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

2020-07-04

教育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教育部

“双一流”建设立足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重视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创建,以政策支持破除地方“双一流”高校发展困境,健全“双一流”的制度体系,推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更要围绕“人”做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释放政策,支持地方“双一流”高校加快发展

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双一流”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成效,影响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因此,要统筹谋划这部分高校的發展问题,对其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推动这部分高校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宏观指导。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通盘考虑这部分高校的发展问题,制订指导性政策,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这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缓解其办学资金压力。出台实施专项重大扶持计划,整合国家相关部门政策资源,对“部省合建”高校之外的地方“双一流”高校进行重点支持。

将地方“双一流”高校纳入教育部管理序列。在拨款体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这部分高校纳入教育部管理序列,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模式,加强对这部分高校的宏观管理,使其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相关活动,享受相关人才、条件平台设置等政策待遇。

设立地方“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收专项指标。以研究生扩招为契机,参照“部省合建”模式,单列地方“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收指标,综合考虑学校整体办学规模、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数量等因素,大幅增加其博士生招收规模,以满足其学科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

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再走“资源依赖”的路径,而要在涉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新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将保障教学投入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一原则,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

加强人财物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将大学的人财物有效管理作为首要指标,把涉及人财物与基础性评价管理的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大学人员配备要严格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明确岗位要求,按岗招聘人员,要推动岗位要求、工作任务与薪酬待遇协调统一。要加强对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尽快建立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案。评估体系设计要注重“点”“面”结合。“点”的考察围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突破性举措,包括是否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首要位置,是否在学科、学科群、交叉学科建设方面有开创性举措,是否在原创性突破性研究、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方面有突出贡献。“面”的考察,要通过一般性定量化指标的实现,考察任务进展和成效,着重关注建设期内的增量、质量。最终要形成评估管理操作手册,以便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评估组织方、评估人员、被评估方都能清楚每年评估的重点和时间表,提高评估效率。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教育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