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0-06-21薛晶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薛晶茹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过程化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按照新课程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社会体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而且小学生思想认知较浅,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涵盖道德规范、法治意识、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注重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一线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生活化教学只是在课程设定上提出目标,而且道德与法治不属于小学重点考察科目,在管理上面临困难,所以在教学上满足于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生活化教学推广不足。道德与法治课师资资源不足,法治与道德生活化课程过分强调结果导向,对学生的应试成绩过度重视,以至于忽略了学生学习同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教学内容单一

生活化教学要求将诸多生活素材和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不推广生活化教学,另一方面虽涉及到生活化教学,但在教学内容上单一单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更别说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了。

(三)活动开展不足

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流,以教课本内容为主的传统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升学率,另一方面又对生活化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虽然能够加入一些案例教学,但是课外实践活动不足,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不足,主要是因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不够以及课程设定课外实践不足造成的,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停留在课堂层面,同自身生活实际结合不够,不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评价不够完善

通过完善有效的评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认识程度,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设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提供依据。当前,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往往不够公平公正,不利于激励和约束学生。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使教学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需要细细研读教材和教参,并针对生活化教学的要求,結合新课程教改理念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不能让学生只是单纯的知道学习,备课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经验,又要确保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习到道德规范和有用的技能方法,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进而将学习的东西同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先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得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密切的联系。

1.开发教学资源

教师首先要切实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把与之相关的生活化内容放进教学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可以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前后顺序的重新组织,使之更加的贴合学生的生活,当学生体会到课上所学原来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么相近,也会慢慢爱上这门课,生活化教学也将会更深入学生的心中。

2.关注时事新闻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师平时也应该多加关注当下社会的一些时事新闻,并且及时将那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事件穿插在课上进行恰当讲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新鲜感,也能将道德与法治课融入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成效。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1.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程度较低。教师应当从思想层面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贴合学生生活,让学生参与教学情境,在其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提高,不断提升道德法治素养。

2.采用图文影音

在课堂上,如若只把课本上已有的文字知识枯燥地读给学生听,学生很难充分融入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适当放一些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可以使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氛围中去,通过学习感受快乐,切实实现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双赢。

3.设计实践活动

没有活动,整个课堂是单调乏味的,单单靠讲解没有活动体验,很难使学生的品质得以内化。只有通过设计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才能够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得到提高。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将书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四)教学评价过程化

1.改变评价观念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更多偏重分数和成绩,好像只有分数和成绩提高了,才能彰显评价效果。但这样对学生发展相当不利,我们要的是全面发展型的人才。道德与法治课一方面要重视立好品德,另一方面要重视修为做人,这是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然要求。

2.面向过程评价

更加注重教学过程,而不是侧重结果,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科学评价的要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课后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等。每一年级在不同学期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具体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个时间段学生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应的评价。

3.多元评价结合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道德与法治老师很难在每节课都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评价。可以通过组内互评,寻找成员各自不足;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控;班级共评,达到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借鉴。另外还可以在班级中选出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让小榜样在班级中激励更多同学融入班级学习中来,以点带面,进而使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厚,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开展下去。

三、结语

因此,加强生活化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然发展要求。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从生活实际和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品德和法治意识,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得以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