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概念、特征及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2020-06-21李芏巍杨倩许行李峻磊

供应链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枢纽服务型供应链

李芏巍 杨倩 许行 李峻磊

摘 要:在国家212个物流枢纽布局规划的6个类型中,生产服务型数量居第二位,仅次于商贸服务型。当前,国家物流枢纽是城市交通与产业协同的催化剂,在城市进一步深化、产业转移环境进一步成熟的大背景下,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模式,是参与塑造全球供应链的必然,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崛起的可行之路。文章在更加系统、准确的理论框架下审视生产型物流基地,对此做了全面辩证解读,从全球视野和前沿视角深入解析“生产服务型”,进一步辨析提取和综合整理生产型物流基地理论,从而更完整地刻画特征,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新发现,揭示一些新特征,为物流枢纽对城市发展提供策划指导,这对我国物流学科的完善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關 键 词:国家物流枢纽;生产服务型;城市物流;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全球供应链

一、引言

在第十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供应链与价值链专题分论坛上,笔者做了题为《聚焦“现代供应链”国家战略,构建国际供应链节点城市与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的演讲,笔者认为:供应链枢纽城市是当今物流界出现的前沿视角的新观点和新理念。供应链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优势,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下,将掀开中国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大幕。

一年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文)(以下简称《规划》)于2018年12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规划》选择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有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6种类型。《规划》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2019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3个城市榜上有名,按原计划在2020年还应新增不少于7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同时,国家部委将着手研究制订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当前,在全面深化开放和新基建、新产业、新格局形势下,国家物流枢纽为各地具备条件的城市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2019年2月15日《大陆桥视野》登载笔者发表的《国家物流枢纽将会是未来财富聚集点》一文,指出国家物流枢纽必然是国家新基建、大基建重点区域,并根据梳理预判,2019年为物流枢纽布局的元年,2020年首批进入建设阶段,2021—2025年将是物流枢纽建设大爆发阶段,国家物流枢纽将会是未来财富聚集点。

在2007年参与四川省遂宁市物流园区项目策划时,笔者提出了“生产服务型”的概念,于2007年9月24日接受《遂宁日报》记者姚波采访和2008年12月22日《四川新闻网—遂宁》记者冯利婷采访有公开报道,记录从项目起步策划,历经“金家沟物流园”阶段、“遂宁西部工业物流港”阶段、“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阶段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从最初18.66平方千米项目策划到2012年面积扩展到61.66平方千米产业策划与概念性规划期间都贯穿了生产型物流基地——即“生产服务型”的理念。在具体策划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总结发现,许多地方寄予厚望的物流基地“以点带面”发展思路效率并不是很好,产业业务供给量不足的循环困境容易导致物流基地投入的后部分基础设施闲置。在配合遂宁一同到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招商实战接触过程中引起更深入思考,并通过在襄阳、武汉、宝鸡、鄂尔多斯、西安、苏州、长沙、临沂、贵阳等地园区项目调研中了解得更加清晰。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呈梯度转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内陆开发重要国策,然而市场行为下产业转移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中西部地区高物流成本是我国产业转移停滞的根本原因之一。故摒弃了“物流是产业的附属”的传统惯性思维,提出“物流是产业的载体”的观点,认为生产型的物流服务基地顺应社会大分工的需求,将生产制造业融入其内部,两者形成相互包含的不可分割体。对于“生产服务型”的定义与研究也在不断地重新写就,研究完善的考量标准也在持续的变化和发展。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模式,不仅是内陆地区城市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地区城市新一轮崛起的重要途径,从思路上明确后提出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是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成为物流枢纽基地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具有产业复合特性。国家物流枢纽保障地方经济运行需要,利用区域中心地位、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集聚能力,努力提供便捷高效供应链服务,是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布局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集散地,也是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物流枢纽由原本产业附属逐渐转变为产业的载体,继而进化为产业集群核心,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建设不应仅停留在为社会物流提供配套层面,而应以一种新的视角布局与规划。

