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020-06-12谷惠鹏

知识文库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情绪

谷惠鹏

社会心理学是对群体、个体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以其具有引导和干预的特性,在高校学生的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是社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到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工作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环节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管理者因语言、行为等特征的管理误区与管理低效的现象。鉴于以上这种现象的发生,管理者要将社会心理学的作用充分地运用到高校的学生管理活动中,以此提升高校学生的管理效率、增强高校管理水平。本文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将其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作用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意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

作为心理学一个分支的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心理活动级关联性的特点。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具有社会教育组织性的特性,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受学生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管理方式,不仅使社会心理学与高校的“社会形态” 这两个研究方向契合,而且也给高校学生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简述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人类社会中意识形态和思维逻辑变化为基础内容,研究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群体与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变化的规律,进而探讨在人际交往关系上社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对某一时间段、某一事件中,人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分析,从而发现其心理活动与对应活动行为的内容,使研究者、管理者通过了解该群体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波动的状态,进而在关联范围内达到对个人群体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的干预,促进其健康、良性的发展。在个体水平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涉及个体的交往、语言的发展、学校的培养以及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的群体水平研究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群体交往的结构、态度、规范以及文化习俗等。

2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调查中,可以清晰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矛盾与冲突;第二,部分教师消极的工作热情;第三,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薄弱,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衰退、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2.1 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矛盾与冲突

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是高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内部组织的结构中,往往是自由的、民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主成为了一种形式,管理和执行部门都无法享受这种民主的权益。同时,由于组织部门内部矛盾冲突的原因,造成多部门监管却无人管理的现象,并且管理层的领导与执行部门人员沟通的障碍与矛盾,也给正常管理工作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为达到高效、优质的目的,学校要优化内部组织的结构。

2.2 教师消极的工作情绪

教师以教书育人的职能,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无私奉献、敬岗爱业也成为了教师的基本准则。在这种准则的要求下,教师的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因此,当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出现矛盾与冲突、以及教学成果没有达到预期值时,教师往往会表现出自信心的减退和自尊心的受挫。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这种心里落差造成职业优势和奉献精神的下降,也导致教师对教学的热情的丧失,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进而将这种情绪带到学生的管理活动中。因此,为避免这种负面情绪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影响,高校教师要调控好自我的情绪,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管理工作。

2.3 学生较低的积极性

学生较低的积极性是继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矛盾与冲突、教师消极的工作情绪之后,又一个影响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问题,也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学生作为管理关系中的主体对象,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管理的进程。由于高校中的学生多位独生子女,受其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自我个性与自我意识较强,表现出不接受管理和束缚的状态。因此,作为具有群体性质的学校部门,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也较大。同时。部分学生也由于性格问题与心理问题,对学校这个大群体的偏见,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因此,高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其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3 社会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3.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在当前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环境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人生目标的设定是不够清晰明确的,表现出对于生活的迷茫。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刚读大学的学生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基本形态,更无法掌握社会的变动形态。受这种传统“应试教育”僵化模式的影响,部分學生表现出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抵触心理和反抗情绪。因此,在高校学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对管理的消极情绪,教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在强制性的管理中出现对抗的现象。例如,在晚课的安排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是对正常作息和自由学习时间的干预,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然而,学校在对于这一课程的安排方面则是依据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特点,建立在科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展开的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学生对教学管理模式错误的认识,也是形成高校管理过程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以上这种现象,高校管理者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分析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学生抵触心理和反抗情绪中的波动因素。例如,在高校管理中提倡开放式的、民主的模式,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层面,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被尊重的体验,获得校内“民主”的心理暗示,从而提升对学校管理的认可度。与此同时,管理者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合理的安排课程,加强和规范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3.2 提升对学生的认同感

大学生在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进入到高校全新的教育模式体系中,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校内活动,从而达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展现自己的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校内的干部的竞争活动中,争取成为班级或学校学生会的干部。在参与这种教学和竞争的活动中,希望获得优异的成绩和达到预想的目的,从而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健全的心理认知和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在没有获得心理预想的成绩和结果后,往往表现出对学习和生活的厌恶情绪,甚至在以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消极和暴躁的状态。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在心理层面情绪波动的缘由,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加强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我性格、自我意识以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管制无效的现象。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地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方式,深入地认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逻辑习惯以及心理层面上的波动等,同时也要运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干预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干预,发挥好社会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调节作用和辅佐作用,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地 2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情绪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窗口和镜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情绪认同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