才能够恢复健康。 通过与传统的治疗方式做对比,在治疗效果,治疗所需要的平均用时,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打分来看,中医按摩结合康复锻炼的综合治疗远远要优于单纯的康复锻炼治疗。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锻炼结合中医按摩这种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偏瘫时间,更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被动痉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