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产业转移需要在市场运作下完成,物流与供应链成本的现实困境是产业转移停滞的根本原因之一,对此,需要理性看待地区差距。困境如何反转,是产业转移的重要策略,这种策略核心在于转移后产业链与价值链有理想的上升空间。对产业转移而言,物流领域与生产领域至关重要,产品原料与成品能够及时采购与供应并及时运达,供应链强有力的效能可以支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上升空间。所以,众多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要发展动力的产业园区往往需要周边有物流基地,期待物流基地拉动区域内物流质量的提升,为产业转移找到源泉。

城市在共融性和市场共生性的发展与强化过程中,凸显出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特点,区域间形成强有力的对话,减少直接交换的成本,在资源共享和经济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将产生更加重要的腹地作用。产业转移焦点向物流服务提升,符合融入市场经济变化的基本轨迹,这为物流枢纽赋予了现实意义与巨大活力。

物流枢纽顺应社会大分工的需求,将生产制造业融入,两者形成相互包含的不可分割体——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主要以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区等为核心,能够为工业生产制造、农业生产以及商贸流通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半成品、成品、商品的运输、分销、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的供应链全链式服务,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和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核心的优化合力,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双核”叠加,是新模式、新产业、新格局下高效配置和利用资源的必然发展,彰显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底蕴。

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与内涵

(一)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与经济定位

1.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

本文中,国家物流枢纽是指通过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将大数据等技术融入智慧物流,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关键物流节点,完善枢纽集散中转功能,优化转运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立体化的物流服务通道,提升供应链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促进协调区域乃至全球互通互融的供应链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集中实现货物集散、整理、存储、分拨、运输、配送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企业聚结活动的地方,具有完备的区域性组织中心功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因此,国家物流枢纽具有区域性组织中心职能作用,是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重要中心或枢纽。

2.物流枢纽与物流节点的特征区分

物流节点城市是指主要在国内物流大通道网络中和在国内供应链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功能作用的节点城市,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起着区域枢纽作用,但在更大范围中只能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中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作为重要节点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中心城市或枢纽城市。

3.物流枢纽的经济定位

(1)完善服务体系。完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多式联运等为一体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交通运输方式呈现多样并且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的城市,配置的地上或地下轨道运输、地下管道运输、长途汽车客运、高速公路休息站网络等相应配套,从长远发展看有条件纳入或接驳快递、配送、专项运输,提升与完善服务体系。

(2)优化布局功能。优化物流枢纽交通和物流枢纽与物流节点的布局、空间设计、规划和建设,不断强化和完善基本功能,积极营造“链”环境,加强“延链、补链、强链”功能建设,有效释放枢纽经济和物流枢纽的新动能。

(3)放大服务功能。加强物流枢纽整体运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建设物流枢纽综合服务平台为契机,吸引外向型生产制造、国际商贸和物流产业的集聚,以提升和放大服务功能为根本,推动物流枢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4)构建运行体系。构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运行体系,打造要素完备、基础设施完备、制度健全、通道顺畅、网络环境优化的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建设“物流强国”。对物流枢纽城市来说,参与区域乃至全球供应链体系时既要有竞争能力又要有合作意识,还要敢于担当重要角色。

(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概念与内涵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指物流业与生产制造业融合,形成相互包含的不可分割体,使双方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多要素密切联系,形成集聚产业、协同整体、向外扩散、疏导畅通、提质增效等效应,进而派生和吸引相关的其他产业并使之集中化,以此构建“产业网络”,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实现集聚效应的互动发展模式。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推动产业从集聚到集群的关键所在,在串联作用下形成了供应链到网络链的联系后,产业集聚效应得以真正实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具有生产与物流双重含义。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物流业与制造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共同組成的多产业集群为驱动力,依托政府引导和大型龙头企业牵头开发,处于交通优势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同时具有生产、加工、制造、运输、配送、仓储、物流与供应链职能,是具有综合性和公共特性的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

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职能与特征

(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职能

1.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平台服务职能

国家物流枢纽的职能是实现区域性现代物流组织中心的功能。作为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国家物流枢纽应通过供应链系统提供增值服务,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健全供应链模式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平台服务职能。一是搭建枢纽服务平台和帮扶政策;二是给予进驻企业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三是提质增效,通过物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促进物流设施提档升级,提升生产制造业整体水平;五是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多措并举,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六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助推“中国制造”获取更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2.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综合性服务职能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职能主要包括区域性枢纽与更大区域范围国际节点双重职能,以及管理职能、转运职能等,具有综合性。

