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认知结构的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实践

2020-06-11陈燕谢志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认知结构变异

陈燕 谢志华

摘 要 以“生物的变异”专题复习为例,总结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复习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点,即以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为 出发点,深入分析学情,寻找学生的认知“难点”;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突破自身学习的“极点”;指导学生建立“个 人解题档案”,充实概念认知结构的“节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建构概念认知结构,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概念认知结构;复习教学;生物的变异;认知难点;合作探究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生命观念统领课 程内容,强化学生理解和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聚焦 “大概念”,体现“少而精”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的教 学活动精简容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生物 学概念的同时发展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通 过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生物学概念复 习教学的三“点”:一是深入分析学情,寻找学生的认 知“难点”,并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使得学生充分交流 所建立的知识结构,进行相互补充与完善,突破自身 学习“极点”;三是指导学生建立“个人解题档案”,充 实概念认知结构“节点”,即学生存在的概念易混点、 易错点和缺漏点等,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概念解决实 际问题。

一、深入分析学情,寻找认知“难点”

(一)概述概念认知结构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存在层级水平差异,分为轮轴 状认知结构、链条状认知结构和网络状认知结构。[ 1 ]

1.轮轴状认知结构

轮轴状认知结构是指认识次位概念和重要概念 之间的关联,但次位概念之间是孤立的,呈现单一的 层级水平,停留于比较简单的机械性记忆水平,不会 辨析概念差异,知识的保持性及迁移性差。例如,有 些学生仅认识到重要概念“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 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次位概念,但没有 真正理解“可遗传变异”的实质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仅是生物体 中遗传物质改变的形式,因此不会分析环境条件发生 何种改变能引起“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2.链条状认知结构

链条状认知结构表现为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有 所增加,认知深度有所提升,但是概念之间是一种线 性的链条状关系。[1]这种概念体系使得知识无法长期 保存,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迁移性差。例 如,关于重要概念“诱变育种”,学生能记住其原理是 次位概念“基因突变”,但无法将“诱变育种”产生新性 状的原因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基因突变”概念内涵相 联系,因此无法认识到“诱变育种”实质是导致“基因 种类发生改变,产生新基因”。同时,不能将“诱变育 种”与次位概念“生殖隔离”这一物种判断标准相联 系,误认为诱变育种产生的具有新性状的生物是“新 物种”。

  1. 网络状认知结构

网络状认知结构比较复杂,不仅所认知的概念数 量有所增加,而且重要概念与次位概念、次位概念之 间皆建立联系,形成大的、可以解决丰富情境中问题 的概念“组块”。[1]这是期望学生掌握的概念认知结 构,其具有良好的迁移性,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运用所 学的概念分析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分析“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冷却后与 活的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再注射入小鼠体内,则小 鼠死亡的原因”时,部分学生能够将分散于4本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与选修教科书中的相关概念整合为 网络状认知结构,并灵活运用作出分析:①S型肺炎双 球菌被加热杀死时,蛋白质变性失活,无法继续承担 生命活动,细胞表现为死亡, DNA 分子在加热时也发 生双链解旋變性,但冷却后可以自动复性,适当条件 下仍然具有生物活性。②当外源DNA分子达到一定 的浓度时,R型肺炎双球菌能吸收外源DNA分子进入 细胞,从而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与S型肺炎双球 菌的基因发生基因重组,导致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肺炎双球菌。③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结构,使其 不容易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清除,从而能在小鼠体内得 以大量繁殖,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④由于自然转化 率不高,可推测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应该还存在活的R 型肺炎双球菌。可见,网络状认知结构有利于概念间 的联系与迁移应用,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解释生命现 象,认识生命的本质,学会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 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 世界观。[2]

(二)寻找学生的认知“难点”

