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教材的第二语言

2020-07-04刘学山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材插图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插图所蕴含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发挥这些插图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材插图;教学策略;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057-03

【作者简介】刘学山,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中(江苏宝应,225800)教师,高级教师,扬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也是无声的语言。倘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充分体会编写者的意图,高度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找准起点,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抓住重点,创造性地用活教材中的插图,生成亮点,让静止的画面闪现出生命的灵动,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3章“光现象”第4节“平面镜”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入新课时,巧妙地运用教材第69页插图3-44“揭开储币魔箱的秘密”,可以取得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a和插图b,思考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将钱币从“储币魔箱”空箱顶部投币口投入后,为什么钱币却不翼而飞?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魔箱”演示实验,此时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效果非常好。演示结束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这个空箱的魔力,就来自于箱中倾斜放置的一个平面镜,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利用插图,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抽象概括,包括形式概念和具体概念。[1]初中物理中的概念,主要以具体概念为主,关于具体概念的教学,可以依据教材中的相关插图及其蕴含的物理规律,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常把这类插图称为概念图或原理图。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第3节“功”时,教材第15页插图11-28共有a、b、c、d 4幅小插图组合而成,a图中,小女孩用力将一箱报刊搬起来,小女孩既对报刊施加了力,报刊也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b图中,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c图中,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从这两幅插图可以看出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并没有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d图中,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足球离开脚后,脚对足球没有力的作用,足球是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这4幅小插图综合起来观察,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含义明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能轻松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三、利用插图,优化学生对物理器材的使用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关于实验器材的插图,有一部分属于仪器实物图,还有一部分是实验装置图。重要的实验装置图主要有八年级上册第35页插图2-15水的沸腾装置、第39页插图2-29冰和烛蜡熔化装置、九年级上册第44页插图12-2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本领装置、第54页插图12-38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装置等。这些实验装置图,不仅全面展示了完成探究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器材,还隐含了器材的装配顺序、注意事项等。例如,上述实验器材,均需要自下而上装配,目的是能够使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探究冰和烛蜡熔化,要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也可以直接将试管放在空气中吸热,以延长实验时间,方便观察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状态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本领的实验,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反映;而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实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则通过燃料燃烧完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反映。教师合理运用好此类插图,可以讓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实验时,学生不仅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而且非常容易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四、利用插图,深化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

九年级上册第12章第4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循环是教学的难点。教材第51页的插图12-33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插图12-34工作过程原理图,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化解了这一难点。上课时,教师可运用插图,让学生从汽油机的构造和吸气冲程开始,观察并思考汽油机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各冲程工作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关情况如何;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将复杂的汽油机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简单的插图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模型,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热机原理和工作过程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模的过程,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问题,本身就是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它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五、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物理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物理科学与物理人文的桥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2]涉及物理学史的插图主要包括物理学家人物肖像图,如八年级上册第99页插图4-39伽利略,八年级下册第31页插图7-15、7-16汤姆生和卢瑟福,九年级上册第14页插图11-26焦耳、第18页插图11-34瓦特、第70页插图13-16安培、九年级下册第66页插图17-11麦克斯韦,第73页插图17-26高锟等;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创造,如八年级上册第14页插图1-14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第100页插图4-41距今3000多年的纵目青铜面具,第106页插图5-11古代日晷,九年级上册第28页插图11-44、11-45、11-46碓、桔槔以及战国时期的天平和砝码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片资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物理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让学生明白: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和一帆风顺的,需要长期默默无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不懈付出,才可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配备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的编排,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和严谨的学科特点,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各类插图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插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物理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碧鸿.浅谈图片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物理通报,2017(10):33.

[2]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材插图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