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我国供应链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2020-06-21张子超胡智祥李宁

供应链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鲜供应链肺炎

张子超 胡智祥 李宁

摘 要:文章简要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变化大事记及政府出台的政策,并将新冠肺炎疫情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进行对比。然后,结合SARS疫情影响,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分析了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最后,预测了供应链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供应链;疫情影响;SARS

一、新冠肺炎疫情现状

(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变化

2019年年末,自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以来,疫情逐渐在全国蔓延。疫情引起了地方、中央的高度重视,各方采取措施共同应对。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局部蔓延、关注上升期,至2020年2月正处在全员动员期(如图2所示)。2020年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预计4月底将基本控制疫情。

疫情发生后,国家各部委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相关企业发展,从资金保障、财政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积极出台各类政策应对疫情。截至2020年2月27日,在资金保障方面,政府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的指示;在财政方面,更是对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及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就税收优惠方面以及贴息支持方面做出了规定;在资本市场方面,则精简创业板发行条件,如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连续2年盈利要求等,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另外,交通运输部宣布自2020年2月17日0时起至疫情防控结束为止,免收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商务部出台纲领文件指导做好“稳外资促消费”工作。而后,“稳增长”将成为未来政策核心。预计基建政策加码、货币政策宽松将成为政府青睐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建议各企业密切关注后期的细化政策和具体措施,降低疫情的负面影响。

(二)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于SARS疫情的特点

1.传播性更强,致死率较低

根据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公布的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为80%左右,且两者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相近。目前尚缺乏针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疗药物,治疗手段以隔离治疗、对症治疗为主。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更强,致死率则较低。

2.暴发期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SARS及新冠肺炎首例病例发现时间均出现在11—12月,发生时间相近。但SARS疫情在第180天才进入爬坡阶段,而新冠肺炎疫情在第50天就迅速进入爬坡阶段,且暴发期位于春节期间。SARS疫情主要涉及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而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传播范围更广。

3.宏观环境变化,基础设施更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的宏观环境及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2002年全年GDP同比增速达到了9.1%,创下1998年以来增速新高。而2019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为6.1%,GDP增速持续走低。另外,SARS发生时整体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资本形成贡献率最大,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则以第三产业为主,消费的贡献率最大。信息基础方面,2019年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的覆盖率及下载速率均较2003年大幅提高,且过去十年互联网与电商产业已经渗入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

4.政府应对迅速,防控措施到位

SARS疫情直到2003年4月17日才采取人员流动限制措施。而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3日即对武汉采取封城措施,其他省份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与SARS疫情时期相比,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如延长假期、人员隔离、省际及本地交通管制等。

二、疫情影响分析

(一) 宏观方面

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季度:第二季度GDP增速为9.1%,较第一季度下降2%。从收入端看,2003年第二季度第一、二、三产业较第一季度分别下降1.1%、1.9%和1.8%,第二、三产业受影响程度相当。第一、二产业受影响期为一个季度,而第三产业需要两个季度才能恢复。从支出端看,消费短期冲击大,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4.3%,较同年4月降低3.4%,但在同年6月开始恢复。投资及进出口则受SARS疫情影响较小。

如新冠肺炎疫情按照鐘南山院士的预估,在4月底内得到基本控制,那么可做以下分析,预估疫情影响。

从收入端看:疫情对第一产业的主要冲击在于交通运输能力受限,影响饲料的输入和产成品输出,农副食品加工业复工延迟也使相关生产受影响。农副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因此政府政策将会力保第一产业的正常运转,全年看疫情对第一产业影响有限;疫情对第二产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复工延迟及复工初期产能利用率未回到疫情前;由于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等严重缺乏需求且春节期间贡献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受影响最大,可能需要两个季度才能恢复。

投资方面,短期由于制造与建筑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面临人力短缺、成本增加、现金流吃紧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增高等问题,将有明显回落,但这些问题可能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落实而得到缓解。长期来看,政府为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预期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对“新基建”投入,如5G网络、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

消费方面,短期来看,由于总体消费需求的减少及限流影响,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传统线下零售、房地产、汽车、保险等行业将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另外,生活必需品、部分医药及医疗健康领域则将在疫情期间显著增长。疫情结束后,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汽车销售有望快速复苏。此外,后期包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娱乐游戏、视频等网络相关的行业将由于疫情期间客户激增而产生长久的收益。

