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20-07-01苏亚红

公关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新时代创新

苏亚红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通过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更新思维理念、增强组织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实践的效能。

关键词:新时代 城市基层党建 社会治理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浙江安吉县考察时指出,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心骨”。目前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存在现实困境,通过参考各地典型经验,探索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一、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引领社会治理理念转型慢。一些干部潜意识中把党建看成“虚功”,没有认识到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习惯用抓街道社区党建的办法抓城市基层党建,着眼点和着力点聚焦在街道社区本身的具体工作,缺乏系统建设和整体思考。对社会治理的管控思想严重,习惯用管理的思维看待社会治理,党建与社会治理之间缺乏科学协调引领,用“包办”代替“引领”,把党的引领异化为“包揽一切”。

(二)引领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党组织自身组织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组织涣散、党建模式“粗放化”、部分党组织能力弱化,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在基层呈衰减趋势。加之基层党建工作从业者专业能力和精力所限,有的忙于应付差事,有的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导致对党建思考不深不透,贯彻上级指示不到位,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引领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单一。城市基层党建主要通过平台活动引领社会治理。通过调研了解、开展公益性活动、志愿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对触及与居民生活相对较深层次的组织动员、宣传引导、纠纷调解、矛盾化解等服务思路辦法不多。同时,活动开展多以随机性的、临时性的、帮忙性的为主,党建引领治理缺乏机制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安排。

(四)引领社会治理体制上不够完善。客观上看,街道、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较大程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存在权力很小、责任很大的情况。街道职能职责、干部精力分布、工作重心向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聚焦不够。街道社区统筹协调能力不强,一些驻街单位和非公企业与街道社区融合度低,有的驻街单位层级高,沟通协调难度大;非公企业零零散散、流动性强,有效组织、有效管理难度大,共建共治共享未形成常态。

二、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形成了不少改革样板,积累了很多经验做法。

突出政治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方向首先要正确。浙江着力构建基层治理大党建格局,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化社区党建等模式,实施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支部党员、居民党员交叉任职机制,把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强化基层基础。上海积极推动重心下移,以街道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街道内设机构设置从过去的“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向街道下放人事考核权、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建议权“五项权力”,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功能,让街道有责也有权。

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分散,必须上下协同、左右联通、形成合力。北京市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向街道“赋权”,改变以往街道“责大权小”的状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对“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发挥党员作用。社区党员作用发挥直接影响治理成效。上海徐汇区探索“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党员三先”工作法,通过“党员先想”解决思想问题、凝聚共识、引领群众,通过“党员先议”民主协商、明确方向,通过“党员先行”以身作则、践行宗旨、凝聚党员,激发了社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带头作用,有效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扩大组织覆盖。深圳抓住基层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基础上,重点在外来流动人口生活的聚集区,以流动党员为主要群体成立党支部,依托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各类社工组织,全面参与城市管理、治安维稳、矛盾化解、老年养护、儿童关爱等工作;在楼宇商务区,积极依托物管企业开展工作,有效解决了新兴社会空间党建缺阵的难题。

打造服务品牌。天津市河东区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结合不同领域实际,在区内机关党支部、社区党支部、中小学校党支部、卫生计生系统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分别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比如,针对师德师风,开展“重师德、正师风,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针对医疗卫生,开展“修医德、强医能,白衣天使服务为民”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契合工作实际,发挥明显作用,形成了品牌效应。

三、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实践证明,凡是基层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较好。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经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强化纵向上下联动、横向互联互动以及“互联网+党建”新模式运用。

一是树立党建引领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城市基层党建要把党建工作做成一张纵向上下联动、横向互联互动的网,破除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弊端,形成大党建引领大治理的格局。要通过党建考核、党校培训等方式,提升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正确理解和看待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引领的内涵,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

二是增强党建引领的能力。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优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依托国内、市内红色资源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三考评”工作,发挥党员在治理中的带头作用。通过岗位培训、党课辅导、观摩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系统开展社会治理专题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年纪轻、素质高、有活力的社会治理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走好群众路线,围绕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烦心的事优化服务,结合工作实际打造各镇、街服务品牌,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是拓展党建引领的渠道。扩大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覆盖,建立楼宇、商圈市场党组织,推动入驻企业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建立行业党组织或行业协会党组织,打破传统“单位党建”模式,统筹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党建资源,促进各主体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引导高校资源融入社区服务,大力培育专业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满足群众多元服务需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治理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要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推行“大数据+党建服务”“大数据+社会治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改革,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落地落实。

四是完善党建引领的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制度建设。学习借鉴“街乡吹哨、部门報到”经验,建立党组织引领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同频共振新局面。推广基层治理“三事分流”工作机制,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个人权责边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及时解决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堵点”“痛点”“难点”。

参考文献:

[1]李友梅.关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探索[J].清华社会学评论,2017(01).

[2]张艳国,李非.“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独特功能和实现形式[J].江汉论坛,2018(12).

[3]曹扬,李效东.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03).

[5]邹东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短板与完善[J].国家治理,2019(38).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新时代创新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