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30王亚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诊断率脓毒症敏感性

王亚东

(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 226001)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症,其中凝血功能异常及继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DIC 能独立预测脓毒症的不良预后[1],因此快速准确诊断出这些病症极为重要。因DIC 尚无国际统一的金标准,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DIC 临床实践指南都推荐使用评分方法诊断DIC[2-5]。在日本,日本急诊医学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Acute Medicine,JAAM)最常用于诊断急性期DIC,较其他评分系统有着更高的预测价值[6]。欧洲重症医学协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和美国重症医学会(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在2016年制定了脓毒症新的定义和诊断评分(Sepsis 3.0)[7]。新的脓毒症定义中不再包含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2016年日本危重病协会对JAAM 评分系统进行改良[8],即改良的日本急诊医学学会评分系统(modification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Acute Medicine score,M-JAAM)。然而,脓毒症诱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并非均表现为DIC,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或国际评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升高,未达到显性DIC 诊断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及诊治策略与DIC 不同[9]。2017年由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ISTH)提出了脓毒症相关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这一概念及其评分[10]。该评分较M-JAAM 评分更简单,如果该评分可与M-JAAM 评分确定类似的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则该评分将更有助于防止医师忽略这一病症。因此,本研究比较了SIC 及M-JAAM 评分确认的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的诊断率和死亡率,从而了解SIC 评分及MJAAM 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来自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住院≥3 d 的脓毒症患者;(2)符合下列任何1 项:PLT<100×109/L,PT 延长>3 s,D-D 二聚体(D-dimer,D-D)>5 μg/m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10 μg/mL,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1 g/L。排除标准:年龄<18 岁,孕妇,血液肿瘤,心肺复苏术后,Child C 级肝病,大出血,合并有出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共收集71 例患者,其中男52 例,女19 例,年龄(73.77±14.22)岁,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8.61±3.74)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为(20.75±7.34)分,28 d 死亡率为39.44%。

1.2 观察指标 入ICU 后连续3 d 监测PLT、PT、INR、APTT、FIB、FDP、D-D 等指标,计算每日的M-JAAM、SIC 评分;每日计算APACHEⅡ、SOFA 评分;评价结果为28 d 死亡率。

1.3 相关定义及评分方法 本研究中M-JAAM 评分≥4 分,SIC 评分≥4 分且PT-INR 与PLT 积分≥2 分诊断为SIC(表1)。

表1 M-JAAM 评分和SIC 评分表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28 d 预后为标准,根据两个诊断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比较两种诊断评分对28 d 死亡率的预判效果。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特征 患者按照入ICU 28 d 后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43 例)和死亡组(2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时两组的PLT、PT、INR、APTT、FIB、抗凝血酶3(antithrombinⅢ,AT3)、FDP、D-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 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表2)。

表2 患者的基线特征(±s)

表2 患者的基线特征(±s)

2.2 两种评分在诊断和预后方面的比较 在入ICU 2 d 内,SIC 评分对凝血病的诊断率高于M-JAAM 评分(P<0.05),但入ICU 后第3 天,二者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的阳性及阴性死亡率均相仿(均P>0.05)(表3)。

表3 两种评分对凝血病的诊断率与死亡率比较 %

2.3 SIC 评分与M-JAAM 评分在预测28 d 预后方面的比较 入ICU 前2 d,SIC 评分在死亡敏感性方面较M-JAAM 评分更敏感(均P<0.01),但特异性不如M-JAAM 评分(均P<0.05),SIC 评分的Youden 指数高于M-JAAM 评分;入ICU 第3 天,两种评分对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Youden 指数方面SIC 评分略低于M-JAAM 评分;但两种评分在预测28 d 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4)。

2.4 不同分值与死亡率的关系 在基线时,SIC 评分为4 分时死亡率为44.83%,6 分时达到最高(63.64%),死亡率随着评分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M-JAAM 评分为4 分时死亡率为27.27%,8 分时达到最高(100.00%),然而,M-JAAM 评分在2、3 分时的死亡率要高于4 分时的死亡率,总体呈非线性关系(图1)。

表4 两种评分在死亡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的比较

3 讨 论

DIC 是脓毒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1-12],其主要机制为感染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使组织因子表达增加,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大量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抑制纤溶,促进机体凝血系统激活[13];凝血酶还可通过增加内皮P-选择素、E-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的表达促进白细胞的滚动和黏附,参与炎症反应过程[14]。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可引起并加重凝血途径的活化[15]。

DIC 的高病死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密切相关[16],对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目前,DIC 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仍比较困难,尚无更敏感、更特异的分子标志物,因而国际上使用评分系统来诊断。

目前的评分系统主要为日本卫生福利部评分(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JMHW)、ISTH 评分、JAAM 评分及最近发布的SIC 评分。研究[17-18]表明,JAAM 评分诊断的敏感性比ISTH 和JMHW 评分都要高,且JAAM 更适用于炎症并发DIC 的诊断[19-20]。但随着脓毒症研究的进展,SIRS 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受到质疑,故在脓毒症的最新诊断中去除了SIRS 评分[7],有研究[8]提出使用AT 活动度来取代SIRS 评分作为新的积分项,形成MJAAM 评分。

SIC 是2017年由ISTH 提出,对“脓毒症和凝血障碍”进行分类,旨在适应新的脓毒症定义,因而更倾向于用凝血病这一概念来替代DIC。SIC 评分系统比M-JAAM 评分系统更简单,由3 个项目组成:血小板计数、PT-INR 和SOFA 评分,纳入SOFA 评分以确认脓毒症的存在,而不是反映其严重程度;因此,当SOFA 评分为2 或更高时,该评分则为2 分。

凝血病诊断率的变化取决于诊断评分,它随着特定评分的减少而增加,而指标严格时则下降。本研究中,入ICU 前2 d 的SIC 评分对凝血病的诊断率高于M-JAAM 评分,提示SIC 评分更为敏感,有利于早期的干预治疗,阻止凝血病的进展。SIC 阳性组死亡率与M-JAAM 阳性组相似,说明SIC 评分筛选出患者的危重程度与M-JAAM 评分相当,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10]相似。

在预测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SIC 评分在入ICU 2 d 内较M-JAAM 评分更为敏感,而MJAAM 评分特异性更高,但两者的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SIC 评分在预后的预测价值方面与MJAAM 评分相当,这与T.IBA 等[21]研究相似。而入ICU 后第3 天,SIC 评分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和MJAA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SIC 评分与MJAAM 评分对凝血病的诊断率呈下降趋势,考虑与诊断后早期干预有关。

本研究发现,随着SIC 评分的增高,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二者呈线性关系。但M-JAAM 评分的死亡率却在4 分处有明显下降,然后随着分值的增高而上升,二者呈非线性关系。提示SIC 评分在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方面较M-JAAM 评分更为线性相关。这很可能由于M-JAAM 评分包含了AT 这一指标,而AT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C评分中包含的是SOFA 评分,此评分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为早期发现凝血病,SIC 评分较M-JAAM评分更有利;SIC 评分更为简便、易于计算;SIC 评分及M-JAAM 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为回顾性统计分析,样本量相对较小,相关结论仍有待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

猜你喜欢

诊断率脓毒症敏感性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