进出口方面,短期来看,进出口增速不容乐观。出口方面,延迟复工、开工不足导致出口加工受阻,WHO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义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为出口蒙上一层阴影。另外,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同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能力存在差异,若疫情在全球未得到有效控制,必将影响国外对我国进口的需求,从而可能对我国出口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进口方面,疫情期间内需的下降及加工贸易行业的出口减少都将导致进口增速下行。长期来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均有望显著反弹,但出口不确定性较大,从而导致2020年全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下降。政府为了确保全年经济增速,将会实施更大力度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导致后三个季度GDP增速显著反弹。而且在签订的第一阶段中美经贸协议中也约定我国需显著增加对美国的商品进口。以上都将导致进口增速的反弹。

(二) 中观方面

因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影响最大,本文将主要从消费角度分析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总体来看,消费服务业受阶段性影响,“危”与“机”并存,长期来看中国消费韧性仍然较强。

1.服务消费:“危”与“机”并存

(1)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游戏和视频等线上消费快速崛起。生鲜电商方面,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市场交易规模为32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生鲜电商用户数量和行业渗透率逐年提升,用户网购生鲜的生活习惯正在养成。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企业,更是打造了“到店消费+线上购物+即时配送”的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公开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盒马蔬菜的供应量比平日最高量增加了50%,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了约70%。此次疫情过后,会有相当部分的用户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用户习惯了用App买菜。因此,长期来看生鲜电商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目前生鲜电商普遍面临盈利问题,具备生鲜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会胜出。

在线教育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在2500亿元,增长率为2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会上强调,“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要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供开学后各地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网上学习”,而各大教育平台也纷纷跟进线上课程,大规模线下培训学员转移至线上培训,大幅提高线上教学的满班率,并减少线上教育的获客成本。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将导致线下教育整合,教育行业整体线上线下的结合度将大大提高,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成为主流。

在线医疗方面,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医、优健康等多个平台通过开展线上义诊、名医直播等方式,为公众提供线上问诊服务。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其提供在线医疗平台的轻问诊服务上线24小时,累计访问用户数近40万。通过此次疫情,大部分用户第一次了解在线问诊及其可以提供的价值。长期来看,在线医疗还面临政策限制、远程问诊的准确度待认可、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线下医疗仍为主流。

游戏和视频方面,休闲游戏对线下聚会产生替代效应,中重度游戏流水创新高;视听娱乐需求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及全国卫视减少娱乐性节目,短视频、长视频、OTT进一步受益。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2020 年春节期间的DAU(日活跃用户)分别约是2019年春节的1.5倍和1.9倍,短视频行业龙头抖音、快手2020年春节期间DAU也较2019年增长超过50%。长期来看,“宅经济”下,游戏和视频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如直播卖货等。

(2)电影、旅游、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短期承压,未来有望反弹。电影方面,春节假期以及春节当月的票房对全年电影票房的贡献占比较大。此次疫情暴发后,全国影院在春节期间几乎全部停业,截至目前尚无开业通知。根据机构测算,此次疫情影响后,最终全年的票房将在57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11%。

旅游方面,2020年1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發文要求各地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涉外活动管理。1月24日起,北京、上海等多地景区均陆续宣告关闭。1月25日,中国旅行社协会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团队游及“机+酒”产品。数据显示,历年全国春节期间旅游人次及收入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约7%和9%。

住宿餐饮方面,2019年除夕至2020年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春节假期,为防控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九毛九、海底捞等众多餐饮企业陆续做出全国门店暂停营业的决定。同时,多地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当地餐饮、酒店一律暂停营业。而普通民众也响应政府的号召,居家不出门。

交通运输方面,此次疫情对客运影响较大,货运影响有限。2020年春运期间各运输方式的旅客发送量大幅下降。据交通运输部统计,节后(2020年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同比下降82.3%。货运方面,根据国家邮政局,2020年春节前六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其他货运方面,由于春节期间工业/贸易相对处于淡季,生产活动逐步恢复后,货运也将恢复。

