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2020-06-27雷海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文教学应用

雷海

[摘   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指的是在纸质媒介与数字化媒介之间来回穿梭的阅读与交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以下作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形成独立观点;更好地实现媒介融合,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好地利用新媒介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5-0008-0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指的是在纸质媒介与数字化媒介之间来回穿梭的阅读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以下作用。

一、拓宽阅读渠道,开拓阅读视野

学习语文需要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背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消化与理解。

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电视、电脑、平板等媒介设备,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手机报,观看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等视频资料,收听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广播节目。教师可在教室的图书角设置“报刊园地”,长期订阅《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华活页文选》《美文》等报刊,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多看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从而了解时事、发现美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室的图书柜、校园各处的杂志漂流架、阳光书吧和图书馆等,多读多积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周刊》《新闻1+1》《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朗读者》《见字如面》《开讲啦》《开学第一课》《人与自然》等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如何跨媒介获取信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观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辨识媒体的立场,辨别信息的真假、优劣、主次,从而做出独立、客观、理性的判断与评价。

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笔者所在学校每周定期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让学生阅读,还让学生定期观看《创新中国》《平语近人》等节目,以提升学生理解、辨析、评判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会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作训练,如在学生观看新闻了解了中美贸易战后,让他们梳理新闻的前前后后,寻找冲突的根源及解决的途径,并尝试写一封信给美国总统,表达他们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提升了学生提取和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些都对学生形成正确独立的观点意义重大。

三、实现媒介融合,深化阅读理解

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让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介资源综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深化学生对陌生读物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研读《哈姆雷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哈姆雷特》,以此加深学生对哈姆雷特这一角色的认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俞敏洪的《相信奋斗的力量》、董明珠的《对自己狠一点》等演讲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及他们对生命的体悟,然后再让学生写观后感并在课上朗读自己的观后感。有了感悟之后再去阅读《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等文章,学生便能较轻松地梳理人物生平事迹、感受人物精神魅力、概括人物优秀品质。

在教学《长亭送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揣摩人物形象。虽然文本比较陌生,但是通过对视频中人物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的认真观察,学生很快便分析出张生、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晦涩难懂的文本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观看话剧《雷雨》,可以加深学生对《雷雨》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人物命运以及矛盾冲突的认识。

教师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美丽心灵》等,并让学生撰写影评。每个假期可以布置如下作業:读报、剪贴新闻并写评论;根据给出的具体书单,阅读经典并写批注和书评。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更好地利用新媒介学习平台,提升文化素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开展,可以实现新媒介学习平台的有效利用(例如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人物传记《布衣总统孙中山》时,笔者布置学生编辑一篇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微博文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与孙中山有关的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孙中山的求学经历、革命事迹等,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及其“天下为公”的精神追求。

教学《离骚》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屈原的视频资料,朗读余光中先生的《淡水河边吊屈原》等诗篇,感受屈原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然后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个“纪念屈原”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写悼念屈原的文章,从而与伟大诗人屈原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最后挑选学生的优秀习作发布在校园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能够进行相互学习。

新媒介学习平台为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提供广阔的舞台。有效利用这些平台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激发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能力

《我是演说家》中有很多励志演讲,比如俞敏洪的《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刘小溪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王帆的《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乐嘉的《学会理解彼此的差异》、鲁豫的《敢说敢自我》等。《开讲啦》每期讲述的都是“如何实现梦想”“怎样面对人生的不完美”“奋斗的力量”等当下青少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组织学生观看这些视频,让学生聆听知名人士讲述人生故事、分享生活感悟,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前,笔者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演讲视频,然后再讲解课文。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之间的联系。教学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模仿这篇演讲稿写一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的演讲稿并配上一段自己的演讲视频。

学生在观看视频与写读后感(片段作文)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人生、讨论现实、积累素材。笔者会在周末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热点人物或热点事件,搜集与其相关的素材并撰写发言稿。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新媒介以其新颖、即时等特点深受高中生喜爱,语文教学应该大力发扬新媒介的优势,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生活。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文教学应用
基于理性立足思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下)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