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探究

2020-06-11许君霞

天津教育·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应用题小学数学

许君霞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数学而言,应用题这一板块,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变,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题的解答,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与准确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探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就不难发现,应用题在整个教材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根据抽样调查研究表明,除部分学优生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对应用题都怀着畏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可以说到了谈题色变的地步。在小学阶段,如果应用题板块的知识没有打好基础的话,不仅对学生小学阶段成绩的提升有影响,而且会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但是,目前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对待应用题的教学方法,都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审题,注重技巧

虽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的的确确注重方法的传授或者说解题技巧的传授,以及注重计算结果的处理,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但是,小学阶段对于应用题的学习,从三年级就已经开始。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识字程度不同,对词语的理解程度就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说,教者一味地注重方法的传授,到头来可能会出现教师讲的解题技巧很精彩,学生做题时仍然是一头雾水的局面。

(二)思维定势,不够灵活

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所以说其应该属于一门应用学科,可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看不到贴近实际生活的例题。加之小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经历,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时,面对陌生的领域,无形中就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会产生畏惧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方式单一,互动缺失

纵观当前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只是一种提法而已,很多的数学教师在讲授应用题时,把握不好放与收的问题,整个课堂有的教师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上课到下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众罢了。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也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方法,也不顾学生的兴趣,也不给学生创造学习情景,一节课就采用一种方法,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生怕学生遗漏了该节知识点,于是在本已设计好的一堂课的各环节之间,将一些“兴致之笔”强加进去,给人以突兀之感,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突然中断,反而达不到效果。这种单调而违常规的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想而知。

(四)目标不明,评价机械

课堂上高耗低效的现象经常出现。一是教师的语言不精练,如有的教师讲解习题时语言零碎,口头语多;有的教师讲解习题,尤其是练习试卷,一题一题地过,单线进行,让绝大多数已理解的同学被拖累,致使收效甚微。二是内容设计不合理,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有的过程被某一个题纠缠,一节内容拖至两节课完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课堂效率严重受到影响。三是把复习课当新课上,把以前的知识点、考点在复习课上又仔细梳理,详细地讲解,尽做无用功。四是课后布置的作业缺少检查、评判,严格来说,作业做了也等于没做。

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培养兴趣,触发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教师先人为主地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其实,应用题来源于生活,部编版教材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例题,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能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共鸣。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例题,会让学生感到有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自行编写一些应用题,当然,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姐姐用220元买了同样的3件上衣和4条裤子,已知3件上衣的总价比3条裤子的总价贵45元。求每件上衣多少元?每条裤子多少元?对于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到,也亲身体验过,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的应用题就有了解答的兴趣,教学难度也会相应降低。

(二)注重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常常觉得应用题这一板块难,究其根源就是学生面对应用题时,找不到最恰当、最适合的应对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上下功夫,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果的一半,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审题做得好,可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在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找出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进行解答。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预示着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的提高。比如说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80千米的两个城市骑摩托车出发去某地,甲在乙后面,甲每小时骑80千米,乙每小时骑45千米,若甲比乙早30分出发,问甲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乙?在解题之前,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解析,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等读懂了题干之后,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从而算出正确答案,而且以后对于同类型的题就会举一反三了。

(三)理顺思路,掌握技巧

解题思路是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主要的困难,当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也许还不能马上找到恰当的方法,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由浅人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找出合理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梯度,而且要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例如:一条公路A、B两队合作10天可以完成,A队独做15天完成,现两队合作7天后,其余工程由B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几天完成?此题文字叙述看似不多,学生大多数都知道把这条路的长度看作1,但要学生很快地列出算式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时候,就需要设置阶梯性问題:

问题1:AB乙合作,每天修多少千米?

问题2:A独做每天修多少千米?

问题3:AB两队合作7天总共修了多少千米?

学生一一回答设置的问题,解题思路逐步明朗化,这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叙说解题思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资源,分类训练

小学阶段应用题的题型也较多,而且所占比例也较大,所以靠笼统讲几个例题,做几道练习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根本消化不了。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透彻,扎实地掌握,教师就需要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资源的整合,实施分类训练。例如,细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应用题可分为:调配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销售问题等。通过分类练习,让学生掌握每一类型的解题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应用题这一难题,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使用一些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中挖取教学材料,以此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从而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津.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应用题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