2.商品消费:可选消费的影响大于必选消费

(1)必选消费需求刚性,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食品饮料方面,虽然由于下游餐饮企业停业影响,下游餐饮企业需求消失。但疫情期间家庭就餐频次提高、囤货需求高,生鲜电商、超市疫情期间保障供应,C端需求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B端需求的影响。以2003年SARS疫情为例,疫情期间食品饮料行业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从而判断疫情对食品饮料整体需求影响相对较少。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自野生动物宿主,餐厅和消费者对于冻品安全性的认知将会加强,今后主动选择消费冻品的人会增加,国家也会出台政策提倡大家消费冻品,减少对鲜活畜禽肉类的需求。

中西药品方面,在SARS疫情时期,中西药品零售增速一度由1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进一步突破至20%的高位,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明显上行。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核酸检测试剂一直供不应求。但中西药品的销售明显呈现“前高后低”,在疫情严峻时期,医疗需求短期迅猛增长,但在疫情进入尾声乃至结束之后,又会出现大幅回落。经历疫情后,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后期保健品类将会迎来利好。

(2)可选消费需求短期受影响大,疫情后有望迎来复苏。家电方面,小家电由于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较高,疫情期间线下需求分流至线上,影响相对较小;但大家电由于线下渠道占比较高、需要售后/安装服务,受疫情影响会较大。长期来看,与健康消毒类相关的家电将迎来利好。

化妆品方面,由于百货市场关闭等原因,线下销售有所影响,但化妆品旺季主要在下半年,同时化妆品线上化已经比较充分,因此整体影响相对较小。

服装方面,由于消费者外出购物频次减少,百货、购物中心等客流下降明显,线下销售受影响明显。另外,由于出行聚会减少,服装等装扮型消费整体下降。2003年服装零售额增速在3、4月均为个位数增长,5月零售额同比下降3.5%,但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之后,6月服装零售额增速恢复至16.4%,之后增速也基本保持18%左右。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也会迎来反弹。

(三) 微观方面

从企业供应链角度看,此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采购方面。由于交通管制、封城、延迟复工等原因导致原材料出现短缺或中断,特别是产自新冠肺炎高发区域或者途经高发区域的原材料或零部件,都会对企业原材料供应产生挑战。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换供应商,企业采购管理难度大大提高。

二是生产方面。目前,为了防御新冠肺炎,很多地方实施了延迟复工、隔离等措施,特别是疫情高发区域实行了封城措施,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影响,对生产恢复产生了挑战。虽然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有序组织企业复工,但受制于审批进度、隔离政策差异等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未能达到年前水平。

三是市场方面。根据对消费行业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企业市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行业可能因此出现爆发性需求,如生鲜电商、医药等,但是如餐饮业、旅游业,面临需求波动,甚至需求中断的威胁。综合来看,具备多渠道、多业态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

四是物流方面。物流是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由于受到延期复工及控制流动的影响,企业物流及快递可得性和时效性未完全恢复。短时间内,企业也很难替换现有物流设施或路线,受到影响的物流也将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供应及市场。

三、供应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 线上化

此次疫情为生鲜到家、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线上服务进行了免费引流,增强了消费者线上消费的习惯。伴随着线上服务的完善、5G通信以及现代物流的发展,线上化将成为商业服务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另外,为支撑线上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也将进一步加强。线下企业则须在打造独特的线下体验方面配置资源,从而避免在商业竞争中被线上企业所取代。

(二) 无人化

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人的脆弱,也为“无人化”设备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自提柜、消毒和送药机器人、机器人义警、AI扫路机、无人机等让更多人看到了“无人化”产业的潜力。未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进一步增加无人设备的使用场景,提升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传统供应链转型升级。

(三) 智慧化

互联网化及无人化为企业、政府提供了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将被进一步应用。构建智慧化企业、智慧化城市将让企业及政府在面临复杂场景时,更好地掌握各方信息,尽快寻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更快速地调度各方资源,提升企业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四) 多维度