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概念认知层级水平、研读 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学生的认知“难点”,有利于 教师准确掌握学情,设计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避 免出现认知层级低的学生“听不懂”、认知层级高的学 生“吃不饱”的现象,让全体学生皆有课堂参与感与收 获感,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生物的变异”专题 复习中的重要概念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 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在这个重要概念 下有6个次位概念,其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 准确掌握次位概念“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并能灵 活运用于解释有关生物现象。基于对学生认知结构 的深入分析,发现学生形成了有关“生物的变异”混合 式的认知结构,概念体系存在缺漏和联系不够稳固的 现象。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基因突变”与“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及“重复”“基因重组”与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及基因重组的实质和成因 等。学生绘制的概念图仅体现这些概念之间的简单 联系,反映了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认识尚不稳固, 无法从整体水平把握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还需提 高概念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因此,笔者设计“生物 的变异”专题复习教学目标为:①通过对基因突变现 象的分析,阐明正常的生命信息及其表达是生物体正 常生长、发育、繁殖等的保证。举例说明生命因遗传 而延续,因变异而多样。②构建、展示与评价“生物的 变异”概念图,发展归纳能力和建模能力。 ③尝试分 析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成因,说明基因重组与杂交 育种的关系、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的关系,发展“结构 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④合理解释 细胞癌变、人类遗传病等生命现象,养成健康的生活 习惯并且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

二、引领合作交流,突破学习“极点”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每次考试发生的 问题相似、难以有所突破”等学习“极点”现象。为此, 应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学生学情,通 过组织小组讨论等合作交流活动,使得学生保持较高 的学习热情,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帮助学生 突破学习“极点”。

例如,在“生物的变异”专题复习课上,教师展示 了学生构建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概念图(如图2、图 3)。基因突变概念图总结了关于基因突变的定义、实 例、原因、特点及意义,但没有抓住基因突变概念的内 涵,即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使得DNA分子中储 存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导致其所决定的 氨基酸种类改变,进而使得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也 没有体现基因突变与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因此,教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碱基对缺失与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的区别、碱基对增添与染色体 结构变异中“重复”的区别在于“基因突变”的观察对 象为“碱基对的种类或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观 察对象为“基因的数量或基因的排列顺序”等。经过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 实质、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及基因突变 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原因等学习难点,完善概念 认知结构,突破学习“极点”。接着指导学生进一步分 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示意图(如图4),及时 巩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相关概念,使得学 生在识记概念的同时深入认识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建立稳固的概念认知结构。 此外,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基因重组的相关概念 生物学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间的联系,并 创设问题情境:基因重组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 组织学生查阅教科书、开展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得出: 基因重組可增加生物有性生殖后代的性状组合类型, 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可选择的材料。

  •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概念

包含1自发突变 原因-

1-诱发突变

  •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

不定向性、低频性

图2“基因突变”概念图

概念

发生时期:有性生殖过程 特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意义:生物变异来源之一

图3“基因重组”概念图

MN O PQ                                 M N__ ()Cl ^S:::::lf. GLZSC

a?et a?ot

TrwA iwm

TLMA CEOG C3ZIC

图 4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示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与交流, 实现对概念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不断完善概念认知结 构。进一步组织学生总结“生物的变异”概念图(如图 5)。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形成的概念认知结构能深深 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与科学思维能力。

三、导向概念应用,充实网络“节点”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往往将大量时间花费于重复 的题型,却不见成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个人解题 档案”,不仅把自己做错的题整理成集,而且要将解题 错误的原因和重要解题思路整理成集,充实概念认知 结构网,“学透”概念,“用活”方法,这样才能从“题海” 中成功上岸。

例如,解答2018年全国卷I第6题需要学生联系 所学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内容和“基因 重组”的实质才能判断 D 选项是正确的,并能运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学习建立的正确认识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来判断突变 体M的RNA不是遗传物质,无法进入突变体N细胞, 更不可能使突变体N发生转化,从而判断C选项说法 不合理。选项B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和 特点的理解。选项A则考查基因对生物体性状控制 的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间接 地控制生物的性状等。该试题要求学生“吃透教科 书”,深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重组的 实质”“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基因对生物性 状的控制”等重要概念,并形成正确的概念认知结构, 解题时才能快速建立生物现象与概念之间、概念与概 念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高中生物学概念复习教学时,应以生命 观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知结构, 使知识、技能结构化,深刻认识概念“本质”,形成概念 模型。[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通过表达和交 流,完善概念认知结构。并通过相关高考试题练习 ,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实 概念认知结构中重要的“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段金菊,余胜泉.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 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43-50.
    1. 刘恩山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
    2. 标准(2017 年版)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
    3. 英〕温·哈伦.以大概
    4. 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M].韦钰, 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1-2.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认知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