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一例

2020-06-23聂婷婷马文佳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右乳叶状腺瘤

聂婷婷, 马文佳, 吴仁华

图1 右乳上象限T2压脂序列稍长T2信号肿块,浅分叶状,边界清楚。 图2 MR增强示肿块样强化,内见多发低信号纤维分隔(箭)。 图3 DWI示肿块呈稍高信号(b=800s/mm2)。 图4 ADC图示肿块呈低信号。 图5 TIC曲线呈上升型。 图6 细胞间质丰富,腺上皮普通型增生(HE,×400)。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6个月前无意发现右乳肿块,渐增大。查体:右乳偏内上象限肿块,约6 cm×5 cm,质较硬,欠光滑,活动可,无触痛。患者平素未服用含激素类药物及食物,乳房及身高发育较早;经随访患者术后两个月后月经初潮。

影像学表现:右乳上象限T2压脂序列稍长T2信号肿块影,大小约5.2 cm×4.8 cm(图1);增强示病灶呈肿块样强化,内见多发不强化的低信号纤维分隔(箭,图2);DWI示肿块呈稍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图3、4);TIC曲线呈上升型(图5)。术后病理示(右)乳腺幼年性纤维腺瘤(图6)。免疫组化:CK5/6(部分+);ER(+);P63(肌上皮+);Calponin(肌上皮+);VIM(间质+);SMA(间质+);Ki-67(LI:10%)。

讨论幼年性纤维腺瘤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多为11~18岁,好发于月经前后1~3年,不足总纤维腺瘤的10%[1]。当肿瘤直径≥5 cm,或重量≥500 g,或占据单侧腺体总量的80%时,称为“幼年性巨大纤维腺瘤”[2]。国内报道仅为个例,国外最大宗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由Michael Sosin等发表[3],系统性回顾了52篇文章(47篇个案报道、5篇系列报道),共纳入患者153例,平均年龄16.7±4.1岁;平均大小(11.2±9.09)cm;约86%为单发,91.5%单侧发生;4例患者合并妊娠;2例患者术后复发;约5.2%的患者合并已知的自身疾病。

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晰、分叶状结节或肿块,包膜不完整,内部有无强化的低信号分隔[4]。幼年性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包括炎症、良性增殖性病变[错构瘤、脂肪瘤、乳腺幼年期肥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ASH)和叶状肿瘤][3]。影像上纤维腺瘤主要与良性叶状肿瘤相鉴别,文献报道叶状肿瘤在MRI信号上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T1WI较易呈高信号,与肿瘤内有片状出血或富含胶冻样粘液密切相关;T2WI信号常较高并出现低信号分隔,病理基础是叶状肿瘤组织突入上皮腔隙内,使上皮腔呈不规则裂隙状[5]。影像不典型时二者主要依靠病理鉴别。叶状肿瘤ADC值较纤维腺瘤低,前者平均ADC值约为(1.51±0.30)×10-3mm2/s,后者约为(1.67±0.38)×10-3mm2/s(b=1000s/mm2)。曲线类型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5-7]。

由于随访和治疗策略不同、患者年龄和乳房发育程度的差异以及患者选择差异,目前对巨大幼年纤维腺瘤治疗缺乏具体指导原则。大宗回顾性研究[3]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7±18.8)月(最短1周最长84周);其中98.7%患者短期接受手术治疗,2例患者在药物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醋酸甲羟孕酮)后也接受了手术治疗;平均接受手术时间为9.5月(范围从3天~7年);27例(17.6%)接受术后乳房重建,其余为单纯肿块切除术;27例乳房重建术患者肿块平均大小约12 cm,最大约22 cm,最小约3.5 cm,仅4例<10 cm,提示肿块大小可能是进行术后乳房重建的独立因素。手术治疗重中之重在于最大限度达到审美效果,包括尽量保留正常乳腺组织及乳头乳晕复合体。Chang等[8]提出乳房重建术须遵循尽量保留全部正常乳腺、尽量调整(隐藏)皮肤缝合口位置以及尽量使乳头乳晕复合体与对侧保持对称三原则[9,10]。

猜你喜欢

右乳叶状腺瘤
乳腺胰腺来源转移癌1例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1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