第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大型物流与供应链中心,综合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同时提供包括生鲜食品冷链在内的包装、流通加工、装卸、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全流程物流信息,还包括在线物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企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等对接服务,具有综合性服务职能。

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城市周边交通枢纽处,集约了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管理、通信、商贸等设施,引导了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的高度集聚,为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具有较强的枢纽职能。

第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物流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上。其服务系统包括加工系统、货运系统、仓储系统、配送系统、在线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等。

第四,生产服务型國家物流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有效集约了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以及地下交通等方式,通过高效优化实现公路运输、甩挂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地下轨道及管道运输、多式联运等提供一体化网络耦合运输服务。

第五,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球供应链不可缺少的支撑系统,更是城市发展国际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导性工程。

3.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创新性生产职能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生产职能既体现在制造业当中,也体现在物流业当中。制造业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多产业集群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制造是其根本职能。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所以制造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创新,制造业的生产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供应链流程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生产设备创新等。供应链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产业,基本职能是供应链服务。其职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物流业与制造业合作的深入稳定,供应链直接参与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生产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包装、加工、仓储、分包装、运输、配送等服务;另一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结算、供应链方案评估与供应链定制等服务,这也是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4.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人才培养职能

物流枢纽占据了城市一个地理空间,地理空间产业集聚形成各类从业人员的集聚,形成一个人口与资源集聚枢纽。从业人员及其家人形成定居,人口集聚又是物流枢纽发展与创新的基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由于在制造业和供应链领域的技术革新,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智能工程、互联网、数据等技术人员相关新职业随之出现。无疑,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进步需要科技人才成就辉煌。通过供应链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创新也是其职能的重要体现。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供应链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量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供应链人才。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首批“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正式在全国七所大学开启。为促进行业发展升级,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更需要供应链人才。未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会产生供应链专业培训学校,这是行业一个新的机遇和起点,也将为我国营造浓厚的供应链研究氛围,同时供应链专业培训学校将助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黄金时代到来。

(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特征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多产业、综合性产业集聚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流”,具有增长性、需求性、确定性的产业链特点以及产业集群化组织特征。深度聚焦产业链的国家物流枢纽的最大优势就是集聚效应。这将推动超强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形成。

要实现物流枢纽集聚效应,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要着力引导产业向集聚、规范、生态、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主要是信息化、智慧型、智能化、数字化的供应链枢纽升级,并给予扶持政策、金融资金等的倾斜。聚集更像是“中继器”式的聚集,并不一定是物流运作企业主体本身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网络体,是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中心”,聚集资源要素、资本要素、资产要素、管理要素等。因此,其更大的能量不仅在于规模效益下的成本递减,更在于构建基于“物流网络”的“产业网络”。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城市一个多产业、综合性产业集聚区的地理空间,主要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1.物流服务全面、高效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系统,是多种基础设施及载体的集合,如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仓储中心、中转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结算中心、细分专业类园区和专业类市场都是其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的串联作用下,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功能强大、服务高效的综合体。

2.产业关联紧密、多向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之间都形成了城市多向紧密的供需关联。制造业与配套加工业是国家物流枢纽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商贸业拓展了物流需求市场,各产业之间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横向或纵向产业关联。同时,作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必备的后勤配套保障资源,商业、旅业、餐饮业、广告业和汽配汽修等产业与物流、制造业和商贸产业之间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关联。

3.辐射范围广、距离远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不仅包括国内市场,还包括国际市场,在全球供应链方面占有较大优势。利用多产业综合平台的凝聚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可以吸引国内乃至国外的众多物流、供应链、制造、贸易企业及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使经营网络与相关资源可以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所用,将这些企业业务辐射范围转变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辐射范围。

