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有个好宝宝

2020-06-27李建茹

父母必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姥姥规则宝宝

李建茹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模样。如果家里的宝宝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说明父母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关心老人的,只有父母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宝宝才会有样学样。

一提起自己的孩子,每位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激励家长看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2019年,《父母必读》杂志在网络上发起了第二届“我家有个好宝宝”故事征集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很多宝宝的故事被家长们记录了下来。宝宝们的善良、纯真、贴心让人感动,小小的年纪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行为。

孩子日常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父母的示范,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模样。我们专门选取了几个与祖父母有关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首先就要做什么样的父母。

故事1 你喜欢的我也会买给你

今天妈妈和3岁的小睿一起逛超市,妈妈一边選购商品,一边跟他说:“奶奶喜欢甜食,我们给奶奶买这个蛋糕,她肯定特别喜欢。”小睿听完之后,对妈妈说:“妈妈,奶奶喜欢甜的味道,你买的零食都是甜的。你喜欢辣的味道,以后我长大会给你买辣乎乎的零食。”

专家点评

通过这样一组简单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才3岁的小睿很渴望模仿妈妈的做法。在他的小脑瓜里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就表达了出来。他的想法是简单的推理,更是对妈妈行为的肯定:现在妈妈为奶奶着想,买奶奶喜欢的东西,那将来我要以同样的方式关照妈妈,买妈妈喜欢的东西……为这个体贴的小家伙点赞,同时也为给孩子做出良好示范的父母点赞!这里要给父母提个醒,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像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所以我们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很多孩子都会在不经意间说一些暖心的话,听到孩子这样说,家长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最简单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这种及时的肯定和反馈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行为,也会成为孩子感受爱与关注的温馨时刻。

故事2 把爱挂在嘴边

家里人一直以来都比较含蓄,即使心里爱家人也很少说出来。但悦悦才3岁8个月,在家却经常把对家人的关爱挂嘴边。看到太婆婆要出门时,她会说:“太婆,记得带我爸爸选的拐杖雨伞。电梯到了,慢慢走哦!小心地上滑。”奶奶咳嗽,小宝贝就会跑去找小板凳踮着脚找出奶奶的水杯,倒上茶,端去房间,一边还说着:“奶奶,你咳嗽了,喝茶润一润。”一边学着古装戏里的人物毕恭毕敬地递茶。打喷嚏时,她会高兴地自言自语:“外婆想我了!我要给她发个语音,告诉她我也想她!”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性格活泼、言行乖巧的孩子。在一个表达含蓄的家庭中,孩子欢快地扮演了“穿针引线”的角色,联结全家人之间的情感。悦悦通过语言表现出的对老人的爱护,除了孩子纯真的个性因素外,也离不开父母恰当的引导和教育,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老人自然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其实,悦悦的行为就像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显影机”,只是把含蓄的情感表达了出来,但其实那些真情实意本来就在!

孩子因为自己的乖巧获得了亲人的夸赞和鼓励,这无疑也强化了孩子更多地去重复这些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要积极回应孩子的这种爱的表达,同时我们也要向孩子学习,把爱挂在嘴边,对家人积极表达爱与感恩。也许一声提醒,一句真诚的赞美,就会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快乐、和谐。

故事3 小小监督员

姥姥经历过饥饿年代,吃饭的时候,她时不时地讲自己童年的故事,还会顺便说一句,“今天能吃饱饭了,但咱们可不能浪费呀!”姥姥的碗里当然也从不会剩下一粒米!4岁6个月的布布很喜欢姥姥讲的这些故事,不仅自己会把饭吃完,还有模有样地提醒大家:粒粒皆辛苦!有一天,他自己吃光了盘里的饺子要出去玩了,临走之前指着妈妈的盘子叮嘱道:“妈妈,你要赶快把这个‘粒粒皆辛苦的饭吃了,不准浪费!”在幼儿园,老师也经常表扬布布吃饭吃得特别干净,还让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

专家点评

4岁多的孩子已经接受了不少规则方面的教育,不剩饭、不浪费也是其中之一。布布之所以能够坚守这个好习惯,与姥姥日常经常念叨的故事和提醒密切相关。姥姥的故事让布布更加理解了这个规则,内化进了自己的心里。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正是了解和学习规则的重要阶段。在小家伙的心里,凡事都是有矩可循的,并且这些规矩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如果大人要改变这些规矩,孩子就会站出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提醒他人按照规则行事。当看到妈妈盘子里还有没有吃完的饺子时,他就贴心地叮嘱妈妈,“粒粒皆辛苦”。家长希望孩子能遵守相应的规则,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则执行。如果家长自己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反省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并及时表扬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

故事4 给生病的爷爷加油

周末的时候,我们带着6岁半的女儿看望生病的爷爷。当时爷爷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一句话也没说。女儿看到爷爷没精神,非常着急。

为了鼓励爷爷,她站在病床前一遍遍地给爷爷讲故事,念绕口令,唱歌,最后还唱起了她弹古筝时候的曲谱。爷爷终于睁开了眼睛,举起双手,为女儿鼓起了掌,还比画着要给女儿打300分(满分100分)。我看着小小的孩子用尽她的一切力量,给病中的爷爷带去快乐,特别感动。那一瞬间,我流泪了,为女儿的孝顺、善良和乐观,也为爷爷和孙女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

专家点评

6岁半的孩子已经懂得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近、帮助或取悦他人。所以,看到病中的爷爷,她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想方设法地让爷爷开心,让人感动的不是孩子有能力做什么,而是那股真挚、投入和坚持,这种执着正是孩子的真实写照。

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可能跟曾经看到过的父母照顾爷爷时的样子有关,也可能和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的状态有关,她能感受到父母的贴心照顾和耐心陪伴好像能让生病的痛苦减少,所以当爷爷生病时,孩子能感同身受,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爷爷带来欢乐,想帮爷爷减轻痛苦。孩子这种对他人的病痛疾苦的同情心也是非常可贵的,丰富的情感是孩子在未来的人格发展道路上的助动力。

孩子的孝顺和善良也离不开父母的示范和榜样作用。父母对老人的照顾和关心,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自然有样学样。

在孩子身上最能体现出这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经常会被孩子身上纯天然的特质触动,这也是我们在前面各个故事中看到的孩子们可圈可点的言行。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孩子的这些宝贵特质都离不开家长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不过,孩子的言行可能只是灵光一现,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中出现,或者是在外部刺激下产生的特定反应,为了把这种随机性行为变成良好的品质,家长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关注孩子成长中积极的部分,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品质。

在隔代养育的家庭中,两代家长虽然在教育观念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如果能保证彼此之间尊重与爱的底色,相互关心,以诚相待,就能熏陶出具有善良、纯真品质的孩子。

猜你喜欢

姥姥规则宝宝
聪聪的信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可爱宝宝超级秀
二则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