以生鲜行业为例,此次疫情导致线下销售停滞,但对线上销售形成利好。未来企业将形成多维度、多渠道的商业模式,降低需求中断风险影响。未来,集物流、仓储、配送、分销等能力于一体的公司,依托其多维度、快响应、差异化的服务能力,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对供应链企业的建议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企业应顺应“线上化、无人化、智慧化、多维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夯实供应链运营基础,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一) 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让企业尽早识别风险事件的发展态势,并根据已经确定的风险处理流程快速调动资源,积极应对,减少风险事件的影响。事后的复盘也将为企业总结经验、优化流程、更好地应对以后的风险事件提供支撑。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六个方面逐步构建:①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委员会,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组织支撑;②梳理企业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确定需要预警的对象;③建立及时有效的获得数据信息的技术手段;④根据业务场景设立特定的风险监控指标;⑤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及培训;⑥建立事后复盘机制,根据复盘结果梳理现有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进行优化。

(二) 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系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涵盖重点业务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支撑未来新兴业态的发展,也是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状况下,形成供应链弹性的重要手段。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可追溯为经营者实时了解供应链运营状态,识别发展机会,快速针对性做出反应提供信息基础。另外,使用者充分及时地运用已构建的信息系统,将有利于保障系统与实际的数据一致性,提升决策的正确性。

(三) 积极布局电商业务,构建“供应链+”新模式

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基数大,线上消费习惯被进一步强化,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平均每个家庭超过1人使用电商购物。此次疫情也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线上消费的习惯,线上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企业需顺应线上化发展趋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积极探索B2B/B2C电商(含普通电商平台、直播、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运营方法,夯实自身供应链基础,提升供应链柔性,根据下游需求打造B2B/B2C能力,构建“供应链+”新模式。

(四) 积极布局食品等抗风险较强的行业

从行业的角度看,行业覆盖的人群范围、消费频次決定行业空间,而定价权以及产业链地位决定行业的盈利能力。食品等属于大众品,刚需属性强,结合SARS及此次疫情看受突发事件影响相对较小,属于长跑的好赛道。企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可围绕上下游供应链开展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话语权。

以食品生鲜行业为例,优势企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布局。

整合供应链下游。对于冲击较大的国内下游行业,如餐饮业,寻找优质标的进行投资。以参股等形式为主,降低企业跨行业投资的风险性,在获得财务收益的同时为自身生鲜业务发展提供需求支撑。也可以通过合资公司形式为下游的分销、餐饮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等服务,在扶持下游企业的同时,提升企业对于供应链的渗透力度。

收购供应链上游资源。新冠肺炎叠加非洲猪瘟以及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国内肉食消费市场资源紧缺。短时间内由于复工延误、物流受阻、上下游物资短缺等因素影响,国内供应链上游生产企业的复工情况不容乐观,2020年第二季度乃至下半年肉食需求有望大幅提升。优势供应链企业往往自身掌握大量的海外供应资源,再加上下游稳定的需求,应当通过收购、合资等形式,将国外优质的牛羊以及海鲜资源引进国内市场,提升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度,获得良好的运营收益。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生鲜电商持续高速发展以及疫情导致农贸市场向商超转型,企业应当对高端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前置仓和中央厨房等模式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形成面向大客户/新兴业态消费终端的集成服务能力。

战略布局供应链配套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新的消费趋势形成,如生鲜到家业务、供应链信息服务等行业。应当积极寻找潜力企业进行投资,提前布局,掌控赛道,以期企业在疫情之后爆发式增长,从而获得增值以及资本市场退出等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1]姜超.疫情下的行业众生相:机会还是挑战[R].海通证券,2020.

[2]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R].恒大研究院,2020.

[3]宋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通过供应链弹性管理应对风险?[EB/OL].(2020-02-19)[2020-02-21].https://www.sohu.com/a/374141217_818225.

[4]王立平,唐宋媛,戎姜斌.消费受阶段性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R].申万宏源,2020.

[5]张明.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外资的潜在冲击与应对策略[R].平安证券,2020.

[6]陈梦瑶,郭尉,孙山山.国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一:宅经济,从线上大数据梳理食饮新消费[R].国信证券,2020.

[7]宁浮洁,丁浙川,周洁.从新冠疫情看超市公司投资机会,疫情有望加速农贸市场向商超转型[R].招商证券,2020.

猜你喜欢

生鲜供应链肺炎
来势汹汹的肺炎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生鲜灯的奥秘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