4.资源配置的总体优化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不仅集聚了大量物流企业、电商快递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还配套发展了金融、广告、质检、电信、通信、保险、法律、咨询、会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企业,以及汽修、汽配等产业配套服务企业与餐饮、住宿、休闲文化等生活配套服务企业,同时还具有工商、财税、银行、运管、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使各种服务资源真正实现集约高效,集成一个良好稳定的软环境。

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机制

(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构成要素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具备生产制造与结合供应链职能,集生产、贸易、装卸、搬运、仓储、运输、流通加工、信息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项活动于一体,主要由制造物流综合体、商贸物流综合体、综合物流基地与辅助支撑系统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商贸物流综合体是以现代商贸企业集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集采购、销售、售前售后、配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方案、电子商务、流通等一体化的现代商贸综合体。它既包括传统的商贸交易产业的集聚与互动,又包括产业的集聚与互动,主要由实体商贸交易平台、电子商贸交易平台、商贸展示平台、商贸物流仓储与配送基地构成。

综合物流基地,是指具有物流与供应链方案设计、成本估算、结算、制造原料采购以及产品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仓储、分拨与配送等服务职能,集物流交易平台、物流运作平台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物流系统。

辅助支撑系统,是指为了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在此集聚、互动与融合而构建的,辅助枢纽良好发展的一系列基础性条件及措施。它包括政府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投融资、人才引进等。

(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动因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动因主要分为基础条件、主导因子、驱动因子、引导因子四类。基础条件包括发达的交通、可依托的产业经济区;主导因子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驱动因子包括多产业集群、物流金融体系;而引导因子则包括市场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政策制度(如图2所示)。

1.基础条件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大量物流企业与相关产业及其基础设施在城市一定地域内的集合,其建设与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进行的,再加上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规模大、功能强,其建设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等投入也较大,因此一个具有较好经济实力的可依托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建设的基础条件。枢纽城市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其最直接的可利用资源与保障,区域经济实力越强,则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对外部经济的吸引力与吸收力越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发展也因此而更快、更稳。

供应链的效率不仅与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对接密切相关,还受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影响。发达的交通路网使物流可以多向输出与输入,减少运输距离,分散运输压力。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管理系统、交通运行与管理系统以及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在保障生活交通的同时,提供一个安全、流畅的交通环境,保证供应链过程的安全、快捷、高效和优质。

2.主导因子

政府部门与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发展中共同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并不直接参与物流枢纽的市场活动,而是以制定规划的方式支持与引导建设与发展,以财政投入、土地优惠、投融资政策优惠与税收优惠等形式助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枢纽整体和入驻企业带来实际的便利。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企业是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导因子。尤其是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占据了产业领域中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在龙头企业的主导下,枢纽可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提升入驻企业的发展信心。龙头企业的经营网络覆盖范围广、距离远,物流需求网络的整体性较强,直接增强了资源凝聚力和业务辐射力。无论是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阶段还是发展阶段,物流龙头企业、制造龙头企业都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必不可少的主导因子。

3.驱动因子

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满足货源在铁路枢纽集结分拨需求,协调有效措施保障中欧班列稳定运行。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模式,确保物资即到即检、高效验放,有力地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多产业集群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集聚效应在产业集群的作用下才得以真正释放。现代物流业扩展了制造业的产业链并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制造业的采购、储存、包装、方案、金融、售后服务等阶段完全可以由现代供应链高质量地完成。大型制造业也可以将供应链服务功能进行区块分拆或者对外招标分包,以形成供应链的动态核心能动作为切入点,吸引和衍生出众多的专业化供应链企业,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地理的集中产生了广泛的集聚经济效应。

现代商贸业既包括一般性贸易产业,又包括电子商务产业,优质、高效的产品储存、包装、运输、配送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推动了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需求信息与服务信息进行集约化整理,实现高效对接,可以有效提升各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与协同效应。

金融体系也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要的驱动因子。作为供应链和金融的创新结合,它不仅能提升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业务能力,也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还可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资本运用的效率。因此,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企业间合作的稳定深入,还可以推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规模的不断扩大。

