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意义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0-06-12晁燕华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实践路径

摘 要:政治生态对于“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提出并不断深化政治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并在党内进行了实践探索和运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索政治生态建设需从教育为先、健全制度、强化惩处、加强监督、提升党性修养几个方面入手,久久为功,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政治生态;理论意义;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党的十九大要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风政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治生态的提出和在党内的实践运用,是中国政治逐步走向清明的历史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政治生态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生态是一种将生态学理论在政治领域的延伸和创造。是政党主体在政党面貌、社会风气、权力运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政治生态概念逐渐被提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治生态的概念丰富发展和实践上的探索。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态这个概念。

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诸多关于政治生态论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旨在清除党内不良政治生活因素,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态思想内容丰富,是新时代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古今中外很多事实表明,风气是一个社会进步风向标,人民群众就是通过党风、政风来观察党,决定与党的亲疏远近。因此,好的社会风气是凝聚力,好的社会风气出生产力、战斗力。政治生态建设对于当前促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1.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需要

当前,我们党面临深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各种歪曲污蔑,渗透破坏。国内方面,党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艰巨。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还存在。“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1]新时期我们党肩负着更重的任务,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就需要我们党自身必须过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决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出重手,下重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消除和克服党内不良表现具有重大意义。

2.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深度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多年奋斗的目标。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严峻的挑战,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另外,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需要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一个政党,如果把风气好,各级党组织有号召力,广大共产党员有战斗力,就会影响和带动普通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而自觉奋斗,可以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人民群众心畅气顺,思变思上,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最终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3.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目前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将改革落实到实处,需破除瓶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凝聚共识,最大限度聚合群众改革能量,将改革的成功过最大化地惠及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思想,能够促进中国共产党人补钙、聚力。良好的政治生态,注重实事求是,防止形式主义。有利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良好的政治风气,引导党员干部追求艰苦奋斗之风,远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利于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发挥力量,深化改革。良好的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关心群众疾苦,远离官僚主义,能够聚合群众之力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征程。因此,政治生态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落脚点。

4.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追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境界。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几乎所有国家在经济大发展时期,只要制度不健全、权力缺乏制衡,都会伴随着极大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取得人类历史上伟大发展奇迹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类历史上同样的发展困惑。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治,惩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政治生态建设,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追求。

三、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營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构建良好政治生态,需从源头筑牢思想根基,以制度约束,以惩处威慑,以监督督促,以修养提升,多方合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1.教育为先,筑牢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大脑是行动的指挥棒,因此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读原文,悟原理,通过党校学习、平台教育等方式促进党员干部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党的各项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密集出台,守规矩首先要懂规矩,要及时学习新出台和修改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党内优良精神和先进事迹。党的历史中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延安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这些精神的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觉形成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心系人民,战胜困难的良好风气,远离不正之风。

2.制度为本,预防为主。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只靠自律是不够的,还需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他律。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把制度贯穿其中。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通过逐步合理、逐步健全的制度,进行约束。长效科学的规章制度,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能够形成一张密网,让不正之风不敢长,腐败之手不敢碰。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适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出台,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落实,能有效促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

3.加强惩处,增强威慑。加强惩处,既能清理党内腐败分子和蛀虫,去除毒瘤,又能形成威慑,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各类腐败问题,取得良好效果。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强“微腐败”查处,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和查巡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政党。

4.强化监督,形成合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严格监督和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探索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及时整改。

5.加强修养,提升道德。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知敬畏、守底线;锤炼政治品德,明大德、守公德,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要严私德,光明磊落,注重家风家教。“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再加上“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能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注释:

[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0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7

[3]王翠、任中平.近年來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2)

[4]谢金峰.论政治生态修复与净化的路径[J].探索,2018(1)

作者简介:

晁燕华(1985--)女,汉族,研究生,吐鲁番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