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运用

2020-06-15林燕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游戏

林燕玲

【摘要】小学在学生的学业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道路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今后道路有引导性作用,因此,该科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今正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打造轻松的课堂环境。由此,我们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和老师都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本文探讨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游戏;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原本是小学的品德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于2016年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改名来看,可以得知课程内容开始偏向于法治。法律与法治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即使筛选到小学课本上的内容已经进行过精简,让小学生可以看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依旧有些枯燥,加上道德内容,如果只按照教科书上来教,很容易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的因素,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形式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游戏形式的设置和运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氛围轻松化,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道德与法治》概念深入人心,提高教学成果。因此,不能反客为主,游戏形式始终是作为课程辅助的工具。

比较简单的游戏模式,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游戏模式,就是实景演绎,简单地编写一些小剧本,融入生活情境,融入课本知识,再有真人扮演,这样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显著。在引进课堂时,甚至可以不用圈定主题,直接让学生根据某一课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圈定重点,圈定主题,由学生组成小组编写剧本,分配人员,参与演绎。然后在课堂上上台表演,可以自己准备小道具,增加可看性。在全部小组演绎结束后,可以在班级内全员评比,选出最佳剧本,最佳课本理解,最佳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准备是更加投入。在全身心准备表演时,学生肯定会翻阅相关内容的课外资料,由此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学生在实景演绎时,也建议老师参与进去,比如说让老师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第二课《平安出行》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剧本然后让学生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这过程中,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工明确后,让小组成员们扮演驾驶员和乘客,让学生根据模拟在路上开车的多种情景,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出行安全隐患问题,最终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

除了实景演绎,还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小游戏。比如,把《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做成小卡片,方便学生记忆。在一段时间后,小卡片越来越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记住的知识点,小组成员说出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组可得一张相对应的卡片,最后看那个小组得到的卡片最多。这种简易竞争模式,会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又不会让班级的气氛太过于剑拔弩张,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一种看图说话的小游戏,也是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少,又能调动气氛的游戏模式。即老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几张不在课本上的,但又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清图片,自由发散思维,说出自己能够在图片上看出的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能得到怎样的启发。或者由老师提前在网上搜索课程相关内容的小视频,让学生把视频内容和课程内容结合,用所学知识点进行点评。

以上提出三种简单地可以直接运用到课程中的小游戏模式,但其实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结合不止于此。指定的游戏模式,老师其实也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形式,完善游戏内容,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积极性,小学生都是想象力极其丰富的群体,在给予他们充足的舞台时,他们回馈的可能是更大的天空。

二、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任何活动想要开展得好,达到最初预期的目标,都是需要资源支持的。目前,很多小学本身得到的教育资源已经很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可以尽可能运用原有的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学校的宣传报、公众号、学校定期组织观看的电影、校庆活动、图书馆资源、每个学年都会举办的校运会,以及疫期期间线上教学的资源都可以充分运用起来。这里简单举例图书馆,一般小学的图书馆藏书不会像高中或者大学的图书馆那样多,利用这一特性,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内寻找与道德或法治相关的书籍,记下书名以及书籍所在的位置,一节课结束后,统计学生一共找到了多少相关书籍,让学生挑选一本最喜欢的书籍借阅。作为一种简单地寻宝游戏模式,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图书馆资源,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增加学生的智慧阅读量,可谓一举两得。而学校的其它教育资源也可以用一些简单地小游戏模式加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游戏模式的初衷希望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的是快乐教育的理念。但小学生是自制力不算太高的一个群体,比起枯燥的学习,有趣的游戏模式当然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本身在课程中引入游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学,为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不至于偏离重点,把重心全部放到游戏内容和游戏结果中,这就需要老师在课程教学里发挥对节奏的把控功能了。当学生陷入游戏中,情绪过于激动时,老师需要控制游戏教学的发展进程,以免学生迷失重点。有时候学生会没有思路,思维陷入一个死胡同,在学生陷入没有头绪的境况时,需要老师在一旁适时地点拨,不需要说得过于细致,只需要点到为止,给学生指明思路方向即可。另外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需要老师总结学习成果,指出不足之处、予以改进的空间。因为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看问题不如老师全面,因此,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游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氛围轻松化,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老师的指导性与学生的能动性,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本文系2019年度廣州市小学品德科研立项课题“游戏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编号:sxp201907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志欣.游戏的教育属性及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

[2]张岱兴.让德育之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放[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游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爆笑游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