4.引导因子

市场需求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与供应链企业集聚在一起,该枢纽内的需求具有多向性、多样性、网络性、阶段性及产业整体性,需求市場和供给市场得以直接充分接触,供应链企业按照需求建设与安排相应的仓储、分拨、运输与配送的基础设施设备及工作人员,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与内容,直接引导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内外互动沟通。

国家物流枢纽供给能力是引导企业长期集聚的重要因子。稳定、高效的供应链能力可以使制造企业与商贸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竞争优势。稳定、高效的供应链能力是吸引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长期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不同时期,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用以引导产业的发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发展区域也直接受到政府政策制度的引导。

五、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机制分析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机制主要由动力机制、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产业互动机制三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动力机制主要由多产业集群与金融体系构成。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多产业集群中,物流产业集群的吸引与枢纽建设的主导因子推动使得制造产业、贸易产业、配套产业实现集聚并形成各自的产业集群,不同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因错综复杂的互动合作关系而紧密关联,进一步形成了多产业集群。同时,企业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会使企业受到竞争与知识外溢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活动主体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运行机理是金融机构基于金融平台与供应链平台,以有效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为目的,应用和开发包括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质押、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贴现、保险、产业基金、证券化、交易、并购贷款、企业债券、上市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包括融资信贷、支付结算、装备融资租赁、分散风险等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实现企业现金流的健康与投资回报率的提升。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由企业间物流信息沟通与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管理系统平台、物流交易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成,而企业间的合作意愿与信任机制是该系统顺利运行的必要前提。在这个系统中,各参与企业达成合作联盟,彼此信任。各参与企业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企业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货源、需求及服务信息输入共享的信息平台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对需求信息和服务供给信息加以整合与集约化处理,使单个的需求信息成为枢纽内物流企业群的共享信息,然后在交易信息平台进行交易与公布,合作双方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达成合作或借助电话委托等其他方式完成交易。物流管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物流订单处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货运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物联网等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协调。而公共服务平台则主要是指企业的一站式办公平台。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产业互动机制包括产业内互动机制和产业间互动机制两方面,通过企业的内外部互动,借助外部资源推动内部经济发展,利用内部成本优势提升外部经济竞争力,实现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协同并进。产业内互动机制包括内部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互动、内部与外部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互动。产业间互动机制包括内部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互动、内部与外部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产业互动,内部与外部企业之间形成了强关联的供需合作。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内部企业是对外关联范围最广、关联强度最高的节点,它不仅与外部经济体直接产生产业关联,而且作为制造企业与贸易企业关联的中间节点,贯通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内外,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人流在枢纽内部与外部高效集散与流通,从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规模化发展。

六、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模式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多产业集群主体是由在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移植进来的外部企业构成的,是典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在外生型产业集群的驱动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形成了外生型发展模式。

在建设阶段,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特定的环境再造和制度安排构建有形的空间载体,吸引并移植外部大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形成集群,再以物流集群为核心吸引国内外与物流产业关联度高的生产型企业及相关产业在此集聚形成集群。在发展阶段,促进内外融合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任务。对此,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一方面从制度、平台、人才上与国际接轨,以便于进一步吸引跨国企业的进驻,集聚更多的外部产业要素,带动本地企业的国际化等;另一方面加速建设与完善地方性的流通网络,推动跨国企业的本土化、企业服务对象的本土化等。同时,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云物流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企业、中间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完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

目前,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都还处于规划建设刚刚起步阶段,体系的构建需要实践加以验证与完善,实践活动的组织也需要理论体系的指导,理论与实践需要相互支撑前进。

(一)动力机制

1.承接产业转移引导地区内外要素汇集

承接沿海地区与国际企业的产业转移,是内陆城市通过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流等要素集聚获得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完善规划引导产业集聚

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得以顺利发展的方向与前提。在功能分区上,每一个组团都立足于产业基础,是引导产业实现集聚的载体。每个组团通过发展战略上前瞻性地设计切实可行的产业成长方案,在空间上因势利导,在结构上优化重组,在政策上利益共享,使组团内企业之间以既竞争又合作的模式实现共同发展。组团与组团之间还存在纵向产业链或横向产业链关系,在地缘邻近、优惠政策共享、产业信息互通与物流枢纽管理保障的基础上,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深入协同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机制

