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别史研究

2020-06-12李志鹏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经济发展一带一路

摘 要:中亚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资源能源禀赋和战略格局成为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势力交锋的前沿。回顾独立后28年来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走过的曲折历程,机遇与危机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本文在立足于中亚国家地缘优势、资源能源禀赋和战略格局的前提下,回顾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1991-2019)。同时,总结与展望世界大国、国际组织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而为研究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史提供学术参考。

关键词:中亚五国;经济发展;国际合作

一、中亚的地缘优势、资源能源禀赋和战略格局

1.中亚独特的地缘优势

中亚地区有史以来就是几大文明的交汇地带,在近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中亚北面和西面是世界上领土最广袤、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的俄罗斯,它信仰基督教(东正教);南面和西南面则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影响较大;东面的中国则以儒家文化为主。中亚地区民族众多,历史上这些民族经历过恩恩怨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容易发生动荡。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交错的地域,中亚在全球文明的传播、世界文化格局形成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亚自古以来就是地缘争夺的焦点地区。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在大陆上是连接东亚、南亚、中东和欧洲的枢纽,成为“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前苏联时代,中亚成为其南部门户。前苏联推行南下战略时,曾把中亚作为前沿基地。美国为了遏制前苏联的南下战略,支持阿富汗抗苏。冷战结束后,独立后的中亚各国成为当今世界几大力量的中间地带。在中亚周边,有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较大的地缘政治实体,也有伊朗等地区军事强国。

2.中亚国家的资源能源禀赋

中亚五国资源丰富,被外界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经过独立后20多年的发展,五国经济稳步增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韩国、伊明、土耳其等国家纷纷看好这一地区,通过开发油气资源、修筑石油、天然气管道等方式加快了开拓中亚市场的步伐。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正逐步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制逐步健全,中亚五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3.中亚国家的战略格局特征

中亚独特的地缘位置及丰富的战略资源引发了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长期依靠海湾的石油供应,但对美国来说,这很不稳定,因此美国需要另外一个“波斯湾以避免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随着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中亚成为上述国家石油供应最佳的选择之一。“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采取了军事行动并取得成功,还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军事基地,大大加强了对中亚的影响力。俄罗斯仍会把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会放弃这个地区。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利用文化、宗教、地理方面的便利条件各施所长,在中亚也占有一席之地,将来还会试图加强影响。欧洲国家、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也非常重视这个地区,会继续在中亚进行大范围的投入,以巩固业已建立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国家将继续推行全方位、有重点的外交战略,力图在大国和地区力量之间谋求平衡,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二、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回顾(1991-2019)

1991年中亚国家相继独立后基本放弃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行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更重要的是,各国都有了经济主权,能独立决定经济发展方向,通过经济决策表达本国的意志。中亚国家的经济转轨工作首先是从所有制改革开始的。哈萨克斯坦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改造所有制的过程,对各类国营企业也包括一些集体企业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吉尔吉斯斯坦情况与哈相似。乌兹别克斯坦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其次,中亚各国对价格体制也进行了改革。这段历史时期,中亚国家的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指标的全面恶化,包括工农业产值和产品产量下降、投资减少、物资短缺、财政困难、恶性通货膨胀、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国内原因是原有经济联系因苏联解体中断、来自联盟中央的补贴没有落实,经济改革过快带来的经济混乱、缺乏稳定的国内环境等;国外原因主要是受俄罗斯“休克疗法”和货币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后来地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最困难的时期是1992-1994年。在各国人民的努力下,到1997年,中亚多数国家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人民生活困难明显减轻,除经济形势转好外,各国在经济改革方面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自1999年开始,中亚国家的经济形势逐渐回升,不过此時各国经济还没有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1999年哈萨克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91年的70.4%,吉尔吉斯斯坦相当于68.5%,塔吉克斯坦相当于53.4%,乌兹别克斯坦相当于95.2%。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多数工农业产品产量等都有所下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亚国家经济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以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发展最快,乌兹别克斯坦则在其后。最慢的要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过28年的锐意改革和艰苦努力,中亚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此可见,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前景光明。

三、世界大国、国际组织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展望

苏联崩溃解体之后,“封闭而神秘”的中亚成为世人注视的焦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席卷中亚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一体化”浪潮。作为欧亚大陆备受国际视野关注的焦点地区,中亚国家正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资源能源禀赋和战略格局受到地区大国、国际组织和地区政治经济联盟势力的影响。

1.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与中亚的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是近邻,拥有多种互补优势,发展经贸合作极具潜力。中亚五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中方在技术、产业和资金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形成了较大的互补性,加之双方优越的地缘条件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上海合作组织则为中国与中亚国家长期互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8年来,双边的经贸合作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交往的前沿,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额逐年增长,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逐步提高。目前,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多个层次上展开,签署了许多经济合作协议。作为中亚国家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和资源、能源出口国,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贸易将会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美国对中亚的关注起于1997年,美国提出“新中亚战略”利用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使中亚成为其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911”事件后,美国大规模进入中亚。并在背后积极支持“颜色革命”。其目的就是以经济、文化、技术输出为手段,遏制中国、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因此,美国在中亚的战略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考虑。美国力量在中亚将长期存在下去。

俄罗斯在中亚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影响,但是俄罗斯在中亚国家依然保持着多方面的势力。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主要是获取自然资源、商品和劳动力,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俄罗斯来说,为了实现与中亚的经济合作制定了一些计划。除了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地区大国之外,东亚的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亚的土耳其、伊朗等国家通过经济、文化、宗教、地缘等诸方面的便利条件也与中亚国家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上海合作组织、中亚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共同体等组织与中亚的合作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和机制成员,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亚经济共同体为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消除障碍,为中亚交通和能源的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2000年10月10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宣布成立,2005年10月7日,吸纳了中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整合独联体成员国闯最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现有6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蒙古和乌克兰是该组织的观察员。“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优势明显大于“上海合作组织”,对“上海合作组织”提出了挑战。除此之外,关注中亚经济贸易合作的国际组织和地区联盟组织还有“集安组织(CSTO)”、“独联体(CIS)”、“突厥峰会”、“伊斯兰会议组织”、“伊塞克论坛”、“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这些组织在促进中亚各国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诚然,苏联的解體使得中亚各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主权国家。然而处在前苏联劳动分工的桎梏中受困多年的中亚各国,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完备。因此,在短暂的欣喜之后,这些国家很快便感觉到经济上所面临的困难。为了扭转经济转型的危局,中亚各国采取了各自的改革措施,通过28年曲折坎坷的努力,各国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其中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处于领先地位,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发展相对滞后。然而,中亚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诸多无法克服的危机和问题。因此,处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交锋前沿的中亚各国,机遇与危机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未来将会是国际政治角逐和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吸引着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和聚焦。

作者简介:

李志鹏,男,副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工作,主攻方向:区域经济史,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经济发展一带一路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