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法探索

2020-06-28焦冬莉李国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提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焦冬莉 李国琴

摘 要:教学过程融合了认知心理学定义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认知心理及学生学习特点,可以从课堂时间划分、感受情境、教学进程、学习要求、知识架构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表现在师生存在性、学生学习方式及知识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认知心理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有效性提升

狭义上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运用,即信息加工过程。明确认知活动中的认知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环节、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布置恰当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四部分协调高效工作,就可以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过程与认知过程的融合

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包括5个环节,课前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完整融入了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即认知过程。课前导入,确立认知的知识起点。要明确学生会什么,新课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导入环节正是通过情境、故事等,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刺激感受器和反应器准备接受新知识。课堂小结,强化认知感受与记忆。课堂小结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教学大纲相对应。简洁,易记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理解和记忆。巩固练习,基于认知心理的知识运用学习。巩固练习可以加深知识记忆,调动反应器和处理器工作,了解知识点的使用场合及方法。其作用是为学生构建一个思维场域,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所以练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作业,开启认知实践的信息处理过程。完成作业调动认知信息加工系统的四部分同时参与工作,是知识内化的基本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知识的迁移创新做好准备。

二、基于认知心理的提升有效性教学设计

优质高效的教学需要有开阔视野的高境界老师的引导。基于认知特征,应从思维境域、场域、视域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认知视域下,教师应该确立身心一体的学生观、经脉化的知识观、动力性的学习观。这些其实质都是根据学生条件,通过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依据认知心理,从四个维度将学习风格分为4组8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课堂时间碎片化

研究发现,学生注意力集中可保持10—15min,超出就会走神。教学时间根据内容和环节将教学时段按分钟划分,将50分钟的课堂时间分段处理,在复习、讲授、思考、练习等不同的方式间切换,最大限度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保持感受敏感性。

(二)感受情境立体化

一是知识点的立体化情境,满足信息输入维度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者的刺激需求。二是学生主体调动的立体化,适于信息感知维度的感觉型学习者和信息加工维度的思考型学习者以及信息理解维度的序列型学习者。三是互动交流立体化,符合信息感知维度的直觉型学习者和信息加工维度的活跃型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借助新媒体、新平台,利用各种教学APP,线上线下优质课程资源,组建微信群、QQ群等,利用当前离不开的手机,将讨论、互评等教学活动延伸到课下。

(三)思考式教学进程

认知学习是动力性的,不是内部到外部的机械化反应过程,知识是经由身体结构以及感觉运动系统的特殊身体通道建构生成的。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时的指导者,适时抛出恰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嵌入到当前的教学情境,增强“身体—大脑一体化”的认知体验。一方面通过思考调动记忆单元输出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有质量和梯度的问题可以搭建思维台阶,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另一知识点,或者拾级而上,从低阶思维上升到高阶思维。

(四)学习要求差异化

教育是为了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生物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要求差异化尊重了学生的生物性,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优良教育传统。

三、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效果

(一)师生课堂存在性的变化

傳统“填鸭式”课堂教学,老师作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性,导致接受主体与思考主体的矛盾。提升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课堂有效性。思考式教学进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任务”作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强调“做中学”,建构师生存在性兼顾的表现平台,使师生双方都有表现的机会,认知主体(学生)和导引者(老师)能够互相关注,形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存在感的提升使其注意力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课堂管理。

(二)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

提升有效性的教学环节设置,相互联系、有效支撑,知识的接受、贮存及应用过程反复循环,形成有效的认知体系。“感知—思考—重构”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感受器、反应器、记忆和处理器协同工作的过程,更是知识的“外在—内化—深化”过程,也是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提升。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感受情境的立体化,贴近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去关注身边的学问,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害怕做项目变为喜欢做项目。

教学风格是影响学习风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学生的学习观、知识观依赖于基于个体认知特点的长期引导训练,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的实施因学生群体特点和教师风格而发生变化。提供项目讨论质疑、课堂小组提问、线上优秀作业欣赏等多种展示平台,结合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证实学生的学习价值,又符合认知心理需求。教学活动动态变化,不拘一格。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著.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M].秦裕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杨春花.在数学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2019(04).

[3]李墨一.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3-57.

作者简介

焦冬莉(1971.12—),女,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副教授,硕士,太原工业学院,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处理。

李国琴(1992.11—),女,太原工业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企业行政管理的开展实践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