1.以规范管理巩固合作信度

規范管理是巩固企业间合作信度的有效途径。规范管理的对象包括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管理方、入驻内部企业、非企业组织机构等。

对管理方的制度与规范形成“简单事火速即办;复杂事简明限时办;特殊事一事一办”的政务简明工作流程。实施细则根据项目生态链审批流程,确保项目“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政务事务实行公开制、限地结办制、问责追责制、项目助理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简化繁杂程序,强化监管职能,坚持透明时效督察,为企业服务提供良好政务软环境。入驻内部企业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在投资行为、创新行为、服务行为、交易行为等方面。企业项目是企业行为的载体,根据企业的不同行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实行相应的流程标准。

2.以公共平台拓展信息共享与合作

公共信息平台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自由获得信息的场所,是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展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的有效途径。文中所说的公共信息平台并不全是完全开放的,它还包括一些半开放的信息平台,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有:面向各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电子政务查询服务平台、企业联网直报平台、OA办公系统平台等全开放公共信息平台;面向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运输管理平台、驾驶员管理平台、仓储管理平台、配送管理平台、车辆定位跟踪系统、车货管理平台、电商快递服务平台;物流运作服务平台;同电商平台合作的网购返利信息平台;主要用于管理的物流与供应链枢纽管理平台等。通过这些平台,不仅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实现了高效智能的无缝对接,物流枢纽的运行与管理也更加高效、稳定。此外,对接“211”工程院校的人才引进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信息与创新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三)互动机制

1.以产业联动促进产业间协同

不同产业对供应链的需求各有差异,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对供应链枢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供应链内部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物流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准确进行市场定位,选准与其实现产业联动的着力点,使产品流通顺畅,实现物流业、制造业与商贸业的有效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并进。

加工制造企業与贸易流通企业都是供应链企业的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产业中间产品原材料采购、加工与配送的物流需求以及最终产品仓储、中转与配送的物流需求,制订柔性物流方案,提供专业化、集约化的物流服务。通过物流产业与加工产业的联动合作,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国家物流枢纽将更大力度提升环境建设、项目政策支持、互联互通建设,以“精品示范”为目标,以大产业建设为抓手,努力将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2.推动产业与区域经济的高度融合

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一方面建立创新性的功能模型,改善进出口贸易的通关条件,优化进出口贸易的通关流程,实行报关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全程服务,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带动地区进出口贸易产业的发展。另外,建设商贸物流综合体,引导大量商贸企业在此集聚,促进贸易互动的集约化与集聚化发展。

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持续性的活力源泉所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前景优异。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产业转移环境进一步成熟的大背景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思路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尤为适用和有效。

七、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核心成员

(一)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球供应链主导的时代

过去10年,大宗原材料等中间品的全球交易量在全球贸易总额的占比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已经超过70%。这意味着,大多数全球贸易产品由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共同生产,数以万计的生产节点通过全球供应链实现连接和流通。经济全球化让全球产业走向了深度融合,全球供应链是连接全球产业、全球经济的血脉和根基,加速推动全球产业密切交往和全球经济协调,形成相互联系、依存、渗透、扩张、竞争和制约的有机整体。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GDP自2010年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坚持维护全球供应链秩序。作为重要形成力量的中国企业自然成为其中最具体的践行者。中国自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并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必须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并拥有话语权。全球供应链是支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供应精准度、运营安全性和行业组织信用度等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全球供应链领域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增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韧性、保障全球供应链体系安全性、夯实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力,亟须聚焦主要矛盾,补齐突出短板。

(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动力机制的核心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由制造业与供应链及其他相关产业共同组成的多产业集群为驱动力,依托城市或一定的经济区域,由政府引导和物流龙头企业牵头开发,处于交通优势条件和多种多式运输方式的交汇结合处,同时具有加工、生产、制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职能,是具有综合性和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环境,是一种创新型经济空间。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在一个多产业系统空间内,是供应链服务更为高效全面、产业关联更为紧密多向、辐射范围更为广泛、整体资源配置更为优化的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创新模式。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具备生产制造与综合物流职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形成与发展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协同构建与推动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多元化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平衡区域内外部经济的共同增长点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动力机制的核心。

(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机制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空间体系设计下,物流与生产加工是其业务活动的主体;起点高、成长快、规模优势明显是其优势特点。但由于其企业资本带有明显的外来移植性,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迫使企业依赖性较强。内陆地区后发型城市在资源禀赋相似的快速发展要求下,其发展思路值得深入思考。以供应链引导生产制造,以生产制造辅助供应链,两者既可以存在良性互动,又有可能进入难以为继的循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产业稳定性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机制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研究的重点。国家职能部门将会同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组织,帮助指导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保障国家物流枢纽发挥示范作用。

(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制造业全球化动因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要适应这一形势就必须采取相应举措,而供应链创新至关重要,制造业扩大供应链创新是实现全球化的途径。专业化与一体化结合,灵活性、弹性与韧性结合,平台化与生态化结合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使供应链成为全球社会的共同思维,并已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

大多数企业认为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大波动中受到影响最巨大,占比最高。制造業要想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刷新,需要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协同努力。为应对全球供应链竞争,掌握全球现代供应链的主导权,中国必须参与构建特色全球现代供应链话语体系、运行体系、战略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应急体系、数字体系、智能体系、保障体系、安全体系及防疫防范体系。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全年出口、进口均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进出口13.48万亿元,增长1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7%,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出口8.9万亿元,增长13%;进口4.58万亿元,增长8.4%。据联合国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在全球十大贸易国中表现最好。预计中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货值排名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集成电路居前列,这充分说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制造业和供应链融合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五)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彰显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中之重

日新月异的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望迈上新台阶,全球供应链能力提升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制造业强调产业链上的效能协同,树立“共赢”思想,使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实现价值链上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全球供应链整合主要运作四种模式:①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②以大型零售集团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③以大型贸易企业、国际采购组织或经纪人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④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和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叠加与优化结合,是21世纪高效配置和利用资源的必然趋势,彰显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中之重。

(六)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进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跨界的协同整合,通过供应链促进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实现流程优化、供需匹配,资源优化配置,让参与者在加入供应链时无缝连接。供应链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协同共赢”,只有全面优化供应链方案,才可能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要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经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从采购到终端全链式环节的协同效益,从而大大改善集采、集供、集运、集配效率,大大降低各个环节成本,以此提升收益率,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实现效率的提升;要通过优化生产管理运营模式,全面推进产业全链式服务、全球采供销,在金融助力下实现产业孵化壮大和新流通、新基建的建立。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是实现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实现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进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七)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核心成员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重要组成,将在提升物流业和生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合力的重要作用。未来,这一新趋势将更高层次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在前端、后端、纵向、横向融合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发展正走向世界前列,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流通领域的创新发展正走向世界前列,现代供应链“面”的形成和“线”的串联,为“网”打下基础,在线融合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构建有竞争力的开放型全球供应链体系而努力。对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而言,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其竞争力的关键是通过加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可以提升其竞争力。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发展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产业集群实现制造、物流、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作为多业深度联动融合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核心成员。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9-02-15)[2020-03-15].http://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15953.

[2]李芏巍.国家物流枢纽将会是未来财富聚集点[J].大陆桥视野,2019(2):62-65.

[3]李芏巍.聚焦“现代供应链”国家战略,构建国际供应链节点城市与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C]// 中国物流学会.2017(第十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合肥:2017.

[4]姚波.倾力打造西部第一家生产型物流基地——访:李芏巍[N].遂宁日报,2007-09-24.

[5]冯利婷.中国第一家生产型物流基地正在遂宁崛起──访中国物流策划第一人李芏巍教授[Z].四川新闻网遂宁,2008.

[6]钱敏.聚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EB/OL].(2019-12-10)[2020-03-15].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9-12/10/content_1960807.htm.

[7]田治江.规划建设212国家物流枢纽意味着什么[N].现代物流报,2019-01-09(A2).

[8]李芏巍.物流地产[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枢纽服务型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的回溯与镜鉴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人性化”服务型机器人
枢纽偏好型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型制造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